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佛經本該莊嚴肅穆,這句經偈卻被世人曲解出了調侃的意味

菜單

佛經本該莊嚴肅穆,這句經偈卻被世人曲解出了調侃的意味

佛經集結的是佛陀的言論,閃耀著智慧的光明。佛陀是世人的老師,佛陀的諄諄教導能讓世人離苦得樂。世人的苦根源在於無明的藏覆,藏覆著的無明表現為先天的習氣,在生活中習氣牽引出無盡的煩惱,是故娑婆世界多有遺憾,或說為苦。

無明習氣讓人沉迷於生命的表象中逐趣攀緣、輪轉難脫。出塵勞、斷習氣方能讓生命得到昇華。佛經中的思維理念幫我們認知生命的體系、生命的本質,從而讓我們的生命得到昇華,因此呢,佛經是邏輯嚴謹、義理深邃的認知系統。這樣的認知系統當然應當是莊嚴肅穆的,而不會流於調侃、嬉戲。

佛經本該莊嚴肅穆,這句經偈卻被世人曲解出了調侃的意味

如果從佛經經偈中讀出了調侃的意味來,那一定是你被習氣所牽引而導致的誤讀,或者是被他人的曲解所誤導。有沒有這樣的經偈呢?有!甚至於被許多的世人用於調侃。是哪一句經偈,會多被世人用為調侃的說辭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該是莊嚴肅穆的經偈,卻多被世人當成調侃的說辭。這也說明了世人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經偈多有曲解。多有曲解非經偈之誤,而是世人之痴,是逐趣攀緣的習氣使然。

逃避性選擇是一種人的本能,在讀誦佛經經偈時也會出現這樣的逃避性選擇。斷章取義是學習佛經的通病之一,在習氣的作用下,大家都是更願意聽到中聽的話,因此呢更能被人記住的一般是迎合了攀緣習慣的文字,從而過濾掉不順合習氣逐趣的部分。於是對經偈的曲解就這麼產生了。

佛經本該莊嚴肅穆,這句經偈卻被世人曲解出了調侃的意味

當人們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來調侃時,其實已經對經偈中的“色字”進行了概念移換。調侃時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取納的是其中“色字”的近現代延申義,而非當時翻譯佛經時“色字”的本意。“色字”的本意為:事物的表相、事物的表象。取其相時為表相,取其性時為表象。顯然這樣的解釋還是不夠深刻,為什麼呢?即便不取色字的近現代延申義,“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經偈還是能夠成為佛門中人輕易原諒自己而不作出悔悟的託詞。

佛經本該莊嚴肅穆,這句經偈卻被世人曲解出了調侃的意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色字的概念移換不僅僅只限於延申義與本義之間,更為誤導人們的是在佛學概念之中的移換。雖然同樣都是佛家概念,卻也會是誤人更深的曲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色字,應當指的是“色蘊”,而許多的佛門中人卻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色字當成了“色塵”來看待、來解讀。為什麼說,當成“色塵”二字來看待,會導致對經偈的曲解呢?明明能見世間一切,能夠硬說成不見世間一切嗎?如果偏要自欺欺人,又怎能體現出佛家的智慧來呢?只要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色字正確地理解為“色蘊”,就不會犯自欺欺人的錯誤。因為佛家總說“五蘊皆空”,而你可曾在哪部佛經中見到“六塵皆空”的說法?

佛經本該莊嚴肅穆,這句經偈卻被世人曲解出了調侃的意味

五蘊:色、受、想、行、識;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五蘊、六塵,都有一個色字,而五蘊的義理深奧,六塵之義稍淺,因此導致了許多的佛門中人用“色塵”的概念來移換“色蘊”的概念。

“色塵”之義為世俗之用,是方便之引。是故尚且停留於世俗的境界中時,“色塵非空”。還在世俗的境界上時,取“色塵”之義那麼:“色異於空,空異於色,色非是空,空非是色”。

五蘊皆空,色蘊即空。這可不是俗世的境界了,而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境界。色塵站在世俗的角度說的是色之相,故而色塵不空;色蘊的義理探討的不是色之相,而是色之性。故而色蘊即空。

佛經本該莊嚴肅穆,這句經偈卻被世人曲解出了調侃的意味

心經上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觀自在菩薩教導舍利子,深刻理解“色蘊即空”的四個漸進層次。如果“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都還沒能正確理解,全面掌握,那就還談不上說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

還沒能到達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境界,可不敢妄言已能理解“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只要把《心經》的經文略作展開,你就能領略到“五蘊皆空”的義理之深奧難懂了。

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識不異空,空不異識,識即是空,空即是識。把經文中的“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略作展開,因為沒有“受塵”“識塵”的概念,這樣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色不異空,空不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願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寫於離生別苑 2019 03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