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菜單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豆瓣生活組鬧翻天,因為據說一款產品忽悠了我們。

這是怎麼回事?

今天全是硬貨。

快要年底了,由於跨年資金價格上漲,每每這個節骨眼兒上理財收益都會走高。聰明的一定也忙著讓自己的錢找個好去處。

然後我就在豆瓣生活組看到了這麼一幕,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有人在手撕一款「存款+」的理財,言辭之間,異常憤懣。

原來他們在說的是×東金融上一款類活期的“理財”。專業使然,我忍不住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款產品還真隱藏著一些不為大眾所熟悉的槽點,但也並非樓主所理解的那樣。

這到底怎麼一回事呢?

01「智慧存款」是怎麼讓存款“智慧”起來的?

這款出現在×東金融上的產品,目前正佔據著app頁的C位,“存款”、“保本”、“隨存隨用”,再加上3。9%的利率,確實讓人動心。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我去百信銀行官方app看了一眼,也有一款產品和×東金融上的這款幾乎一模一樣,就是利率高了一丟丟。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最關鍵的是,他們連提供產品“靈活性”的方式都是一模一樣——

透過質押借款

。這也是豆瓣那位樓主最為不滿的槽點所在。

“透過質押借款”,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們的錢存進百信銀行,變成銀行存單。當產品沒到期,而我們又需要用錢時,銀行就把我們的存單抵押了,出來的是借款——我們向銀行借的錢。

我們存進去的明明是自己的錢,怎麼(沒到期)取出來就變成借款了?莫名其妙多了一筆“借款”,難怪消費者要跳起來。

短短6個字,資訊量卻不小。

這是合法的嗎?有沒有欺瞞消費者呢?我們到底有沒有風險?要了解這些,我們得先從智慧存款的結構談起。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智慧存款」的由來

我們在支付寶、微信理財通等網路平臺上看到的不少收益率又好、靈活性又好的“理財”,基本都屬於「智慧存款」,基本由一些看起來很陌生的民營銀行發行。

民營銀行這麼做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不能到處設立網點,有些銀行甚至連線下網點都沒有,那還怎麼攬儲?銀行賺錢的方式之一,就是讓我們把錢存進去,他們再把錢貸出去。存貸差是銀行最傳統的吃飯家伙事兒了。

最好的方式,當然是有一款產品能夠打動我們,讓我們心甘情願把錢存進去。

可是,活期存款收益太低,定期存款流動性太差,其他理財種類大多又都有風險。這可怎麼辦?

於是民營銀行就研發了

「智慧存款」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存款」主要分成三類,

第一類類似於通知存款,採用分段計息。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某網際網路平臺上的一隻智慧存款,詳細

比如像上面這種產品,我們買了以後。最長可以按照5%的年利率持有5年。如果中間需要部分取現,取出來的那部分就按照更靠近哪一檔結算利息。剩下的繼續放著生息。

第二類屬於定期存款收益權產品,利息是固定的。

比如下面兩款,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雖然表面上看都是可以隨時取出來的「智慧存款」,但琢磨起來還真是不太一樣。可是底層結構都是一樣的,

他們基本上都會採用「定期存款收益權」的交易結構。

所謂「定期存款收益權」,就是說我們買這種產品的時候,實際上買的是一張定存存單,預設銀行的期限,對應相應的收益。

比如,我們買了10萬元右邊那個年化5%的產品,到第七個月時我們想要取回來了。

這時候第三方A機構出現了,它把10萬元本金和對應活期0。455%的收益227。5給了我們。

而A機構就等到存款期滿的時候拿回本金和5%結算的利息5000元。

第三類,就是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存單質押借款類。

存單質押借款類「智慧存款」曾經出現過,但後來因為監管原因就消失了一段時間。

其實存單質押貸款,並不是一件新鮮事物。它最早是從大額存單起家的,可轉讓,可抵押。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現在的大額存單一般都是20萬起,金額越高,享受的存款利率也越高。

普通的5年定存利率在2。75%左右,大額存單可以達到3。85%-4。125%。一些小銀行還可以在上浮一些。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02存單質押到底好不好?

所謂大額存單,我們可以理解為定存的升級版。

金額足夠大,自然銀行變著花樣的不想讓你走。因為有資金門檻,大額存單相對也比較小眾。

我們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有大額資金的人,喜歡用大額存單?

如果我們存了一筆定期存款,想要取款,無非三種情況:

1、自然到期。到期拿走利息和本金。

2、還沒到期。但我們想支取。

於是定期轉活期。白白放了那麼久,最後還是按照活期拿利息。

3、定期質押。

比如我們存了10萬定期1年,假設利息5%。本來到期時我們可以拿回10。5萬。結果存到第七個月時,家裡突然急需2萬。怎麼辦?

要是全部定轉活,那就白白損失了5000塊利息。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採用存單質押的方式。我們把那10萬的存單作為抵押物,向銀行借2萬。

假設利息是6%,那麼每個月的利息就是100塊。那麼剩下的6個月裡,我們一共只需要付給銀行600元的借款利息。但是到期事我們仍然還有5000的存款利息。

既賺到定存的利息,又滿足了臨時的資金需求。

怎麼看也算一筆劃算的買賣。

其實這也是我們剛剛講過的“存單質押借款”型智慧存款的運作原理。

定期存單看似一個很“老套”存款產品,這麼多年一直存在,的確是因為它有它的功能所在——

只有使用保單質押的方式,才能既拿到相對不錯的存款利息,又能滿足一定的資金流動性,「變現率」高於其他理財產品。

我們如果資金量不大,就不可能享受相對高的定存利率,那就更無法到達存單質押這一步。所以文章開始說到的百信銀行這款年利率3。9%的理財,看起來也沒有那麼差。

03「存單質押借款」到底影不影響徵信?

看起來不差,不代表一點點風險也沒有。

第一個風險,「存單質押借款」到底上不上徵信?

根據我和客服的交流,不上徵信。我也和經濟方面的律師諮詢過,一般這種質押也不會上徵信。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這裡先澄清一個概念:

上徵信≠查徵信。

“查徵信、上徵信”,一字之差,卻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查徵信,在央行徵信行有查詢信用記錄。

上徵信,在央行徵信上有貸款明細記錄。

關於徵信我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有興趣的可以回翻一下。

總而言之,

如果徵信硬查詢太多,就會給銀行造成一種“很缺錢”的感覺。自然貸款的時候也不會那麼爽快。

而上徵信,是指借款後,如果逾期了,那麼逾期記錄就會上傳到央行徵信。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那麼,這種「存單質押借款」容易逾期嗎?

講真,想逾期也不是太容易。

因為在存單質押時,銀行遵循:

①貸款期限不能大於剩餘存款期限。

比如上面那個例子,我1年的存單,第七個月想取出,銀行最多隻會放6個月期限給我。

②貸款金額最多不超過9成。

還是上面這個例子,我10萬的存單,最多也就能貸款9萬。

所以銀行風險極小。

而這種文中說到的那種這種「存單質押借款」型智慧存款,基本不存在逾期可能。

所以這種產品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恐怕是,我這筆本來屬於自己的錢,到銀行裡轉了一圈,變成借款回到我手中時,我好像不能自由使用了。不能買房、不能買股票、不能……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這一點,還真的有點不爽。至於銀行怎麼會知道我取出來的錢做了什麼,你猜?

這款3.9%的存款產品,取現秒變銀行借款:存款天使還是徵信惡魔?

智慧型存款的確有它的好處。某種程度上,實惠了我們保值的要求,也滿足了銀行攬儲的目的。

風險當然也是有的,關注每個產品的底層資產很重要。還有就是最好根據自己的需要買對產品。

大部分情況下,這些看起來名不見經傳的小銀行的智慧存款產品風險都還可控。因為人家明確說了,

是存款,是存款,是存款。

如果你真的擔心銀行方面的風險,那也簡單,不要超過50萬就好了。其他的事,就稍稍安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