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菜單

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岑參詩中的“萬戶”和“千宮”,說的正是盛唐的大明宮。與大明宮齊名,還有太極宮和興慶宮,合稱“三大內”。一城兩市三大內,構成了古都長安的別樣風景。好端端一個長安,為什麼擠進了三座宮殿呢?

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上圖_ 唐朝長安平面圖 標註處為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

大明宮:兩度開工

大明宮,位於長安城東,被稱為“東內”。宮殿周長7375米,佔地面積約為2。95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紫禁城的四倍多,是三大內中規模最大的宮殿。唐朝歷時289年,共有22位皇帝,其中有17位在大明宮處理政務。

北宋史地學家宋敏求在《長安志》中記載:“貞觀八年(634年),置為永安宮,明年,改曰大明宮,以備太上皇清暑,百官獻貲財以助役。龍朔三年(663年),大加興造,號曰蓬萊宮。咸亨元年( 670年) 改曰含元宮,尋復大明宮。”

另據《兩京新記》記載:“大明宮,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京城之東北隅。初,高宗嘗患風痺,以宮內湫溼,屋宇擁蔽,乃於此置宮。”綜合資料,不難看出,大明宮歷經太宗和高宗兩朝,建造時間跨度近30年方才竣工交付。

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上圖_ 大明宮佈局圖

大明宮的建造時間,距離“玄武門事變”已經過去了8年。事變成功後,李世民“即位於東宮顯德殿”,被迫退位的李淵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住在太極宮。貞觀三年( 629年) 四月,李淵主動提出遷居宏義宮,“更名大安宮”。李世民“始於太極宮聽政”。

由於宏義宮侷促擁擠,李世民又忙於政務,年事已高的李淵倍感寂寞,引起“眾惑”。貞觀六年(632年),李世民在監察御史馬周的勸說下,決定為父親興建避暑寢宮。經過兩年的籌備,新宮順利開工,取名“永安宮”。貞觀九年(635年)5月,李淵病逝,永安宮改名大明宮。

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上圖_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龍朔二年(662年)四月,年僅35歲的高宗李治身患“風疾”。這一疾病應該是現在的類風溫疾病。李治居住的太極宮地勢低下,潮溼悶熱,位於龍首塬的大明宮坐擁高地,氣候涼爽,得到了李治的關注。

皇后武則天在與王皇后、蕭淑妃的宮鬥中獲勝後,她常在太極宮“頻見王、蕭二庶人披髮瀝血,如死時狀”。巨大的心理壓力,迫使武則天急切地想要搬離太極宮。此外,大唐憑藉赫赫武功,取得一系列勝利,西突厥、百濟等國紛紛臣服。興建大明宮正好彰顯國力的強大。大明宮重獲新生,折射出初唐複雜的政治生態,反映了盛唐鼎盛的國力。

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上圖_ 太極宮平面圖

太極宮:隋朝遺產

太極宮,位於長安中軸線北部,相對於大明宮,被稱為“西內”。整個宮殿東西寬1285米,長1492米,佔地面積1。92平方公里。宮城分為朝區、寢區和苑囿等三部分。沿著宮城的南北中軸線,東側是太子東宮,西側是掖庭宮。主要建築有太極殿、兩儀殿、承慶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煙閣等。

太極宮的建成,要感謝隋文帝楊堅。隋開皇二年(582年),他命“太子左庶子字文愷創制規謀”。27歲的宇文愷在吸收洛陽、鄴城建城精華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地勢水脈,藉助八卦乾坤卦意,遵照六爻意向,沿都城中軸線,規劃佈置,採取“先築宮城,次築皇城,次築外郭城”的順序施工,新都僅用9個月宣告落成。楊堅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宮城取名大興宮。

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上圖_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隋亡唐興,“唐高祖、太宗建都,因隋之舊,無所改創,特取宮基故名而易之耳”,因此,太極宮基本保持了大興宮的原貌。值得一提的是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正是李世民弒兄奪權之地。而著名的閻立本的“二十四功臣像”就掛在凌煙閣內。可以說,太極宮對初唐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宇文愷建造太極宮時,只注重城市佈局,忽視了宮城整體地勢偏低。每年夏天,太極宮溼熱難耐,皇帝不得不出宮避暑,為後來大明宮的建造埋下了伏筆。太極宮經歷了高祖和太宗兩朝,高宗李旦陸續在太極宮住九年後,遷居大明宮,太極宮的地位逐漸降低。由於設計上的先天不足,太極宮雖是老大,更似新婦,惹得大明宮和興慶宮登臺爭寵。

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上圖_ 興慶宮 平面圖

興慶宮:玄宗任性

興慶宮,位於長安的興慶坊,地處東南,被稱為“南內”。宮殿東西寬1080米,南北長1250米,佔地面積1。34平方公里。興慶宮由興慶殿、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沉香亭、龍池等宮樓亭池,是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居住的主要場所之一。

三大內中,興慶宮最為特別,這完全出於玄宗李隆基的任性。以往宮殿通常按照“前殿後院”的格局,興慶宮反其道而行之,北面是行政區,南面是娛樂區。就連興慶宮的正殿興慶殿也不在宮城的中軸線上,位於宮殿的西北角。而興慶宮的正門是朝西的興慶門,而不是傳統觀念中的南門。宮城內的殿堂大多是樓房結構,建造複雜,費時費力,卻顯得更為豪華氣派。

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上圖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興慶宮佈局任性,建造同樣如此,完全是李隆基個人意志決定的。宮城原本是長安隆慶坊,因李隆基在藩時和諸兄弟均居住於此,並且坊內有一個名為“五王子池”的水塘,所以,這裡有了“五王宅”的名號。

開元二年(714年),“以隆慶舊邸為興慶宮”,“(開元)十四年(726年),又取永嘉、勝業兩坊之半增廣之。”建城之初,興慶宮成為大唐的政治中樞。興慶宮用來舉辦國宴和接待外使,勤政務本樓肩負著處理政務的重任,花萼相輝樓承擔著宴飲歌舞的功能。沉香亭附近遍植牡丹,是李隆基和楊玉環賞花之所。“五王子池”也改名“龍池”。經過兩次擴建,興慶宮初具規模,獨具風韻。

唐朝長安為什麼有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三座宮殿

上圖_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

李隆基營建興慶宮有著自己的小心思。他靠兩次政變方才奪取皇權。考慮到當時的社會和政治局勢,李隆基移居興慶宮,可以“我的地盤我作主”,便於鞏固權力。此外,他還能維持其他四個兄弟的感情,並且可以實時監控他們的言行。在任性的背後,是精明的算計,這才有了興慶宮的誕生。

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李曄被朱溫逼遷洛陽。朱溫下令“毀長安宮室百司及民廬舍”,“令長安居人按籍遷居,撤屋自渭浮河而下,連甍號哭,月餘不息”,“長安自此遂丘墟矣”。這起暴力強拆事件中,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也未倖免,毀於一旦。冥冥之中,三大宮的興衰和大唐國運的浮沉緊密相連,這既是巧合,也是宿命。

作者:計白當黑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張全嘉 《淺談唐帝國再建大明宮的原因》

【2】趙惠喜 楊希義 《唐大興宮興建原因初探》

【3】陳 揚 《唐太極宮和大明宮佈局研究》

【4】呂 潔 段煉孺 《淺談唐代興慶宮與長安城其他宮城佈局差異》

【5】王井南 《興慶宮和唐玄宗李隆基》

【6】楊文秀 《唐宋時期興慶宮的變遷》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