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雍熙北伐:為什麼宋太宗要北伐?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菜單

雍熙北伐:為什麼宋太宗要北伐?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宋朝對外戰爭基本上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雖然有那麼幾次小勝,但是掩蓋不了宋朝軍隊戰鬥力不足的事實。自雍熙北伐之後,宋朝對外態度就從積極進攻轉變為積極防禦,甚至到最後積極求和。為什麼“終宋不振”?雍熙北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宋朝為什麼發動雍熙北伐?其實發動雍熙北伐並沒有錯,鑑於地緣政治的影響北伐是必然的,但是雍熙北伐失敗了,這就導致一連串問題的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雍熙北伐。

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契丹國志》:“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藩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也。”

這句話就已經寫出了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對於遊牧民族來說燕雲十六州就是南下的阻礙,對於農耕民族來說燕雲十六州就是防止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因此燕雲十六州成了兩大陣營之間的戰略緩衝地,誰掌握了燕雲十六州誰就擁有了戰爭的主導權。為了防止遊牧民族南下農耕民族依山修建了長城,為了這條長城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儘管都知道這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工程,但是歷朝歷代都在加固、修繕長城。為什麼?為的就是鑄造一條無法逾越的防線。

雍熙北伐:為什麼宋太宗要北伐?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數千年來農耕民族在燕雲十六州上費盡了心血,可最後石敬瑭拱手相讓,燕雲十六州就成了遼朝南下的橋頭堡,遼太祖取得燕雲十六州之後就開始加強兵力防守,《遼史·食貨志》記載遼朝選南征馬數萬匹,以備燕雲緩急。之後經過遼朝長期的治理,燕雲十六州成為遼朝南下的重要軍事據點,長期擔任分析宋朝軍隊、查探敵情、後勤補給、阻擋宋軍北伐的任務。

對於宋朝來說燕雲十六州也非常重要,宋臣呂中道:“燕薊不收,則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則河南不可高枕而臥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燕雲十六州不收回來,那麼宋朝在河北的統治就不穩定,河北統治不穩,那麼宋朝就不能高枕無憂。事實卻是如此,燕雲十六州收不回來,那麼華北平原無險可守,遼軍鐵蹄肆虐千里平川,兵鋒直指開封(北宋首都)。

雍熙北伐:為什麼宋太宗要北伐?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因此圍繞著燕雲十六州雙方展開了爭奪,起先宋太祖還想著贖買燕雲十六州,乾德三年趙匡胤在內府庫設定了“封樁庫”,專門儲存贖買燕雲十六州的經費。不過還沒到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那一天太祖就駕崩了,趙光義繼位之後放棄贖買政策,開始大規模北伐,掀開了遼宋戰爭的序幕。

雙方內政對比

遼朝

燕雲十六州納入遼朝的統治後,遼朝開始苦心經營燕雲地區,述律太后說:“只要漢人能心甘情願歸順遼朝,接受遼朝的統治,並且能繼續發揮燕雲地區固有的優勢發展農業,那麼遼朝就願意和平對待燕雲地區。”遊牧民族在軍事上有著優勢,但是經濟始終是短板。為了能儘快恢復經濟,遼朝採取了“因俗而治”,也就是用原本的制度治理契丹(契丹族以及北方諸族駐牧區採取部落制),但是對待漢人就採取漢制政策(漢人以及渤海人聚集地採取州縣制)。

雍熙北伐:為什麼宋太宗要北伐?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燕雲地區非常適合發展農業,而幽州自古就是北方主要產糧地,只要沒有戰亂那麼很快就會恢復。遼朝得到燕雲之後經濟短板得到了彌補,而且遼朝的統治者可以從原本的漢制中窺測智慧。蕭太后不斷得學習並且不斷得更改法令,極大緩和了內部矛盾,遼朝也迎來了騰飛時期。

宋朝

收回燕雲是北伐的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內部矛盾。宋太祖暴斃、趙光義繼位,這兩件事都是在不正常情況下發生的,“燭影斧聲”至今無解。我們現在都在議論趙匡胤是不是被趙光義所害,更別說宋朝時期了。在這種情況下趙光義的統治地位始終存在危機,趙光義想要得到世人的認可就必須要有強於趙匡胤的功績。思來想去,趙光義還是決定完成趙匡胤的統一大業。

雍熙北伐:為什麼宋太宗要北伐?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南方的割據政權輕鬆被解決,但是在收燕雲的時候趙光義迎來了高粱河慘敗,自己險些喪命。而在自己與部隊失聯時,有人意圖擁戴趙徳昭(趙匡胤的兒子)為帝。要知道趙廷美(趙光義弟弟)、宰相薛居正、盧多遜等人都在軍中,但是仍舊有人擁戴趙徳昭,可見趙匡胤的影響有多大。對此趙光義不滿群臣的行為逼死了趙徳昭,進而導致朝廷人心浮動與不滿。緩解內部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外戰爭,因此趙光義掀起了雍熙北伐。此次目的有三,一、重塑威望;二、收回燕雲;三、一雪前恥。

雍熙北伐

趙光義兵分三路北伐,東路軍統帥為曹彬,負責牽制遼軍主力,目標直搗幽州;西路軍的統帥為潘美,從側面攻打山後,並且轉至山前與東路軍會合;中路軍的統帥為田重,戰略與西路軍一直,目標繞後與東路軍會合。

雍熙北伐:為什麼宋太宗要北伐?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遼太后決定集中優勢先攻打東路軍,之後再逐個擊破,因此派遣耶律休哥前往涿州阻擊東路軍;聖宗率領部隊應援;耶律斜軫負責阻擊宋朝的中路軍以及西路軍。

雙方的部署都沒有錯,起先宋軍三路捷報連連,戰局十分順利。但是東路軍的糧道被遼軍切斷,在這種情況下趙光義讓東路軍退至雄州,等其他路開啟突破後在尋戰機。但是東路軍的將軍建功心切,並沒有按兵不動反而強攻涿州。

遼軍堅守不戰,僵持幾天後東路軍開始撤退,但是一路被遼軍追殺至歧溝關。東路軍慘敗,而遼朝也開始大反攻。在遼朝的反攻面前宋朝的軍隊無力再戰,三路大軍相繼敗退,此次北伐宣佈失敗。

戰爭分析

雙方在民心方面的勝負

遼聖宗下旨軍隊沒有特殊原因不得騎馬,目的就是避免馬踐踏莊稼,而且遼聖宗多次調整稅賦,目的就是讓百姓安居樂業。在這種情況下不一定民心就多麼支援遼聖宗,但最起碼當時的百姓並沒有隔三差五就造反。但是趙光義掀起的北伐戰爭就不得民心了,首先對於燕雲地區的百姓來說他破壞了和平,好不容易能過上和平的日子現在又兵荒馬亂的。歷史上記載燕雲地區的漢人紛紛投降,這並不代表宋朝多麼得民心,而是在大軍面前一種無奈的選擇。

而且宋朝的百姓也不樂意,雖然趙光義道貌岸然得說是為了拯救黎民百姓,但是邊境百姓並不認可這個說法。史書記載:“邊民蚩蚩 , 不知聖意 , 皆謂貪其土地 , 致北戎南牧。”由於宋朝的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邊境的百姓認為宋朝統治者貪戀遼朝的土地,導致此次戰爭的爆發。對於燕雲、邊境地區的百姓來說此次戰爭都不得民心,而且邊境的百姓並不支援此次戰爭。

雍熙北伐:為什麼宋太宗要北伐?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雙方在指揮方面的勝負

遼朝的指揮是沒有問題的,上下一心共同禦敵。但是宋朝的指揮就有問題了,趙光義太過防範將軍,出征時給將軍頒發了陣圖,要求將軍必須按照規矩作戰,極大限制了將軍的自我發揮能力。軍事的魅力就在於奇,遼朝如果沒有切斷東路軍的糧道,那麼勢必會迎來一場惡戰。但是遼朝抓住了機會,並且切斷了東路軍的糧道。那麼宋軍在作戰的時候難道一點戰機都沒有?未必吧。西路軍的將領楊業主張誘敵深入,然後伏擊遼軍。這也是非常好的計劃,但是卻放棄了,原因就是不能擅作主張。在指揮方面,宋朝完全落下風。

雙方在後勤方面的勝負

這一點遼朝有著地理優勢,本土作戰後勤壓力沒有那麼大。但是對於宋朝來說壓力就很大了,因為徵糧導致邊民對此次戰爭不滿,徵糧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大軍遠征,糧道很容易被切斷,東路軍糧草被切斷就是一個例子。戰線拉長,後勤壓力驟然升高,沒有足夠的人防守糧道斷糧是必然的現象。

雍熙北伐:為什麼宋太宗要北伐?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戰爭影響

宋朝失去了收燕雲十六州最好的機會,以至於之後從積極進攻的態度轉變為戰略防禦的態度,趙光義終生不敢言戰,宋朝對遼的態度“終宋不振”。而且宋朝大量增加邊防軍,導致國家財政壓力變大。而更久遠的影響則是宋朝開始重文輕武,有宋一朝軍隊戰鬥力都不高,和這一條政策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