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黃帝內經》:“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如何健脾溫陽以生氣血?

菜單

《黃帝內經》:“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如何健脾溫陽以生氣血?

《黃帝內經》:“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如何健脾溫陽以生氣血?。

對於脾胃的調理,一般來說,大部分人都遵循“健脾益氣”的方式,如四君子湯之類,這固然是一種比較穩妥的做法。

《黃帝內經》:“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如何健脾溫陽以生氣血?

然而,不能忽視的是,很多選擇健脾益氣的人,脾胃虛弱、甚至氣血不足還是未得到明顯的改善。

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或許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因素:從陰陽的角度來說,氣屬陽、血屬陰。大部分的脾虛都偏於陽氣不足,這是少有爭議之處。然而,如何用溫陽的方式來獲得充沛的營血,卻是一個需要仔細斟酌與權衡的問題。

脾胃和氣血的關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這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但是,脾是如何生化氣血的呢?脾生化氣血,還是需要由脾的陽氣來完成。所以,健脾生血這個治法,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黃帝內經》:“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如何健脾溫陽以生氣血?

既然偏於“溫陽”的健脾生血方式,不能充分適應氣血虛弱的調理,我們或許應該懷疑的,就在“健脾溫陽”和“生化氣血”的平衡上是否契合。

關於陽氣和氣血的問題,《黃帝內經》有一段原文,表面看上去似乎和脾胃氣血關係不大,但真實含義卻是非常契合的: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

《黃帝內經》:“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如何健脾溫陽以生氣血?

關於這段原文的理解,歷來的爭議比較大。有認為是“君火”和“相火”方面的關係,也有認為是“實火”與“虛火”的關係。但我個人的觀點,則更傾向於“熱”與“溫”的程度問題。

如果我們從溫度高低的角度來分析“熱”和“溫”:很顯然,“熱”是溫度更高的,而“溫”是比“熱”稍低一些的溫度,但比正常溫度卻又要稍微高一些。

實際上,這個精神也體現在我們日常語言裡:春天氣候溫暖宜人,這是“溫”;夏天酷熱難耐,這是“熱”。而所謂“壯火”,也相當於“熱”,而“少火”則相當於“溫”。

《黃帝內經》:“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如何健脾溫陽以生氣血?

釐清了這些關係,我們再將其結合健脾溫陽、生髮氣血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