每天資訊看到戰國的動員能力,就深知秦始皇真的是深謀遠慮

菜單

看到戰國的動員能力,就深知秦始皇真的是深謀遠慮

看到戰國的動員能力,就深知秦始皇真的是深謀遠慮

戰國末期,都是古典軍國主義國家,男性的職責就是耕和戰,所有男性都要操練的。後勤人員也是事實,但幾萬人到頭也還是有些絕對了,兵法說千里不運糧,真正後勤人員需要太多的時候,就不會再從大本營運糧了,還是要保持一定的戰力的。僅長平之戰和項燕抗秦、王翦滅楚之戰,其兵力規模就遠不止幾萬人。正常來說一萬的部隊需要兩萬的後勤,如果真是動輒幾十萬的軍隊,那後勤得多少……根本吃不消,這後勤的數量應該是根據是野戰還所以說動輒幾十萬的部隊全軍覆沒也不是說幾十萬全死了,而是指戰鬥部隊覆滅,而不包括後勤輜重部隊是嗎?畢竟對陣的時候後勤部隊不在第一線的吧,一看打不過還是能逃的?還是說督戰隊連著後勤也一塊兒督了。是攻城,是遠征還是戍衛有變化的。

看到戰國的動員能力,就深知秦始皇真的是深謀遠慮

趙國沒有死絕,打仗“舉傾國之兵”可不是真全上啊,至少也得有留守的啊。否則長平大敗後,趙國居然成功擊退了燕國二十萬大軍的落井下石,抵抗燕國的剩餘部隊基本就是趙國的最後家底了。戰國時代作戰基本都路途不遠,不是大一統帝國時期幾千裡的遠征,糧食耗費雖然大,但不怎麼恐怖。

看到戰國的動員能力,就深知秦始皇真的是深謀遠慮

而且像長平之戰這種大規模會戰,那都是秦趙兩國籌劃多年的決戰,該準備的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一個合適的機會了。為什麼我感覺全國總動員是先進制度呢,說明政府對基層控制力比較強,而且這就是所謂的軍隊國家化啊。總之我感覺從漢朝某個時期開始,皇權不下縣,皇權其實越活越抽了,實際權力比戰國時代的國王差。不過像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把十幾萬軍隊虛報成八十萬這種情況,在戰國曆史裡真的沒有普遍出現嗎?這怎麼證明呢?我一直以為因為人們到了戰國後期徹底“禮崩樂壞”學會了對史官撒謊,才出現那麼大的數字增長呢……連年戰爭,僅僅職業軍人根本不夠用,這才是各國變法全國動員的原因好吧。

看到戰國的動員能力,就深知秦始皇真的是深謀遠慮

戰國時期遠征基本也就是跨個省吧,後勤……糧草什麼的好多也都是當地徵集吧。和後來中原帝國和草原遊牧民政權的遠征後勤不一樣吧,戰國時期,不但動輒幾十萬是包括了後勤部隊,就是一兩萬人的小規模部隊也是如此。長平之戰秦國軍隊沒有全部戰死,沒去滅趙,有將相不和的原因。按我大戰神的意思就是直接上,還有就是糧草壓力的問題。畢竟一年後秦還是包圍邯鄲,才有了竊符救趙。心疼我大戰神,中國歷史上最純粹的將軍。

看到戰國的動員能力,就深知秦始皇真的是深謀遠慮

因為本人生於秦地,所以對大家說的秦軍強大是因為地處蠻夷,徵兵便利的說法不敢苟同,戰國後期秦的武器研發和質量保證系統已經逆天。這是高度文明的象徵,不是野蠻能解釋的,白起天下無敵也不是無腦萬歲衝鋒能解釋的。秦人木訥認死理,加上法家的絕對性,才是秦軍孤狼之師的關鍵,這種品質烙印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身上,至今仍在。

看到戰國的動員能力,就深知秦始皇真的是深謀遠慮

長平之戰結束之後,白起想一舉拿下,秦昭王沒有采納,之後再想打,時機已經過去了,但是秦昭王不聽,導致了邯鄲大戰慘敗,秦再次被所在關內,看到戰國的動員能力,就深知秦始皇真的是深謀遠慮,統一全國,不然像民國全國有賊寇2000w(根據共和國剿匪統計),各個軍閥總動員有1000w(有名沒有名的軍閥),全國就都是兵戈橫行,經濟就發展不起來了。

看到戰國的動員能力,就深知秦始皇真的是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