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細數關於人參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菜單

細數關於人參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關東有三寶,人參貂皮鹿茸角”,其中人參居“三寶”之首,素有“百草之王”的美譽。我國古代典籍《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輕身延年,可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治療和養生保健。然而,由於民間對食用人參存在著諸多認識誤區,以至於很多人不敢輕易食用人參,影響了人參的應用範圍。那麼,關於人參的這些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一:吃人參易上火、流鼻血?

很多人認為“吃人參易上火、流鼻血”,實際上,這種觀點較為偏頗。對“人參上火,不可輕用”之說,吉林省通化市人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孫衛東表示,很多人吃人參上火,主要原因之一是過量了。

為什麼有的人服用人參會有流鼻血現象?孫衛東認為,這主要與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況有關。每個人鼻膜厚度不同,鼻膜較薄的人,即使不食用人參,著急上火也容易流鼻血。另外,人參中含有的皂苷等成分可促進血液迴圈,加快造血。人參單次服用劑量過大也有可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使得本來就較薄的鼻膜血管出血。

“除了人參,還有一些如桂圓、海參、靈芝、阿膠和大蒜等溫熱補品,裡面有一些刺激血管的成分,吃多了也會導致鼻黏膜血管破裂而出血。”孫衛東表示,人參大補元氣,一些氣血旺盛的人食用後,身體效能會處於一種過度興奮的狀態,氣足迫血妄行而血出,也會有流鼻血現象。另外,由於一部分人的體質關係,食用人參會呈現一種排斥反應,即使是正常定量,也會有上火狀況,中醫稱之為“不受補”。

【結論】食用人參應細水長流,長期少量地補充才有最佳效果。關鍵要掌握好用量,同時注意吃的頻次。根據自己的年齡和體質合理適量食用,吃人參是不會上火的。

細數關於人參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二:鮮人參的功效不如干人參?

如今,市面上的人參大多是經過加工的幹人參。一部分消費者認為,鮮人參的功效不如干人參,濃縮的才是精華,事實的確如此嗎?

吉林省參茸辦公室副主任馮家表示,鮮人參和幹人參各有特點。幹人參易保管、耐儲存,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血生津的功效,在藥用治療上效果較為明顯。相較於幹人參而言,從保健效果來看,鮮人參的補養成效更佳。由於鮮人參沒有經加工脫水等處理,完整地儲存了人參原汁液漿中的天然精華及活性成分,藥性和緩,適合人群廣泛,因此一年四季均可入膳食用。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藥食同源等一系列政策的陸續出臺,人參產品越來越豐富,尤其是鮮人參這部分市場拓展較快。

【結論】鮮人參和幹人參在功效上沒有太大差別,只是鮮人參的營養價值儲存更為完整,兩者各有所長,消費者可按需購買。

誤區三:“異形”人參的品質不高?

古人常說:“人參人參,像人者,皆為佳。”很多消費者在選擇人參的時候,將長得是否像“人”形作為衡量其品質的標尺之一。還有人認為,“異形”人參的品質不高,所以往往選擇那些長得“好看”的人參,這有科學依據嗎?

馮家認為,人參在緩慢的生長過程中,由於天然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參形態。人參外形的千差萬別主要在於種植環境及培育方式,其藥效成分高低也不在於人參的外形如何,而在於人參的品種和年份。“人參依據植物形態分為大馬牙、二馬牙、圓膀、圓蘆等,依據果實顏色有紅果、黃果、橙黃果等。雖然品種不一樣,外形也不同,但它們所含的營養成分沒有太大差別。”

因此,人參品質的好壞不能以“顏值”高低來區別,主要看人參中含有的皂苷等有效成分是否符合國家規定,凡是符合標準的,都是合格的人參。

【結論】人參的外形雖然千差萬別,但它們的營養和功效沒有太大差別。即所謂“參形萬千,品質大同”。

細數關於人參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四:人參價格昂貴,普通人吃不起?

在中國,歷朝歷代都賦予人參特殊的文化內涵:在漢代,“下有人參上有紫氣”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徵;在文化發達的唐、宋,人參被看作富貴的象徵。如今,在很多人的觀念中,人參依舊給人一種神秘、遙不可及的印象。人們觀念裡“吃不起的人參”,讓很多本可以消費得起的人望而卻步。

“在人們的傳統意識裡,人參是名貴的藥材,只要身體沒生病就不需要吃。”馮家表示,隨著2012年藥食同源政策的頒佈,5年及5年以下人工種植的人參被列為新資源食品,人參不僅僅作為藥物入藥,同時也可以作為食材出現在餐桌上。政策的放開,激發了市場活力,更多的普通百姓也可以在日常食品中品嚐人參。

他介紹,人參“大補元氣”兼補五臟之氣,服用原則是“小服久服”。作為日常保健,一般情況下,成年人吃鮮人參每天不超過10克,幹人參每天不超過3克為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關注度也日益增高。以往只有大戶人家才吃得上的人參,已經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成了大多數人可消費的滋補保健品。

【結論】隨著人們對人參療效和保健功能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參已經從貴族消費品變成了日常滋補品,各種人參可供不同人群購買,人參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