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寫下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一首七律霸氣十足,堪稱神品

菜單

寫下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一首七律霸氣十足,堪稱神品

元好問

,是文學史上一個奇人。他

活在

金元之際

和元朝的詩歌,最不為人熟悉。但

卻憑著十六歲時寫下的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而留名青史,讓無數痴男怨女潸然淚下。元好問

一代儒宗,文壇盟主,在他的努力下,

金一代

文化得以儲存延續

他同時還是

元代

文化的開創者,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如

元雜劇

四大家之一的

白樸

元好問

不僅

孔子那樣整理文獻,教授門徒,他更積極投身文學創作。他的

古詩

、律詩、詞,都堪稱一流,特別是他還曾寫下《

論詩絕句

三十首

,評點古往今來的許多

詩人

,在當時有

撥亂反正

重要作用

引導了

整個元代詩歌發展的歷程。

寫下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一首七律霸氣十足,堪稱神品

元好問

的詩中

感人至深的,是他的愛國詩

。他

的愛國詩大多學杜甫,沉鬱頓挫,血淚

和,讓人不忍卒讀。但

也有

例外,

如《橫波亭為青口帥賦》:

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

萬里風濤接瀛海,千年豪傑壯山丘。

疏星淡月魚龍夜,老木清霜鴻雁秋。

倚劍長歌一杯酒,浮雲西北是神州。

橫波亭

位於今天

江蘇省連雲港市

有悠久的歷史。早在

南北朝時期

有人

集資在

青口河入海口

的南岸

修建了一座亭臺。

此亭

高約

二十米

,六角亭蓋,飛簷翹角,氣勢恢宏,傲然屹立於驚濤駭浪之中。文人墨客題匾額於亭上,曰:

“橫波亭”為何

會橫波?其實原因比較簡單,

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入海河流

不斷侵蝕南岸,

水波自然

會拍打南岸的

橫波亭。隨著

時間推移,

東南沿海地區

的陸地越來越

海中延伸,而青口河的河道也向東

延長了數公里

不過

橫波亭

現已不存

,或

因兵荒馬亂,或是因

天風海水

,都未可知。

寫下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一首七律霸氣十足,堪稱神品

橫波亭

之所以

留名

歷史,正是因為元好問。

金末正大年間,蒙古人

入侵金朝

極為

頻繁,來勢洶洶

。金朝統帥移剌瑗率軍駐守青口,因此移剌瑗被稱為

“青口帥”。移剌瑗,本名粘合,字廷玉,契丹人,世襲千夫長。元好問和移剌瑗私交甚厚,在移剌瑗駐防青口期間,鐵木真的蒙古軍攻城略地,金和南宋岌岌可危。元好問隨著逃難的人流南下,來

青口

投奔老朋友。文人

依附

地方

守土的

武將,

或多或少

會帶有一點幕僚的性質

,為

其撰寫一些文章

非常正常的

,與武官

一起在形勝之地宴會,也常

。這首七言律詩,

就是

即席之作。

元好問

面對突兀

高亭

,蒼茫海水,不由得

俯仰古今

國家的命運而悲慨,揮毫寫下

這首

雄壯的詩歌。

寫下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一首七律霸氣十足,堪稱神品

首聯,

作者

起手先

寫亭的

險要地理位置

一個

”字

簡練

、準確,而後作者又補上

突兀

二字

,孤是

側重

形容

橫波亭的獨立,而突兀則強調其高聳,從不

角度

豐富描寫。

插飛流

很妙,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橫波亭建築位置之險

,上面已經說過

,這裡海波洶湧,河水滔天,

站在橫波亭上

,實際就是踩在浪花

端,

俯看

飛湍堆雪,

遠眺海水無垠

亭臺

高峻

氣勢,油然而生。

後來明代

王世貞寫

《登小孤山》一詩

,有

波心倒

插白玉柱

一句

,也是寫

柱石一樣的山聳立於水波之中,

巨浪滔天

簇擁山

石,

“插”字

同樣傳神。

後一句

氣壓元龍百尺樓

則是用典故進一步補充描寫橫波亭的氣勢,

借古喻今

,巧妙襯托。

元龍

指的是

東漢末年

的陳登,他是一個少年英才,

助曹操擊敗呂布,還曾

廣陵太守任上打退孫策的進攻

。這樣一位

人傑,自然也骨氣奇高,性格卓犖,所以當他的一個朋友許汜

千里迢迢

拜訪他

想在這裡混個一官半職

時,

陳登

沒給他好臉色,

他睡在自己

房間

的榻上,而自己則睡在高高的

上方大床。

許汜

覺得很委屈

,認為陳登目中無

,就找劉備告狀,

陳登

湖海之士

,豪氣不除

言外之意是說

陳登

還是個草莽野夫,不懂禮貌

劉備卻說:

陳登

這還是照顧你了,要是我,就讓你睡下面

我睡在

百尺樓上

寫下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一首七律霸氣十足,堪稱神品

由此可見,

所謂元龍百尺樓,實際

劉備說的話。但

古代文人

往往把百尺樓的

典故

給了陳登

是讀書

的失誤,也可能是約定俗成。

辛棄疾《水龍吟》

求田問舍

,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一句

,這是正確的用法。不過

不管

這個典故屬於誰,它都代表了一種豪邁的、一往無前的空闊氣勢,

移用

於形容亭臺,也是生動而富有氣韻的,把人的情懷注入其中了。

用百尺形容

樓高,也是古人常用的,比如唐

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

綠楊枝外盡汀洲

又如

為李白,實則

是北宋

楊億

作品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元好問

此句,既繼承了前人的藝術手法,又

巧妙借用典故

,將人的

精神氣度

賦予亭臺,更渲染

“無限風光在險峰”之

感。

次聯

,作者寫登亭遠眺所見的景物,

境界

十分開闊

豪邁

河水注入

萬里海濤,風吹

起,一片蒼茫

。由此雄壯

美景,作者望洋興嘆,又聯想起千年來多少英雄豪傑,

正是

豪傑英靈,

使得

自然山水更

雄偉。

萬里

”“

千年

用詞極

及壯,學杜甫的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之句

撐起

充滿張力的藝術時空。作者

將景物

和人物緊密

結合

,由物及人,

對此

山海,遙想古今英雄,既是慷慨懷古,更是針對國家危機的形勢。蘇軾

面對

赤壁山水,曾詠歎

大江東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

種懷古

詩詞

,相對而言還較為單純,

元好問面臨國家

誕生以來

未有之變局,他的感慨更為深刻。他

盼望著

有真正的

英雄

挺身而出,為國家建立中興

事業

其氣概

永勒

山巔

元好問在

其他一些愛國詩中,曾多次盼望

幷州豪傑

出現,拯救國家於水火,實際上在本詩中他

因觀海

而懷念英雄,

出於同樣的心理。

寫下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一首七律霸氣十足,堪稱神品

第三聯,

作者由遠

近,

並且具體

落實到宴會的具體場景,抓住時節、物候的特點,以時間來襯托空間。

“疏星淡月”,

用一個熟語去描寫

蒼穹,

星稀疏,月清淡,說明雲氣厚重,夜已深,給

、亭

灑下一片清輝,

空氣潮溼,

水底似有魚龍躍出。

一般來說

夜裡的

湖海

,都會

用到

星月、魚龍意象。

如上面

提到過的王世貞《

登小孤山

老夫鐵笛欲吹卻

,恐向盤渦驚臥龍

,特別是

辛棄疾的《

水龍吟

元好問此詩

創作

啟發極大

,詞中有

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句,可以說

元好問

疏星淡月魚龍夜

就是凝縮

此詞而成。後一句

老木清霜

,點出

秋色

之寒。

,相比

”“

,更顯

零落枯槁

,清霜,與星月相

,繼續

凸顯秋夜

的蕭瑟。

整聯

意象極為密集,

、月、魚龍、夜、木、霜、鴻雁、秋,

十四個字

幾乎全是名詞,這也是我們熟悉的寫法

如溫庭筠、黃庭堅等都

有過

這類詩句。從這一

我們就能看到元好問博採眾家之長的功力。

寫下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一首七律霸氣十足,堪稱神品

前三聯

,作者

宏觀描寫橫波亭的地理形勢,接著寫

亭上遠眺

風光,

又寫

宴會

時節

的風物,最後一聯,他收束全詩,終於慷慨縱橫地

抒發

情感。

此聯

實際上還是

辛棄疾《

水龍吟

詞,

用詞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

一句

的意思。

,代表了收復失地、保家衛國的武功,長歌,代表作者胸中鬱結的悲憤之情,一杯酒,則

表明

作者憂國憂民,

焦慮心情

發洩

最後

一句

,作者道出自己心情悲憤的原因

——“

浮雲西北是神州

,從

連雲港

西北望去,祖國金朝的廣大領土已經淪陷,國家岌岌可危。浮雲

隱喻

重重

險阻

,不光是敵國入侵,

也包括國家

自己的問題,比如小人

政,如

李白

所謂

總為浮雲能蔽日

同時

這個浮雲也

象徵

作者自己

漂泊在外

,無法歸鄉

這層意義,源自曹丕的《

雜詩

“西北有浮雲

,亭亭如車

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

”,

曹丕作

是在征討東南時期,和元好問逃難到東南情景很不相同,但思念故鄉的心情

卻是一致

的。

縱觀全詩

結構

嚴密,境界雄偉,

風格

悲壯,但

全詩

激盪流轉,一氣呵成,

就如

詩中所寫的萬里風濤,鬱勃之氣滿懷。

作者巧妙

化用前人的意境,綜合利用意象,最終鑄成這樣一篇青出於藍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