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嘴巴歪了以為是面癱!小夥接連遭腦梗死,病因竟是“缺心眼”

菜單

嘴巴歪了以為是面癱!小夥接連遭腦梗死,病因竟是“缺心眼”

20多歲的小夥子,身體很好,不抽菸不喝酒,也沒患高血壓、糖尿病,卻接連遭腦梗死,還差點終生臥床。

嘴巴歪了以為是面癱!小夥接連遭腦梗死,病因竟是“缺心眼”

資料圖 王金輝 製圖

最近,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救治了這樣一位患者,醫生透過層層排查發現,這位病人梗死的病根躲在身體深處,而像這樣遭到神秘兇手攻擊的人並非個別。

早起嘴巴歪了,他以為是面癱

“去年底體檢也沒發現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啊,沒想到竟是心臟引起的!”當醫生告知真正病因時,小劉難以置信。

小劉今年26歲,大學畢業後如願以償留杭,在一家心儀的企業上班。工作非常繁忙,加班加點家常便飯,但小劉憑著踏實肯幹、業務熟練,幾年下來就得到公司的重任。買房買車,在美麗的城市成家立業,他為此滿懷信心,無限憧憬。

然而3個多月前的一天早上起,小劉起床後突然感覺自己左側面部有輕微的麻木感,對著鏡子看到,有點“嘴巴歪”。小劉想,自己平時身體很好,又沒有任何“三高”等疾病史,因此壓根沒覺得自己有遭遇惡疾的可能,自認為因過度勞累而得了年輕人常見的“周圍性面癱”。

那段時間公司業務又非常繁忙,他就沒去醫院就診,去藥店買了點治療面癱的藥吃,兩三個星期後這些症狀居然慢慢消失了。不過,懂點醫的親戚當時就提醒,最好到醫院檢查下,根據症狀懷疑他是否腦梗死(中風)。

不久前,小劉因著涼感冒導致咳嗽比較厲害,意想不到的事情突如其來:正在上班的小劉一陣劇烈的咳嗽之後,突然右側手腳不能活動、講話口齒含糊……同事見狀,忙撥打120,並送其至浙江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

醫院腦卒中中心急救團隊接診後,第一時間在專科查體及頭顱CT等檢查作出評估,明確小劉是得了“腦梗死”,且病情比較嚴重,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很有可能將終生臥床。

接連兩次腦梗死,原因是心臟上有個“漏洞”

“我們分析認為,三個月前小劉發生的那一次面部麻木和口角歪斜其實就是一次腦梗死,只不過影響的範圍比較小而已。三個月內發生兩次腦梗,若發病原因沒查清楚,這次救過來,患者很可能再次發生腦梗死。”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盈枝事後介紹說。

事不宜遲,在排除了禁忌徵後,腦卒中中心的接診醫師在30分鐘之內給小劉進行了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所幸,及時送來搶救,經過溶栓藥物,小劉恢復的非常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了。

李盈枝說:“雖說,小劉恢復得很不錯,我們沒絲毫鬆懈,畢竟一個26歲且平時身體健康的年輕人,為何兩次發生腦梗死呢?”

因此,在小劉住院期間,神經內科醫生們決心追根溯源,楸出背後神秘“兇手”。醫生為小劉安排了一系列檢查,首先排除了大動脈本身的狹窄、排除了血管發育畸形,接著又排除了心房顫動等常見的病因,然在做多普勒超聲發泡試驗時,醫生監測到了患者右向左的固有型大量分流,再進一步右心聲學造影終於明確了小劉存在心臟卵圓孔未閉,而這,正是年輕的小劉反覆發生腦梗死的“罪魁禍首”。

最終,小劉在該院多學科聯合的診治下,由心血管內科專家為小劉修補好了心臟上的這個“漏洞”,將再次發生腦梗死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小劉 順利康復出院。(卵圓孔未閉為心臟房間隔部位的一個缺口(洞眼),有人簡稱之“缺心眼”)

來醫院探望的同事們得知小劉患病來龍去脈,打趣道:“平時看你有時一根筋,有點缺心眼,想不到心臟還真是有一個洞眼啊!”

科普時間

心臟“洞眼”別掉以輕心

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耿昱教授介紹,卵圓孔是心臟左右之間間隔膜上中間位置的一個孔,是胚胎時期的一個生理性通道。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肺部沒有開放,所需的氧氣都來自於媽媽的肺部。這時候寶寶的靜脈血不能透過肺部,便是透過卵圓孔直接從右側心臟進入左側心臟,進而供應大腦、腎臟等全身各器官。出生後 ,肺部開放,靜脈血大量透過肺部,心臟壓力減低,大部分寶寶的卵圓孔會立即融合,部分寶寶在1歲內緩慢融合,若是3歲還沒有融合則為卵圓孔未閉。在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圓孔不完全閉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卵圓孔未閉與不明原因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偏頭痛、減壓病等密切相關,風險為正常人高不少。我們每年都有接診卵圓孔未閉致腦梗死的病例。”

“在正常情況下,心臟內卵圓孔處於左向右分流,只有當咳嗽、大笑、打噴嚏、深呼吸等情況下,才會發生卵圓孔右向左分流。若此時靜脈系統有血栓或心腔內有原位栓子,就能透過未閉的卵圓孔從右心繫統進入左心繫統,進而導致體迴圈栓塞,即出現‘反常栓塞’。像小劉,就是連續的咳嗽導致胸腔內壓力增大,使得這些反常血栓堵住了腦血管,出現了腦梗死。”耿昱表示,發生過血栓事件的卵圓孔未閉患者,其再發的危險性很高。心臟介入手術封閉開放的卵圓孔,能有效降低患者反覆腦梗的發生率。

耿昱教授提醒,當發生反覆不明原因的偏頭痛、腦栓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又缺乏易患因素(高血壓等),要警惕,及早到醫院進行正確的干預。對於年輕人不明原因的腦梗塞,建議透過超聲心動圖等來診斷,發現腦梗塞存在卵圓孔未閉,則應考慮行心臟介入封堵治療。

延伸閱讀:

常吃夜宵兩年增重80斤 長沙24歲小夥腦梗死

晚上睡不著就玩電子遊戲,全年幾乎有300天在吃夜宵。今年24歲的於騫(化名)在短短兩年時間,體重從120斤暴增至200斤。近日,他突然感覺到左側肢體無力,走路不穩,被緊急送入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診斷為腦梗死。

於騫是長沙人,曾是一名省級二級運動員,身高1。71米,兩年前體重120斤,身體健康。但這兩年,他基本了脫離了鍛鍊,身體慢慢變胖。於騫經常晚睡,有時候凌晨還和朋友在外面吃宵夜,並特別熱衷於鹹、麻、辣等重口味食物,早上上班後又不吃早餐,中午再飽餐一頓。目前,於騫體重已達到200斤,比原來重了80斤。

今年4月2日,於騫早晨起床時突然感覺左側肢體無力,走路不穩,此情況持續8小時後,他來到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國家高階卒中中心)就醫。綜合各項檢查結果,考慮為腦梗死,醫生對其立即予以腦梗死相關治療,目前病情控制良好。醫生分析,患者此次發病主要是由於長期受不良生活習慣影響,身體過於肥胖所致。

據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賀國華介紹,腦梗死包括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是腦血液供應障礙引起腦部病變,50至60歲以上人群高發,起病危急。但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腦梗死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化趨勢明顯,特別是像於騫這種體型偏胖、喜歡熬夜吃夜宵、生活不規律的人群更加容易發病。

賀國華提醒社會公眾,預防腦埂死要戒菸限酒,堅持有效鍛鍊,少吃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有誘發腦梗死的危險,必須及時地進行治療和控制。

腦梗死“盯上”年輕人

鄧斌提醒,腦血栓發病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能及早發現並在黃金時間窗內救治,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要學會及時辨別言語含糊不清、口角歪斜流涎、半側肢體感覺麻木、活動無力等腦梗死常見症狀,及早就醫。

“在傳統印象中,腦梗死是一種‘老年病’,常發於45—70歲的中老年人,但現在年輕人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這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鄧斌表示,抽菸、喝酒、缺乏運動、肥胖等都是腦梗死的高危因素,希望年輕人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與“腦梗死”保持距離。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