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比常年同期多一半!京津冀今夏降水為24年來最多

菜單

比常年同期多一半!京津冀今夏降水為24年來最多

“今年夏天雨水挺多。”“好像三天兩頭地下雨。”“藍天白雲彩虹真不少呢。”……在華北京津冀地區,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

“今年雨多!”

氣象部門的監測資料,印證了大家的感覺:

今年夏季(6月1日至8月31日),京津冀3省(市)的降水量達50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一半,是1997年以來同期最多的。

京津冀地區降水為什麼增多?帶來了哪些影響?怎樣趨利避害?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我們採訪了多位專家。

比常年同期多一半!京津冀今夏降水為24年來最多

上圖:8月24日早8點,號稱首都人民“大水缸”的北京密雲水庫蓄水量達到33。71億立方米,創下建庫以來最高紀錄。(記者賀勇/攝)

一問:

今夏京津冀地區降水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正研級高階工程師顧薇說:“今年夏季,華北地區降水的空間分佈差異較大,偏多區域主要位於華北地區中東部的京津冀地區。”

北京市氣象部門釋出的監測資料顯示,入汛以來(6月1日至8月3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為627。4毫米,分別比常年同期和近10年同期偏多七成和六成,為近20年來最多。

目前,華北雨季還沒有畫上句號。顧薇表示:“

華北雨季於7月12日開始,比常年偏早6天。而且華北雨季尚未結束,比常年雨季結束日期(8月18日)明顯偏晚。截止到9月7日,京津冀3省(市)雨季降雨量為398毫米,比常年偏多65。5%

。”

京津冀絕大部分地區屬於海河水系。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入汛以來,海河流域面平均降雨量比去年偏多8成,比多年平均量偏多4成,灤河、漳衛河先後發生編號洪水。特別是7月17日至22日,流域太行山前普降大到暴雨,區域性特大暴雨,部分河道出現有實測記錄以來最高水位,衛河發生1963年以來最強降雨和最大洪水。

二問:

降水較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近期降水仍然將偏多嗎?

“在京津冀夏季6月至8月的3個月中,7月份降水比常年同期顯著偏多,7月的降水異常起到主導作用。”顧薇介紹。

顧薇分析說,7月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西、偏北,華北地區處於副高西邊緣,對流不穩定、能量充足。與此同時,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區對流活躍,第6號颱風“煙花”在西北太平洋、第7號颱風“查帕卡”在南海同時發展,加強了來自西北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灣的水汽輸送,為京津冀等華北地區強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來源。

進入9月以來,京津冀地區經歷了顯著的降水過程,平均降水量達39。8毫米,其中北京地區達到64毫米,已超過北京9月常年平均降水量(54毫米)。

顧薇表示:“

預計9月中下旬,京津冀地區還將有明顯的降水過程,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5成。

根據預報,京津冀東北部將有中到大雨,海河南系共產主義渠合河段維持超警。當前已進入秋汛,水利部要求持續繃緊防災之弦,堅持主汛期各項防禦工作機制,統籌考慮防洪和水資源利用。海河流域要堅持安全度汛和雨毀水毀修復“兩手抓”,排程漳衛河水系嶽城、盤石頭、小南海、彰武等水庫攔洪削峰,強化衛河洪水過程預演,加強堤防防守。

三問:

今夏京津冀降水較多,帶來了哪些影響?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災害風險室副主任尹宜舟表示:“

入夏以來,京津冀地區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明顯解除了春旱,有利於水庫蓄水及農業生產,有利於空氣質量改善

。”

尹宜舟介紹,6月至8月,海河流域平均徑流深為35。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半,北京密雲水庫、河北潘家口水庫、嶽城水庫上游流域累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分別偏多67。8%、66。8%、41。9%。截至9月1日8時,密雲水庫蓄水量達34。5億立方米,再創歷史新高。

比常年同期多一半!京津冀今夏降水為24年來最多

上圖:衛星遙感監測顯示,8月21日,密雲水庫水體面積約153平方公里,比2020年同期增大約16。7%。(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供圖)

水是重要的生態環境要素,降水增多,增加了河湖水庫蓄水量,這為開展河湖生態排程、恢復地下水位提供了有利條件。7月份,今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態補水順利結束,補水水量達2。21億立方米。與補水前相比,補水河道周邊2公里範圍內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33米;趙王新河、子牙新河、子牙河在補水期間,魚類種類數分別升高25%、33%、20%。底棲動物耐汙物種比例明顯下降,生物群落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最佳化。

從8月底開始,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統籌官廳水庫來水、引黃水和南水北調中線引江水、北運河水等多種水源,將貫通永定河北京三家店至天津屈家店146公里河段,生態補水總量約1。4億立方米。

“京津冀降水偏多總體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充沛的降水補充了土壤水分,有利於夏玉米、夏大豆等旱地作物播種和水稻栽插,後期為夏玉米拔節、春玉米抽雄吐絲、棉花開花結鈴等生長髮育和產量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保障。”尹宜舟指出,但部分地區受階段性陰雨寡照、強降水影響,導致農田出現短時漬澇,不利於玉米、大豆等開花授粉結實和災區補種作物生長,植株光合作用減弱並易誘發病蟲害。

“降水較多,有利於改善空氣質量。”尹宜舟說。以京津冀降水顯著偏多的7月份為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監測資料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1。1%,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2%。北京市7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3。9%,同比上升29。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0%。

比常年同期多一半!京津冀今夏降水為24年來最多

上圖:生態補水後的滹沱河波光粼粼。

四問:

近年來華北降雨是否呈現增多趨勢,京津冀還缺水嗎?

顧薇介紹,華北地區夏季降水有明顯的年代際變化特徵,

近40年來呈現“偏多—偏少—偏多”的變化

,其中1980年至1996年為降水偏多時段,1997年至2010年為偏少階段,2011年以來再次進入降水相對偏多的時段,這種特徵可能是受到海洋等年代際變化因子的影響。

“今夏京津冀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66。7毫米,大約相當於比常年同期多降下了363億噸雨水。”顧薇說。

“不過,目前京津冀地區降水偏多是相對於本地的氣候平均值而言,並不意味著不缺水了。從降水量值上看,京津冀和南方地區還是存在明顯差異。”顧薇強調。

顧薇介紹,以京津冀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例,今年夏季京津冀地區平均降水量為508毫米,雖然比常年氣候平均值明顯偏多,仍比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偏少17%。而2011年至今年,京津冀夏季平均降水量為365毫米,比長江中下游地區偏少37%。此外,京津冀地區人口密集、經濟較發達,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量都很大,缺水屬於長期狀態,因此南水北調仍然極有必要性。

從較長時間段看,去年海河區平均年降水量為552。4毫米,與2019年相比偏多23%,與多年平均值相比偏多3。3%。但京津冀地區仍然面臨水資源短缺。去年全國跨水資源一級區的調水,主要是在黃河下游向其左、右兩側的海河區、淮河區調水,以及長江中下游向黃河區、海河區和淮河區調水。

比常年同期多一半!京津冀今夏降水為24年來最多

上圖:永定河穿過河北省懷來縣的峽谷。(任喜/攝)

五問:

今夏京津冀降水極端性是否突出,今後在防汛減災等方面應注意些什麼?

“今年夏季,京津冀地區降水整體偏多,但空間分佈不均勻,其中北京東部、天津大部、河北東北部和南部等地區降水偏多5成以上。”尹宜舟說。

今夏,北京、天津和河北東部部分氣象站降水極端性明顯,

京津冀地區共有8個國家級地面氣象站的日降水量,打破1961年以來同期紀錄,突破了歷史同期的月極值,北京順義突破了年極值。一些地區的強降水造成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從今夏京津冀等地的降水情況看,今後在防災減災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監測預報能力建設,提高針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預警服務能力,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尹宜舟說,同時,要進一步完善防汛搶險救災各環節的機制和流程,加大提防險段、病險水庫、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等的巡查力度,做好隱患排查及修復工作。

降雨增多,為海河流域防汛帶來了挑戰。水利部資訊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海河水系呈扇形分佈,河流分流入海,洪水傳播的“線性串聯”效應較差。此外,流域內的山地和平原過渡短,從山區降雨到河道出山口出現洪水,預見期最長不過1天至2天,短的僅幾個小時。因此,洪水一般陡漲陡落、洪量集中、洪峰高,防禦難度大。目前,海河流域初步建立了以水庫、河道堤防、蓄滯洪區為主體的防洪工程體系。全流域具有防洪功能的大、中、小型水庫達1597座,總庫容達315。5億立方米;全流域5級以上堤防共有21630公里。水利部門正進一步完善防洪工程體系建設,提升預報預警能力,提高水工程聯合排程預演精度。

“此外,還要加大科普宣傳力度,使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到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風險增加,提高廣大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防汛抗洪能力。”尹宜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