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菜單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啥是佩奇?今天之前,我知道這是一隻豬,也是“社會人”的標誌。今天之後,我知道這是一個鼓風機,也是一個固執、可愛的留守老人傾盡心思給自己的孫子備的一個硬核禮物。

我的朋友圈鮮少有那麼多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共同轉發一個影片。

春節將近,一支春節檔電影的宣傳片《啥是佩奇》忽然走紅,故事發生在一個靠著大喇叭傳遞資訊的鄉村,一個老人站在黃土高坡上,問自己在城裡的孫子啥時候回來,又問她想要什麼東西。

他孫子說,想要佩奇——那隻在2018年意外走紅的粉紅小豬。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老人查字典、用大喇叭廣播、找同村人打探佩奇到底是個啥,有人告訴他佩奇是一個妖嬈的女主播,有人告訴他佩奇是一種棋,只是自己沒下過,還有人告訴他自己名字就叫佩奇,最後在北京幹過保姆的“老三媳婦”告訴他,佩奇是一隻豬,紅的。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查字典,找佩奇是什麼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村裡人告訴他,這是佩奇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這也是佩奇

老人拿著刷子看著一隻黑豬,想給這隻豬改頭換面,刷一隻“佩奇”,“非得是紅的,黑的不行?花的行不行?”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最後,老人得知佩奇是動畫片裡的一隻豬,這隻豬長得跟鼓風機差不多。再後來,老人親自動手,又是用木工、又是用焊工,為孫女做佩奇。當老人被兒子接去城裡後,看著他不管兒子和兒媳不耐又無奈的樣子,把自己帶來的東西一件件往外掏,最後一件他說是給孫子的禮物。

老實說,當這隻佩奇被拿出來的時候,所有人的表情都用光了,那是一隻經由鼓風機改裝的蒸汽朋克風的佩奇,有鼻子有眼,眉目和動畫片的佩奇原型相似度極高。我們今天看到很多人說的“啥是佩奇?”就是這隻佩奇。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由鼓風機做的佩奇

看完小短片,我想家了。

我知道啥是佩奇,可我的父母就像片中的那個小山村裡的人一樣,不知道佩奇是什麼。這種流行的“社會人”文化,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是一個生僻詞。年輕人和父母之間的代溝,往往是認知方面產生的不可逾越的鴻溝。

我非常清楚地記得,去年春節時,母親數落我,“出去幾年,就是不一樣了,動不動就是‘你懂啥?’,咋,我還不能說話了?”那段時間,我最受不了的,就是母親逮著我問了這又問那,過一會又問一遍,我常常會很不耐煩地揮揮手,“你不懂,我不跟你說了。”

儘管我知道這是她想找個話茬跟我聊聊天,可我從沒想過說的這些話會對她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你不懂”是我們自己為自己找的不願意與那個“過氣”的父母溝通的理由。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當老人一件一件往外掏東西時,他兒子一臉不耐煩

是啊,他們好像什麼都不懂,但卻懂得從你離家那一刻開始,就盼著春節等你回家。

一個多月以前,母親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回去,並像以前一樣不停地叮囑我,記得早點買票。期間,母親打趣說:“你經常說自己挺好的,北京那麼好,你乾脆在北京過年得了。”我知道她這是埋怨我隔很長時間才給家裡打一個電話。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已然悄無聲息地從他們的世界裡往外邊邁了一步,外面的世界山高水闊,而他們,卻還在我們以前待過的那個世界裡尋找著我們的足跡。

母親問我要一張照片,說沒事時想看看我,我答應了她,卻把這件小事一拖再拖,後來甚至把她的這點心願拋諸於腦後。

在這部小短片中,老人在黃土高坡上給自己兒子打了一個電話,當他聽到兒子說不回家時,臉上的失落彷彿一根釘子般狠狠地紮了一下我的心。

老人在院子裡掃地時,牆外傳來“回來了,兒子”,老人抬眼看了他們一眼,背影有些落寞,接著,他開始包餃子,在這之間有一個細節,當電視中開始播放起歸家的遊子“吐露心聲”時,老人默默地把電視關上了。

天下間的父母,都這一個毛病,見到別人團聚,自己就忍不住嫉妒。

我一年回家的次數有限,多是隻有春節,中秋沒回家、國慶沒回家、元旦也沒回家。

三里屯的夜場在元旦那一天格外熱鬧,無數北漂的年輕人拉幫結夥,到處嚷嚷著要跨年,當人們數著“五四三二一”時,無數人充滿著憧憬望著虛無的天空,我總覺得有些彆扭,沒錯,那是一場狂歡,卻好像少了些什麼味道。

當2018年的最後一秒鐘還留有餘韻時,我身邊有個鬍子拉碴、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從嗓子眼裡歇斯底里地跟著人群吼出了一聲“啊”,喊過之後就是無限落魄。

也許那一天我們沒有時間回家,也許很多時候我們都以沒有時間去搪塞父母。

我沒有想過他們說出“啥?不回家啦?”的時候,會不會突然鼻子發酸。

《啥是佩奇》這部片子雖然是一部宣傳片,卻讓無數盼著過年與家人團聚的中國人心底裡最柔軟的一塊悄悄被觸動。大城市和小村莊,滿臉褶子的老人和稚氣未脫的小男孩,都被一根牽腸掛肚的線連著,這根線,是親情,是長輩對晚輩的疼愛,雖然他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是,他們也想走進你的世界,去看看你,去看看你過得好不好。

當然,很多人也批判這部片子“披著情懷的皮”,說這部片子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打廣告。我不認同,你認為它披著情懷的皮,你有能耐也去披啊!難道我們做的廣告都要像那些一遍一遍迴圈著直擊你腦海的朗朗上口的廣告語麼?

做廣告沒有錯,難能可貴的,是一部廣告,也能做得如此深入人心,這值得中國的廣告人深思。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啥是佩奇?一個老人重新定義了這隻小豬

見到佩奇時老人的兒子、兒媳和孫子的表情

至於這部片子丟擲的最暖的問題:啥是佩奇?佩奇是留守老人想給孫子的一個驚喜,是隔著巨大的城鄉、年齡鴻溝卻仍然擋不住的對孫子不經意間一個願望的固執,也是那個老人對親人的守望。

對於年輕人來說,啥是佩奇其實已經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年關將至,在外忙碌了一年的遊子,該回家去看看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