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英國殖民印度200年,為何印度不痛恨英國,反而還感恩戴德?

菜單

英國殖民印度200年,為何印度不痛恨英國,反而還感恩戴德?

印度曾經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英國對印度實行殖民統治從1858年持續到1947年,一共89年。但實際上在1958年之前的一兩個世紀之內,英國其實透過東印度公司同樣統治著印度。

在亞洲,印度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奇怪的是,印度被英國殖民了兩百多年,但印度人對英國人卻沒有一點兒恨意,甚至還很感激英國人,這是為什麼呢?

英國殖民印度200年,為何印度不痛恨英國,反而還感恩戴德?

英國對印度的漫長殖民史

印度被當成了英國殖民地,受到盤剝和掠奪,但還要感謝英國,這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卻是不爭的事實。而說到為什麼,要從英國如何進入印度,又如何走出印度開始。

印度其實是一片多難的土地,它從來都是被征服的物件,歷史上很多政權都是入侵者建立的,這就造成了印度早已習慣了統治者是異族的現象。

英國殖民印度200年,為何印度不痛恨英國,反而還感恩戴德?

在英國之前,所有的入侵者都來自陸地,而英國是來自海洋的,第一批上岸的英國人其實是經過印度當時最大的王朝莫臥兒王朝官方同意的,他們主要的活動是經商,後來莫臥兒王朝的老國王死了,國內發生了內亂,英國才趁虛而入,利用各種勢力之間的矛盾,逐步取得了政權,就算如此,英國最開始也是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在這個國家活動,一百多年後才開始有了第一位行政管理者,也就是印度總督。又過了八十年,英國才以國家名義把印度納入殖民地。

可以看出,英國對印度的殖民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這種漫長足以鈍化印度人民的民族神經

,所以印度當然也一直有人反抗,但其激烈程度和其他殖民地還是不能比的。

再看英國是如何走出印度的,這裡有國際形勢和印度國內形勢,

國際形勢就是蘇聯對英國造成的高壓,讓英國感覺到威脅。國內形勢就是英國在印度玩不轉了

英國殖民印度200年,為何印度不痛恨英國,反而還感恩戴德?

以印製印的殖民方針

與我們印象中的殖民形式不同,英國對印度的政策是要貿易不要土地,雖然這也很霸權,但並不血腥。也就是說,英國不是要佔領印度,而是要在印度建立一個只和他們合作的貿易關係,說白了就算壟斷。在印度,英國最多的時候只有一萬多人,其中還包括一些印度本地的僱傭兵。而英國控制印度的主要法寶又有兩個——

第一個,印度貴族;第二個,國大黨

先來說印度貴族,印度雖然行政不統一,歷史上最大的莫臥兒王朝也沒有完全統一印度,但他們有各個地區的力量,有點類似中國的戰國時代,美國地區都有宗教的貴族,這些貴族是這些地區的實際統治者,印度正是利用了這些人的力量,實現了對印度的統治。但後來,隨著印度民族的覺醒,這些人的號召力越來越弱,已經失去了統治力量,對英國而言,也就失去了作用。

英國殖民印度200年,為何印度不痛恨英國,反而還感恩戴德?

國大黨可以說是印度最大的政治力量,但後來這個力量的領導人變成了甘地,甘地的主要人生信念就是印度獨立,掀起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如果說王公貴族只是失去作用的話,那國大黨就算化友為敵了。

失去這兩股力量支援的英國在印度有點玩不轉了,再加上二戰的時候,為了抵抗德國,為了取得國大黨的支援,英國也曾經承諾甘地,二戰結束後,就讓印度獨立。

英國殖民印度200年,為何印度不痛恨英國,反而還感恩戴德?

所以,

英國實際上是主動放棄印度的,中間甚至包含了一下合作關係,所以這也是印度不仇視英國的原因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在盤剝印度的同時,也給了印度許多積極的改變,也就是說,在整個被殖民的過程中,印度其實也得益匪淺。

沒有英國的殖民,就沒有如今的印度

最大的得益應該是國家的統一,說了很荒唐,一個國家的統一,居然是外來殖民者完成的,但事實就是這樣,其實英屬的印度殖民地比現在的印度還要大,包括了巴基斯坦、緬甸等。所謂現在印度只是其中一部分。

還有就是現代化的理念和體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國只是把印度當作一個聽話的合作伙伴,要做一個合作伙伴,除了聽話以外,還應該有相應的能夠合作的機制,而且英國採取的是“

以印治印

”的方式。所以他們就有培養一些印度人來完成中間的治理工作,而一些王國貴族就是首選,所以這些人最先接受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理念與體制的教育。這些後來成為整個印度的精英階層。

英國殖民印度200年,為何印度不痛恨英國,反而還感恩戴德?

其實對印度影響最大的還是英國在整個印度推廣了英語,在這之前,印度其實是沒有統一的語言的,語言對一個文明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可以讓印度在理念上可以成為一個整體,讓以前分散的小國可以互相交流。就是現在,英語也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人們在進行重大場合交流的時候,都用英語。

印度在今天依然受惠的,還有英國在印度建立的教育體制和修建的鐵路。在印度,宗教的力量遠高於行政力量。在印度的宗教裡,最高貴的並不行政人員,而是神職人員,在他們的權力結構裡,把權利比作一個人的結構,宗教首領是神的腦袋,管理國家的行政機關和軍事力量只是手,而公務員和商人等就是腿,其他什麼具體的下層工作就只能算是腳掌。當然,還有什麼也不是的賤民,被稱為不可接觸的人。

這樣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要形成一個全國性的教育體制是很難的,但英國做到了,因為只有英國,可以無視他們的宗教等級制度,為他們培養自己需要的人才。

當然,鐵路是英國人為了運輸方便建立的,說白了,就是剝削的工具。但他們走後,也的確成為了印度的基建財富,畢竟,修建鐵路是一個投資浩大的工程。

英國殖民印度200年,為何印度不痛恨英國,反而還感恩戴德?

就這樣,可以說是無心插柳,英國把印度地區搞成了一個國土統一、語言統一、體制完善的國家,其實,在中國,曾經也有人做成了這個工作,那就是秦始皇。

尾聲

秦始皇在中國的地位,就有點類似英國在印度的地位。所以,印度感謝英國也不是沒有道理。

當然,不管怎麼說,英國也不是印度的秦始皇,說到底,他只是把先進的生產力帶到了落後地區,提高提快了這個地區的發展。而秦始皇卻是在中國自己的生產力水平上出現的優秀者。所以,我們對秦始皇的感激比印度對英國的感激不同的,至少多了一些底氣與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