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冬奧之後,賽事場館該如何再利用?

菜單

冬奧之後,賽事場館該如何再利用?

只關注體育

城市 · 賽事 · 品牌 · 傳播

冬奧之後,賽事場館該如何再利用?

W

EINING

摘要

奧運場館具有時代性、標誌性和引領性,同時也是極為寶貴的奧運遺產,他們的再次開發與持續利用問題,是每屆奧運會結束後主辦國的必答題,也是整張奧運試卷中的重難點。對於場館再利用的思考與規劃,則會貫穿在奧運賽事的各個階段。

公眾號 | 網際網路+體育

作者 | 王沈童

2022年2月20日,隨著冬奧聖火緩緩熄滅,北京冬奧會圓滿落幕。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北京,不僅為全世界人民奉獻了近乎完美的體育盛會,更是為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創造出極為豐厚的冬奧遺產。

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兩項體育賽事,其遺產會在多個層面持續影響舉辦城市。奧運場館該怎樣發揮它的長久價值,一直是各奧運會主辦國需要精心應對的重要考題。

國際上也越來越形成這樣一種共識:一場成功的盛會不僅在於舉辦期的精彩呈現,其後續對於場館的利用也應是衡量其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不過對於奧運賽事場館的再利用,世界各國始終沒有給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通用方案,很多舉辦城市只能根據自身情況摸著石頭過河。對場館改造的規劃不足、執行力欠缺、預算不夠等諸多問題,仍然是場館可持續利用的核心挑戰,所謂賠本賺吆喝,也能在賽後各大被荒廢的場館中看出端倪。

— 1 —

以2004年雅典奧運會為例。雅典政府花費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用於奧運會36個場館的建造、改進和運營。由於建設規劃不夠周全,尤其場館建設支出、場館賽後利用和場館建設工期等方面存在很大隱患,甚至忽略了後奧運時代的計劃統籌。因此在賽事結束後,眾多體育場的使用和維護情況並不理想,除跆拳道綜合運動中心和舉重中心偶爾用於召開會議和舉辦音樂會外,包含主體育場在內的其他場館已然陳舊殘破,絕大部分場館在賽後始終處於關閉狀態,沒有向公眾開放。

更為極端的例子則發生在巴西里約。當地政府為2016年奧運會投入近46億美元建造的場館,僅在賽事結束半年後就淪為一片廢墟。有媒體描述如今的馬拉卡納體育場堆滿垃圾,看臺上的天花板佈滿漏洞,館內遺失的座椅多達7000個;里約奧運會的游泳館已經變得鏽跡斑斑,游泳館外展板上巴西藝術家阿德里阿娜·瓦萊喬的壁畫,如今成為飄蕩在風中的碎片。

冬奧之後,賽事場館該如何再利用?

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主體育場

此番景象不禁令人唏噓。按照里約市政府原本的計劃,奧林匹克公園應該在奧運結束後以公民營合作方式招標,將場地交給民營機構開發管理25年。如果招標成功,里約市政府每年只需支出巴西幣1300萬至2250萬元進行維護。但截至2016年底,只有一家企業表示有意管理奧林匹克公園,且未提供充分的財務保障,致使水上運動館、高爾夫球場等場館長期處於關停閒置狀態。

當然,不同城市不同命運,一些城市的場館賽後運營得當,盤活當地群眾體育發展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例如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場館至今仍在每年舉行著足球比賽、文化娛樂活動等,尤其是諾坎普球場,至今一直都是西班牙豪門巴塞羅那足球隊的比賽主場,這更是比賽場館迴圈利用的代表。

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場館位於較偏遠地區,奧運會閉幕後,根據“重要的體育、藝術與文化活動根據地”的定位,悉尼奧林匹克公園進行了大量改建工作,現已轉型為一個多用途場所,每年約有1800項活動在悉尼奧林匹克公園舉行,如國家橄欖球聯盟與澳洲橄欖球聯盟比賽以及田徑與游泳活動等。而且經過政府的用心的改造和運營,這裡已成為國外遊客來悉尼必到之處,公園的旅遊訪問量每年達到700萬人次。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則是通過當地政府的撥款來確保場館不被廢棄,而其中最成功的轉型場地是里士滿奧林匹克速度滑冰館。目前在那裡,每年依然會吸引超過55萬遊客到訪,主辦包括速滑、冰球等在內的多項賽事。

2012年倫敦奧運會,對眾多場館進行提前規劃,尤其倫敦在2011年就成立了“奧林匹克公園遺產公司”,這家公司專門負責奧運會後伊麗莎白女王奧林匹克公園公共空間的開發和管理。而在2013年奧運會主體育場“倫敦碗”長期租賃給了英超西漢姆聯俱樂部,倫敦透過這樣的方式為這座體育場重新注入了榮譽與活力。

— 2 —

各國目前都在積極尋求對場館再利用的良效解決方案,使這些地標性、功能性、文化屬性極強的場館能在大賽後順利轉型,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北京在2008年奧運會後,也為世界展示了在奧運場館再利用方面屬於中國的解決方案。

2008年北京奧運會新建、改建和臨時搭建的31個奧運場館,在賽後都得到了較為合理的安排和利用,部分場館實現了再“就業”,另外一部分臨時場館也在大賽後順利退役。

在眾多場館中,鳥巢、水立方、五棵松體育中心這三座大型綜合性場館的賽後利用率非常高,一年有80%以上的時間都在舉辦各種各樣的體育和文化活動。他們也早已成為北京北部和西部的地標,以另一種姿態站在全世介面前。

投資較大的國家體育場“鳥巢”作為奧運會的主體育場,賽後主要承接運營四個主要業務:旅遊服務、大型活動、商業開發、社會公益。目前已經形成集參觀、體驗、商業購物於一體的特色場館旅遊模式。

冬奧之後,賽事場館該如何再利用?

國家體育場“鳥巢”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除了繼續實現其體育功能的延續,承接舉辦游泳世界盃、跳水世界盃等賽事外,這裡還承擔著各種展會、釋出會、公司年會等會議會展服務,以及群眾文娛屬性的活動,水立方戲水樂園,每年都會吸引接待國內大批遊客。

五棵松體育中心則透過引入冠名贊助商、承接不同規模的演出和比賽、開發主題公園等方式,歷時八年實現了場館的收支平衡,完成後奧運時代的轉型,蛻變成為北京西部文化、體育、娛樂的集結地。

冬奧之後,賽事場館該如何再利用?

五棵松體育中心

除了幾大主場館,位於高校內的奧運場館也得到充分運用。承擔了08年奧運會期間羽毛球和藝術體操比賽的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目前除了保證學校師生的日常活動外,還滿足了周邊社群居民的運動需求,並承接一些大型慶典、商業活動。同樣,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也採取了類似模式,並因此實現自負盈虧。

此外,本次北京冬奧會使用了14個2008年夏季奧運會場館,並在此基礎上創造了新的雙奧遺產,包括國家體育場、國家體育館、國家游泳中心、五棵松體育中心和首都體育館等。

其中國家體育場“鳥巢”繼續發揮其承接大型活動的功能,舉行了冬奧會的開閉幕式;國家游泳中心承辦了冰壺賽事,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將水上賽場轉換成冰上賽場,完成從“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轉身;五棵松體育中心透過改造,更是實現了6小時以內冰球和籃球兩種模式之間的雙向轉換,在本次大賽中為觀眾奉獻了多場精彩的冰球賽事。

冬奧之後,賽事場館該如何再利用?

— 3 —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雙奧之城,北京在前置性規劃方面做到事無鉅細,不僅有效重複利用了許多標誌性體育場館,踐行可持續性理念,且在每個場館的建設階段就為賽時使用、賽後利用做好了充分準備。

尤其賽後利用方面,北京冬奧會同樣堅持“可持續,可利用,可收益”原則,在改造所有夏奧會比賽場館時,均新增或優化了製冰、制雪設施,使他們的適用性大大提升,具備冰雪專案和夏季運動雙向轉換的能力。

根據規劃,未來首都體育館、首都滑冰館、首體短道速滑訓練館、首體花樣滑冰訓練館等將形成以4個場館、2個配套設施、5塊冰面為基礎,集體育、文化、休閒娛樂等功能的冰雪運動基地。

冬奧之後,賽事場館該如何再利用?

而為本次冬奧會新建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同樣在規劃階段就為未來做足準備,賽後這裡可滿足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等6大類冰上運動需求,可實現3000人同時上冰,為專業運動員訓練、普通愛好者和青少年技能培養等不同群體提供優質場地。

國際奧委會企業和可持續發展總監瑪麗·薩魯瓦認為,北京2008年夏奧會的場館重新利用,讓北京2022年冬奧會成為未來的典範。她還表示,在北京看到很多場館都在舉辦不同的體育賽事,未來這些場館不僅可以舉辦體育賽事,還可以進行娛樂文化活動,也可以作為訓練場館向公眾開放。

冬奧之後,賽事場館該如何再利用?

首先,冬奧場館將繼續承接國際頂級冰雪賽事,

例如承辦北美冰球聯賽中國賽、世界冰壺世錦賽、花樣滑冰大獎賽、大跳臺世界盃、世界極限運動會等,同時場館還將服務於國家隊、俱樂部與運動員及其他專業運動隊,為其提供專業的訓練比賽場地,不斷提高我國冬季專案的國際競爭力。北京每年將會舉辦多場國際頂級冰雪賽事,給予首都人民近距離欣賞頂級冰雪運動員風采的機會。

其次,冬奧會後奧運場館將開啟文化體育雙擎共驅商業運營模式。

承接國內外演唱會、時裝秀、舞臺劇、企業慶典、新產品釋出會、品牌釋出會、展示會、明星見面會、高階論壇等商業活動,以及一系列燈光秀、音樂會等文藝演出和特色文化活動。可以期待,在後冬奧時代,奧運場館將成為商業運營的優選之地,北京或許即將迎來相關商業活動的舉辦高潮。

最後,北京冬奧會改建與新建場館將在賽事結束後實現四季運營,持續對群眾開放,廣泛開展群眾冰雪運動。

各場館還將開展青少年體育教育與培訓,成為推廣青少年冰上運動的重要載體。另外,三個冬奧村都將因地制宜進行賽後利用。其中最為重要的北京冬奧村在未來會給北京市戰略人才提供公租房,保障北京市戰略人才的居住要求。當然,奧運村的再利用戰略,將再一次為北京吸引一批戰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