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孫露堂武學思想及傳承

菜單

孫露堂武學思想及傳承

孫祿堂先生在總結借鑑前人研究經驗上,透過自己數十年艱苦卓絕實踐和研究,深刻總結和分析了武學的本質及其規律並最終創立了“拳道結合”的孫氏太極武學新體系和思想。孫氏太極的特徵在於它是以完備人的良知和良能為目的的,孫氏太極可以說是史上具有開創意義的,將武術從搏鬥技能的範疇昇華成為一種修身養性的實學,從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豐富和完善效果。

孫露堂武學思想及傳承

孫氏太極拳

一、有關孫祿堂本人的研究

在孫劍雲所著的《孫祿堂小傳》中曾記載,孫祿堂先生出生於1860年12月22日,出生地為河北省完縣東任家瞳村,名諱福全,於1933年12月16日病逝。孫祿堂強化了武學的概念,並且是拳道合一的孫氏太極拳的創始人,作為一名武術史上為數不多的武術思想家之一,他致力於將武術納入到中國哲學體系的工作,且也曾發表過眾多公開著作。

孫祿堂早年就一直致力於形意拳研究,他的師父是李奎元,也跟隨郭雲深學習過一段時間,拜於兩人門下共計約十一年,期間也多次受到車毅齋、宋世榮以及白西園等前輩的指導。孫祿堂為了更好地理解拳與道之間的聯絡,曾跟隨武學大師程廷華學藝數月,幾年後的程廷華曾經這樣評價過他:“吾授徒數百,從未有天資聰慧復能專心潛學如弟者。吾與弟意氣相投,故將餘技盡傳之。弟生有宿慧始能達此。餘意,汝之技,黃河南北已無敵手。祿堂前途珍重,可去矣。”[1]這無疑是對一位學武之人很高的評價,孫祿堂在1886年的春天孤身一人走遍了中國南北共計十一個省區,在此期間分別拜訪過少林、武當以及峨眉等武學門派。孫祿堂於1888年返歸故鄉並於當年建立了“蒲陽拳社”。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早就聽聞孫祿堂武學修養卓越,於1907年將孫聘請為幕賓,並要求他與自己一同前往東北。孫祿堂離開故鄉兩年後,在1909年跟隨徐世昌返回了北京,因為孫祿堂深厚的武學修養被廣為傳頌,肅王意公也因為深深敬佩孫祿堂而與其相交為知己。孫祿堂雖然受到廣大權貴的重視和寵愛,但是卻不拿一件私人的事情拜託他們,於是更加得到縉紳們的尊重。

孫祿堂二十多歲時就因卓越的武學修養而成名,此後一直遊歷於全國各地,不斷與武學同僚教藝切磋,而且從來沒有輸過也很難遇到與他相匹敵的人。孫祿堂在當時的武林中更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的美稱。孫祿堂在傳揚中國武術文化上也有重大建樹,他在50歲時曾與俄國技擊名家彼得羅夫比武,並最終取勝;在花甲之年也戰勝過日本柔術高手板垣;在年近古稀之時與日本5名格鬥高手的聯合挑戰中又獲得勝利。可見孫祿堂當時在武學上的造詣是極高的,國術名家李景林就曾經這樣評價過他:“餘遍顧宇內,能集拳術之大成而獨造其極者惟孫祿堂一人耳。”眾多媒體也對孫祿堂的事蹟廣為傳頌,《申報》就於1928年評價孫祿堂在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拳以及劍術上的造詣皆為上等;《世界日報》也在1934年對孫祿堂的武藝作出“竟臻絕頂”的評價;《京報》更是評價孫祿堂為我國“太極拳界唯一名手”。

孫露堂武學思想及傳承

武神

二、孫祿堂與孫氏太極的起源

由童旭東著寫的《孫式武學的產生與發展》一文曾提到,孫式武學起源於19世紀初,由孫祿堂先生建立,以揭示武學本質和基本規律為特徵。孫劍雲也在其著寫的《孫式太極拳之源流》中提到,孫祿堂先生在跟隨郭雲深先生深造形意拳時整整用了8年時間,在學藝的後期,孫祿堂發現了學習拳術能幫助人認識到拳術之外更深層次的內涵。因此,他想到了透過研究易經來為拳理的揭示作為指導。孫祿堂在赴京城跟隨八卦拳師程廷華學習時,又將各種拳法進行了融會貫通,並最終發現形意拳和八卦拳兩者在本質上存在相通點,習武之人達到一定的境界後便可將兩者進行自然的融會貫通。正是這種樂於思考,精於思考的性格特點,使得孫祿堂認識到蘊含在拳理中的奧義是深刻而充滿智慧的,於是為了更好地加深對武學的理解,孫祿堂進行了全國各省徒步的遊歷。在這兩年多的遊歷生活中,孫祿堂先生的武林閱歷以及對拳理的理解都得到了顯著的收穫,這為以後他在完善拳形結合的道路上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孫祿堂經過了為時兩年的遊歷後回到故鄉,並閉門進行武學的研究和拳理的總結,並最終建立了以內勁為基礎,以氣的順、逆、合、化為表現的孫氏太極拳。

三、孫式太極武學思想研究

孫祿堂對丹經、黃老、易學等百家文化都有較深的研究,且在學武上有常人不及的天賦,因此能將中國武技和傳統哲學思想融合成一體,並最終創建出以“拳與道合”為指導的,涵蓋形意、八卦以及太極三者合一的孫氏太極。孫氏太極的誕生提升了人們對武術的認知和研修境界,可以說幫助人們從本質上改變了自己對武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孫式太極的思想總綱是拳道結合,並輔以易、丹二經及儒釋道之學相結合,孫氏太極和形意拳以及八卦拳並稱為孫氏武學的三大基礎。孫氏太極的特徵為以完備人之良知良能為目的,是一種系統且有機的武術修習系統。孫祿堂的武學體系標誌著我國武學水平的一大進步和歷史性的超越。對於孫祿堂先生建立的孫氏太極,我們可以大體總結成以下幾個方面:(1)以拳道結合為武學系統核心,將完善習武者身心修養作為首要目的。(2)拳道結合的理念規範了太極拳修為的最高境界,開闢了中國武學歷史性的新篇章。(3)拳道結合使太極拳的功能得到了昇華,將其從單一的武術性質轉化為一種體能修養的教育運動。(4)拳道結合的孫氏太極代表著中國武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

四、孫祿堂與孫氏太極的傳承發展

孫祿堂先生因其自身在世界上的名望使得孫氏太極也極具國術影響力,在1920年孫氏太極就以其獨特的功能和目的廣為人知。雖然相比於楊氏太極拳等傳播比較早的國術來說,孫氏太極拳還沒有到家喻戶曉的程度,但是卻比陳氏太極拳的影響力更廣。孫祿堂曾經因為自身的武學造詣和做人準則被推選擔任過中央國術館門長,孫先生的門人和學生也是桃李滿天下的。1932年出版的《國術史》中就有這樣一段關於孫氏太極拳的記載:“孫氏之太極拳頗負時望,從學者甚眾。”孫氏武學一族中有很多在武學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子,如上世紀30年代的浙江國術遊藝大會和上海國術大賽兩次全國性的擂臺比賽中,僅孫氏弟子就囊括了前十名中的第2、5、6名。孫氏子孫也在各大省市級武術館擔任教習之位,由此可見孫氏太極拳在其早期發展過程中還是擁有較多的優秀繼承人的。

國家的動亂帶給人民的不僅是生活上的影響,更有文化和傳統上的破壞,九一八事變以及七七事變的發生,給孫祿堂武學傳播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七七事變後,孫氏太極拳的傳播遭到了前所未見的打擊。孫氏太極拳建立者孫祿堂先生的去世,帶給孫氏太極拳的打擊無疑是最大的,再加之後來一次次的社會動盪變革,孫氏太極面臨著傳承者失散和匱乏的困境。孫祿堂先生因其極具盛名的武學家社會地位,以及其自身的高尚的道德標準對當時孫氏太極拳的定型傳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一代名師孫祿堂先生,當時有很多的名人縉紳都是孫氏太極拳的擁護者,後來伴隨著孫先生的去世和社會的動盪的負面影響,孫氏太極拳的傳播就嚴重缺乏優秀的傳播者和繼承者。

孫氏一族兩代前輩建立並實踐的武學體系不是一個具體門派,而是一種傳統武術文化成就的代表,是屬於我們民族的一份瑰寶,是屬於全人類的優秀文化遺產,它值得所有有志之士的守護和研修。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種種現實因素的影響,當今社會對孫氏太極真正瞭解的人並不多,而學習的人就更加少了。孫劍雲老師作為孫氏武學的第二代傳人,他的離世給我們再次敲響了警鐘:我們需要抓緊繼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加強對孫氏太極拳繼承的力度,系統落實對孫氏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努力儲存這一人類寶貴的無價文化遺產。

孫露堂武學思想及傳承

武學大成

孫祿堂建立的孫氏武學和孫氏太極拳相比於其他太極拳流派,在傳承情況上還有很大的差距,造成這種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包含各個角度的因素:(1)傳播者不廣泛也許是造成孫氏太極拳傳承較差的原因,但是卻不能把原因簡單歸結到傳播者的“保守”和“擇徒太嚴”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早期的繼承人和傳播者較少,且缺乏積極主動外部擴充套件推進,傳播方式太被動。(2)孫氏太極拳在傳播內容上顯得比較單一,其中孫氏武術將三拳相結合的混合型傳授形式也成了制約其廣泛傳播的主要原因。(3)缺乏大眾傳播媒介,在“文字媒介”和“電子媒介”等新型傳播方式上運用力度太薄。(4)孫氏太極拳在傳播方式上與其他太極拳流派存在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就是孫氏太極拳比較注重師徒繼承這種人際傳播方式,缺乏群眾的支援和更具組織性的傳播。再加上缺乏合理地使用大眾傳播媒介,就造成了孫氏太極拳現今這種傳承不力的現狀。

孫露堂武學思想及傳承

大師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