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菜單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段祺瑞是清末民初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1895年加入袁世凱北洋新軍集團,長期擔任炮營統帶、炮隊學堂監督,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正規化炮兵部隊。

北洋新軍在仿照德制的基礎上進行訓練,而段祺瑞曾留學德國,諳熟德國軍事,特別是炮學。

因此,在練兵的過程中,段祺瑞以德國炮兵制度為藍本,形成了極具德國特色的炮兵制度思想,並在此思想的指導下,幫助建立了清末北洋新軍的炮兵制度。

在與革命軍作戰過程中,新軍火炮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離不開段祺瑞的火炮戰術,那麼段祺瑞有著怎樣的火炮戰術呢?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一、作戰隊形與次序

段祺瑞訓練炮兵所用的武器是先進的德式後膛火炮,火力猛烈,當時也普遍認為兵宜散不宜合,宜藏不宜露。

但是,段祺瑞則強調隊形的分散與聚攏對作戰皆有利弊。特別是接仗之際,應先散開後靠攏。段祺瑞認為散開之利主要有三:其一,炮隊所用炮彈為新式炮彈,射程較遠,威力較猛。

如果我方隊伍聚集在一起,那麼敵方朝我厚密之處發炮,必定死傷深重。如果我方隊伍散開,敵方遠望零散、單薄,那麼敵彈射擊,就可減少傷亡;其二,當時所用的新式火槍射程遠且穿透力較強。

若聚攏,則容易前後穿傷。若散開,前後左右都有間隙,槍彈襲來,傷亡之數亦可減少。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其三,當時作戰已講求隱身,聚攏之隊無法尋求到安穩的地勢,再加上地勢窄險,我隊便會受到威脅,情勢不利於己。

若散開的話,各兵佔地甚小,如有土阜溝埂,不僅能借以遮蔽,還能方便運用槍炮。此為散開之利。

但是,在戰鬥中與散隊配合轉換的還有聚攏之隊。聚攏也有三利:其一,作戰中,調兵的關鍵在於迅速,散隊佔地寬闊,對官長的號令則有部分難以響應,可能會怠誤戰機。而靠攏之隊彼此距離相近,耳目相接,號令一響,便能隨之轉移,這樣的隊伍便於調率;其二,聚攏隊伍更加靈捷。

接戰之際,若敵人陣面突然更改方向,散隊應變不及,比較遲緩。而聚攏之隊可隨時轉變方向,更為靈便。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其三,戰場上隊伍士氣非常重要。散隊兵力單薄,靠攏則力整氣聚,並能抵擋敵軍趁虛而入。所以說,散開之隊與聚攏之隊的相互轉換,在戰場中非常重要。而戰爭瞬息萬變、隊伍散合無常,這便要求軍隊能夠隨時隨勢、靈活變通,不能拘泥定用。

因此,隊形分散與聚攏的訓練也是當時非常重要的訓練專案。

據記載,帶槍時分散與聚攏的隊形變換共有24式,

包括由左右散開走到向中靠攏、由向右散開到向左靠攏、由向左散開到向右靠攏、由半面左轉彎左右散開到向中靠攏、由半面右轉彎左右散開到向中靠攏、由半面右轉彎向左散開到向右靠攏、由半面左轉彎向右散開到向左靠攏、由左轉彎向右散開到向右轉向左靠攏、由右轉彎向左散開到向左轉向右靠攏、由左轉彎左右散開到向右轉向中靠攏、由右轉彎左右散開到向左轉向中靠攏、由向後轉左右散開到向後轉向中靠攏。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雖有此24種隊形變換,但戰時炮火猛烈,除了多加訓練以期遊刃有餘外,還得靠官長隨時變通,不能拘泥於此法。

散合變換是袁世凱新式陸軍作戰的主要原則,初步體現了散兵線的機動靈活性。不過,真正作戰時,新式陸軍還需遵循一套接戰次序。

在接戰隊伍中,一軍主要包括步隊2翼、炮隊2營、馬隊2營以及工兵、輜重等隊。由於德國接戰隊伍主要分為三層,即前鋒隊、接應隊、備份隊,又稱三層陣,所以新式陸軍接戰也以前敵隊、接應隊、備分隊三隊為主。

前敵隊是先與敵軍接仗之隊,目的是拖延敵軍,使我軍其他各隊得以從容備戰;接應隊又稱援隊,以接應前敵隊為主;備分隊責任最重,步、炮、馬隊都有。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其作用有六:一、防敵遠抄、扼我歸路。二、兩軍交戰,突繞敵後,助正隊以促敵敗。三、敵既敗,以此新銳之士竭力剿除。四、久戰士衰,此出勇戰,士氣立振。五、我軍將撤,以此猛擊敵側,以仰強悍之勢,正隊乘機退後。六、我軍必退,以此遏敵窮追。

此隊一動,勝則士氣振,敗則不堪設想,因此排程此隊由統帶勝任。

那麼,在以上三層陣原則的指導下,新軍也制定了自己的接戰隊伍與次序。全軍之中,首先迎戰的為前鋒隊。前鋒隊為全軍前方保衛之隊,若遇敵軍,首先迎敵。前鋒隊以步隊、馬隊為主,前鋒馬隊在前偵探、前鋒步隊在後接應,隊伍以整營整隊整哨為宜。

為保作戰周全,前鋒隊又分為前鋒散隊、前鋒前隊、前鋒正隊相繼作戰,如此,後面的大隊便能從容備戰,不致突受逼迫。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再繼迎戰的為全軍大隊,即全軍之根本。

無論哪種隊伍,都從大隊內撥出,位於前方則撥出前鋒隊,位於後方則撥出後勁隊,位於左右則撥出旁護隊,只是撥出數量不能超過全軍半數。大隊中包括步隊、炮隊、馬隊以及工程、輜重隊。其中炮隊以輔助步隊為主,以期攻堅緻遠,最大限度殺傷敵軍。

不過,考慮到大隊前方有前鋒隊先應戰,敵軍容易繞我軍兩翼來襲或者設伏,所以兩翼都設有有左右旁護隊,防兩翼並勘察地勢。旁護隊也以步隊、馬隊為主,馬隊在外偵探,步隊在內接應。若遇敵軍,旁護隊與前鋒隊一樣,必須全力抵禦,不可輕易後退,以防逼迫全軍大隊不能及時備戰。

為了防止敵人尾部襲擊,在大隊後方又設有後護隊。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同前鋒隊一樣,後護隊也分為後護正隊、後護後隊、後護散隊,但是作戰次序同前鋒隊相反,右後往前行動,後護散隊先出、繼而後隊,最後正隊。

作戰中,主要起延遲作用,不能輕易後退,要給大隊留足夠時間做準備。

以上四種隊伍為常設交戰隊伍。

此外,根據具體情況,另外分派的隊伍為非常設之隊,主要有二,分別為大枝前鋒隊與後勁隊。大枝前鋒隊為全軍前方預先接仗的隊伍,其聲勢強弱關乎全軍成敗,因此作用重大,一定不可擅自撤退。

大枝前鋒隊在遇敵接戰時均自主形成,包括步隊、炮隊、馬隊、工程隊,其數量為全軍的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一。其中,因大枝前鋒隊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查勘地勢、校正界線,而馬隊主勘探。因此,馬隊是此支隊伍中最為重要的一隊。

後勁隊主要是全軍留後防守要地之隊,兼備徵調。主要根據敵軍人數多寡及距我軍大隊遠近酌定人數。

主要任務有四,一是保護我軍後路不被敵軍抄襲包圍,使前方大隊專心應敵;二是保護我軍輜重不被敵軍搶奪驚擾,軍需物資可以從容轉運;

三是寄養傷病士兵,使之不必流離失所;四是搜捕逃逸和遊手好閒之兵,防止騷擾居民。以上便是新軍協同作戰的主要隊形與接戰次序。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二、炮隊作戰原則

關於攻守。進攻時,應將炮位列於大隊前方及左右兩翼且地勢較高之處,再於炮前分佈步兵,以保護炮位。

炮隊進退之路也須筆直無阻。炮隊與步隊須相互配合,炮隊前方應派有步兵散隊以作保障,由前方步隊槍擊敵軍散隊,而炮隊炮擊敵軍接應隊,步、炮二隊相互保護、相互配合,從而避免進退不便之弊。

此外,炮隊進攻時應專擊敵軍靠攏隊伍,敵軍散隊進而單薄,自然敗退;據守時,無論守在何處,都應將炮位設於較高之處,並擇地築壘,如此,敵軍難擊我軍炮位。而我炮居高臨下,必能朝向敵軍聚集之處射擊,勝算較大。除此之外,攻守地勢可分為城垣、山嶺、樹林、村鎮、河渠、要隘等等,其攻守之法各有側重。

但無論何種情況,都有賴於炮火。進攻時,火炮越大、越多,奪得地勢的機率就越大;防守時,只要能抵禦敵軍炮火,就能暫保無虞。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那麼,哪些地勢合適安置炮位呢?地高頂平最為合適,即能安裝炮位也便於遠察敵軍;地勢前高後低也宜,這樣敵軍不易擊中我炮位;若有叢樹竹籬,便於炮隊隱藏,既能阻礙敵軍測我遠近,又能避免中彈,更能借機襲擊敵軍;

若有溝濠沼澤,此天然屏障也能阻止敵軍逼近。這些優異地勢,若能夠搶先佔據,則勝利在握。

倘若所佔地勢不好,則須挖築行營炮壘,藉以庇護,使我軍炮位彈藥能夠暫時躲避炮火的轟炸,等待有利時機再與之力戰。關於作戰。當

兩軍臨戰時,若尚不知敵情,可先向敵處開炮,使敵軍驚慌進而誘敵還擊,以便查其隱藏地點。

正式交戰時,由於火炮猛烈,殺傷力最大,我不傷敵,敵必傷我,所以敵軍炮隊必擊無疑,因而我軍炮隊、步隊、馬隊都有應對敵軍炮隊的策略。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我炮隊與敵炮隊交戰時,首先要保證我炮前方有遮蔽之處,以防敵炮擊傷。作戰時,各尊火炮相距三四十步,右轉輪則炮口仰起,左轉輪則炮口俯下,仰則遠擊,俯則近擊。

若敵軍防守嚴密,我軍無法擊進,則須將我軍炮隊調齊前進,且專攻一處。

若能擊退敵人炮隊,敵軍便無遠擊之武器,我軍再繼續施以猛炮,則勝利在望;我步隊與敵炮隊交戰時,步隊多使用火槍,火力肯定不及火炮,所以步隊與炮隊交戰必須小心翼翼。

距敵炮隊有一千三百步時,我步隊開始前進攻擊。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這裡一定要注意兩點,一是必須尋找遮蔽處,緩慢前進,防敵炮擊中,二是隊伍不易聚攏,以散隊前進。

距敵炮隊有八百步時,火槍的作用開始顯現,牽制正面,測擊旁面,槍林彈雨,敵軍炮兵必定難以招架,待敵炮隊慌亂無法發炮時,趁機奪炮,並要發槍猛擊,防止敵軍再奪。若此時敵軍援軍到來,已知無法順利奪炮,一定要將所獲敵炮搗毀,這樣敵軍即使復得,也難以再用;

我馬隊與敵炮隊交戰時,因馬隊在敵軍炮界內最難進攻前行,所以馬隊必須尋找遮蔽物隱藏,暗自前進,尋找機會以襲擊為主。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那麼,馬隊襲擊炮隊的機會有四種:一為當敵炮受擊,炮隊忙亂時;二為當敵軍火炮上下架尾,來不及發炮時;

三為敵炮隊彈藥不夠、戰力不繼時;四為敵炮受地勢所限時,馬隊可從敵後或敵側襲擊炮隊。我馬隊若能抓住這些機會,再與其他兵種配合得力,方能取勝。炮隊火力之強、殺傷力之大,使其在作戰中的作用越來越重,對炮的使用要求也越來越高。

據悉,新建陸軍中曾有人稟報:“窮查我軍步隊各營,雖槍械靈捷,在在如法,若無小炮數尊相輔以行,誠恐前敵接戰,進退攻守難以措置裕如甚,或倉卒之際,遇敵大支,徒恃槍力,則火線單薄,不足以遏敵。”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考慮到步兵若能掌握操炮事宜,一旦作戰中奪得敵炮,還能即用反擊,於是,袁世凱同意發給步兵每營克虜伯七五過山炮一尊,令段祺瑞平日為其操演講解,以備步兵臨敵緩急之需。

由此可見,火炮的大規模殺傷已成為當時作戰中的主要火力。

三、總結

甲午戰爭清軍的慘敗,使得清政府開始以德國為藍本,全面改革軍制。炮兵開始正式成為一個新的獨立兵種,並且全部使用德式火炮,再加上新的教育訓練內容,晚清正式邁入了全面火器化戰術時代。

段祺瑞所練的炮兵是新建陸軍中殺傷力最強,同時又是最難訓練的一支,其作用及難度都是不言而喻的。

北洋新軍能連連挫敗革命軍,離不開段祺瑞先進的火炮戰術

由段祺瑞等小站班底編寫的武衛右軍教科書《訓練操法詳細圖說》,其中就有關於步兵、炮兵、馬兵、工程兵在行軍、駐紮、攻守以及協同作戰等方面的戰術內容。

而且這些內容還會根據每次的演習結果不斷地在作修改,從而使得新軍諸兵種在日常訓練和演習中逐步地完善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代中國軍事理論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