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雷擊火”頻襲森林,怎樣防範?

菜單

“雷擊火”頻襲森林,怎樣防範?

“雷擊火”頻襲森林,怎樣防範?

前段時間發生的涼山木裡森林火災,經當地森林公安機關勘察,確認火災原因為雷擊火。

藍藍天工作室瞭解到,目前,雷擊是原始林區一個很大的火源隱患,每年都會發生幾十起甚至上百起雷擊火,而且經常多點連片爆發,極易引發重特大森林火災。2018年6月總過火面積達5100公頃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保護區森林火災,歷時20余天才被撲滅的2002年內蒙古大興安嶺“7。28”森林火災等,也是比較典型的雷擊森林火災。

如何更好地監測、預防雷擊火?藍藍天工作室採訪了相關專家。

夏季雷擊已成大興安嶺等林區最主要火因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教研室主任白夜介紹,雷擊火是雷暴形成的閃電接觸地面具備燃燒條件的可燃物導致的火災,它的燃燒與落雷數量、可燃物乾燥程度、氣象條件等密切相關。

據報道,此次發生的涼山木裡森林火災,雷擊位置在樹幹上部,遭雷擊後樹幹被撕裂,閃電經樹幹傳導至地下,引燃地表腐殖層。

“雷擊火”頻襲森林,怎樣防範?

經排查,森林公安民警發現木裡縣森林火災主火場起火痕跡點為一株遭雷擊的雲南松。(新華社發)

“雷擊發生時會瞬間產生巨大的熱量,可達到6000—10000攝氏度。甚至能把鐵軌般粗的雷擊預測臺架劈成扭曲的麻花狀。尤其在北部原始林區,目前雷擊火已是引發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全國森林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姚樹人告訴藍藍天工作室,一般的雷電往往伴隨著降雨,由此引發的雷擊火往往自生自滅。最怕“乾雷暴”,也就是平時說的‘乾打雷不下雨’,如果再加上雷暴後的高溫大風天氣,極易引發森林火災。

在我國,雷擊火發生區域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和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時段集中在5至7月份。夏季雷擊已成為大興安嶺林區最主要的火因。例如,2017年入夏,大興安嶺林區遭遇史上罕見高溫、乾旱、雷暴天氣,乾雷暴活動不斷。僅6月14日至7月5日,大興安嶺林區就發生了81起森林火災,經核查均為雷擊引發。幸運的是,火災均在短時間內被徹底撲滅。

其實不僅我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的雷擊火也較多。美國平均每年約有1萬—1。5萬次雷擊火,加拿大的雷擊火次數佔林火總次數的30%左右,俄羅斯佔10%左右。

監測和撲救雷擊火是世界性難題

專家介紹,雷擊火作為天然火源是一種難以控制的自然現象,其形成機理極為複雜。目前監測和撲救雷擊火仍是世界性難題。

監測難。“一些雷擊火初期在腐殖層處於隱蔽燃燒狀態,不起火苗只是冒煙,有時和雲霧混在一起很難區分。等形成煙柱、發現明火的時候,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滅火時機。”白夜介紹。

撲救難。雷擊火通常發生在人跡罕至的地區,山高坡陡,有時一次乾雷暴就造成幾十個火點,位置往往很難確定;原始林區裡又積累了較多可燃物,形成不同的火環境,給撲救工作帶來很大難度。當受到風力、煙霧等影響無法實施機降時,往往只能採取徒步或乘坐特種車輛組織人員投送,此時,森林消防員們往往負重20公斤—30公斤,想要快速到位著實不易。

據氣象部門研究,我國遭受乾旱天氣的範圍有明顯增加趨勢,尤其是華北和西南氣候乾旱趨勢加強,森林火災明顯增多,大興安嶺林區夏季雷擊火頻發。未來全球氣溫仍可能繼續攀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對森林防火極其不利。防範雷擊火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姚樹人介紹,早在2002年內蒙古大興安嶺“7·28”森林火災發生後,我國就在大興安嶺建立森林防火雷電預警系統。之後,“雷擊森林火災監測預警服務系統”也在大興安嶺林區安裝,每年春夏季投入使用。但由於裝置老化、人員培訓不足等原因,部分雷電監測站不能正常執行。

“就算預測到了雷擊,還面臨怎麼引雷、疏導的難題。”姚樹人說。我國有關部門曾進行專項研究,考慮過在雷擊火高發林區架設避雷針等措施,但由於保護面太大、維護成本和技術要求高,較難全面推開。

“雷擊火”頻襲森林,怎樣防範?

“乾打雷不下雨”易引發森林火災。(圖片來自網路)

須加強預測預報和瞭望塔等基礎設施建設

一點星星火,可毀萬畝林。目前我國應對雷擊火的主要措施是加強瞭望、監測等手段,在早發現、早撲救上下功夫。森林消防隊伍每年在雷擊火高發期都要派出力量到原始林區靠前駐防,乘直升機開展空中巡護,以便發現雷擊火及時撲救,防止小火釀大災。

《全國森林防火規劃(2016—2025年)》明確,東北、內蒙古森林火災高危區,要加強雷擊火的預測預報和瞭望塔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森林火災預防能力。

姚樹人認為,今後我國應當利用衛星、雷達和大氣電場測量系統,建立雷擊火發生預報模型,提高預報雷擊火發生的準確度和精度,這是應對雷擊森林火災從被動轉為主動的關鍵所在。同時,解決快速到位難的問題,完善我國重點林區防火應急道路、應急停機坪、瞭望塔、蓄水池等基礎建設。

專家們向藍藍天工作室表示,林業、氣象、科研等多部門、多行業應加強配合,充分利用雷電監測預警、雷電定位等技術手段,加強對雷擊區的監測與核查;繼續研究雷擊火引燃過程和規律,科學研判重點高危火險區域,做到提前預防、靠前駐防;科學制定雷擊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做到及時發現、快速處置;不斷提高防火撲火整體實力,進一步完善裝備裝置,把加強應急處置能力作為當務之急。(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丁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