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菜單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要成為發達國家,必須經歷工業革命,實現工業化,才能實現現代化。

工業革命又是一件稀缺品,工業革命已經爆發幾百年了,全世界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和地區,真數起來,也就10來個,G7+亞洲四小龍。

蘇聯的工業,被“休克療法”摧毀了,俄羅斯現在還沒緩過氣來。

而中國還沒有完全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實現工業化的道路上。

為了較為全面探討中國的工業革命之路,小狐狸會用一個系列的文章來大家聊聊這事。

工業革命系列——第 1 篇:為什麼是英國最先爆發工業革命 ;第2篇:商人治國的荷蘭,為什麼沒能爆發工業革命 ;第3篇:紡織技術比英國更發達的印度,為什麼沒能爆發工業革命

今天是第4篇。

01

洋務運動,是

中國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試圖開啟工業革命的嘗試。

它根源於1840年的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並直接起源於1860年結束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因為不敵已經工業化的大英帝國和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清王朝在自己家門口屢戰屢敗。

圓明園被掠奪焚燒,而且戰後簽訂了無數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賠償了無數的白銀和領土,被迫開放了很多內陸和沿海通商口岸……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被稱為“洋務派”的朝廷官員,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在不觸動封建地主階級根本利益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首先,洋務派提出國防“自強”的主張,透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其中,較為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創辦的福州船政局、和滿洲貴族崇厚創辦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但是由於財力不足,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又提出經濟“求富”的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以解決軍事工業在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

其中,主要有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

從19世紀70年代中期起,洋務派開始籌劃海防,10年之間,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其中

北洋水師被西方媒體讚譽為世界第九強、亞洲第一強。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洋務派還創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

,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

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開啟近代教育的先河。

02

這場轟轟烈烈的工業化運動

根本沒有惠及占人口90%以上的農民、和激發農村生產力。

為什麼農民那麼重要呢?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哪怕是商業最發達的荷蘭,也有三分之一人從事農業,沒有農民參與工業革命的國家,是不可能成功的。

農民代表著勞動力,也代表著消費需求。

要想工業革命爆發,沒有勞動力,誰給你幹活

資本家上了機器,其實僱傭的人更多,比手工作坊多多了。

所以人多不是劣勢,是優勢,中國人多,內卷化,造成中國無法實現工業革命,這個說法是錯的。

當資本家擴大工廠,上了機器後,會繼續大量勞動力來幹活。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而人多,也代表市場需求旺盛,東西造出來,你得賣吧,城市人口才多少人,農民消費水平再差,你扛不住人多啊,一人一件衣服都夠你生產了的。

英國的圈地運動,把失地的農民趕到工廠,即充實了勞動力,也帶來了消費需求。

洋務運動搞了30年,中國農民的境遇還是沒有絲毫改變。

大部分農民還是綁在土地上,一輩子不出村,不僅勞累,也極度貧窮。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所以

洋務運動不具備引爆工業革命的能力

,賠錢的工廠和投入巨大的國防,

把整個國民經濟拖垮是早晚的事。

03

中國在兩次鴉片戰爭中的失敗,給予了鄰國日本很好的學習和反省機會。

這對觸發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有著根本性的影響。

日本比中國弱小,如果像中國那樣與西方列強直接頂撞,註定要慘敗。

因此提出了

一條完全不同於中國的改革道路

——

即效法西方走過的“全民重商主義”的工業化道路。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日本的工業化運動與中國的洋務運動雖然基本同時展開,但是其著眼點和手段卻十分不同。

日本是全民運動

大清帝國是政府官員運動。

日本是先靠商業和“小康”社會立國

大清是靠軍事重工業立國。

因此,僅僅20年後日本就基本完成了原始工業革命並引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力大大提高,為未來進一步軍事發展和經濟起飛創造了極好的政治、社會、經濟、人才、生產管理條件。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和產能的急劇過剩,撩起了日本政府和工商界入侵朝鮮,進而霸佔中國和亞洲資源的野心。

由此發生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

清軍在這場戰爭中慘敗,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滅,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而日本卻順利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並

在甲午戰爭後利用中國及亞洲的資源和市場迅速實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並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之後又在1937—1945年正式發動了慘無人道的侵華戰爭,並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04

為什麼兩個亞洲相鄰國家,在同一種文化和封建政治體制下,同時展開的近代工業化運動,日本成功了而中國卻失敗了?

其實這暴露了

政府發展戰略在經濟結構轉型中的作用。

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在開啟工業化過程中的最大的不同,首先是前者只把工業化當成清政府自己的事情,企業只能官辦,不能民辦。

在日本卻被當成全民族的事情,企業既官辦又民辦。

如果是全民族的事情,那就需要發動民眾、調動民間積極因素,而要發動民眾就得讓民眾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因此“富國先富民”自然而然成了日本政府在明治維新年間,推行工業化和經濟現代化的手段。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但是

洋務運動的中國卻不是這樣做的。

中國從明朝朱元璋時期開始就有懼怕藏富於民的心態,因為擔心民間富了會危及統治者的地位。

這和中國缺乏歐洲國家那樣的外部競爭壓力有關,也與中國重農主義傳統以及疆土太大有關,以為靠商業立國不好管理和統治。

因此哪怕中國在15世紀初就有鄭和下西洋的世界歷史壯舉,明代朝廷也仍然不惜透過摧毀造船業和封鎖對外貿易來杜絕民間致富的可能性。

因為

重農主義而非重商主義,被認為是“國泰民安”的國策。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05

但是

19世紀的洋務運動如果不透過民間致富,就根本休想找到工業革命的秘訣

因為這個秘訣,正是隱藏於基於廣大農村家庭手工業的全民經商致富的運動中。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只有透過動員全民經商致富,才能透過農產品商業化提高農民收入。

只有透過動員全民經商致富,才能激勵農民從事副業和製造業活動,使農民逐步擺脫對土地的依賴,實現原始工業化。

只有透過動員全民經商致富,才能培育統一的國內市場,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創造條件。

也只有透過動員全民經商致富,才能在民間和朝廷迅速積累大筆原始資本並提高老百姓收入,為吸收昂貴西方生產技術和從事大工業生產創造條件。

同時也

只有透過動員全民經商致富,才能發現和培育一大批企業家、實業家、民族資本家,積累管理知識,為未來進一步工業化打下人力資本基礎。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因此,

洋務運動的失敗是註定了的,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沒有把注意力和希望寄託在民間,尤其在農民和下層工商階層身上。

因此清政府無能力作為一個代表全體中華民族的整體國家利益的政府而出現。

而這也正是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洋務運動的本質區別。

要知道,

近代資本主義工業國的興起,無不首先是建立在“民族國家”這一深層的國家意識、愛國主義和“富國先富民”這一深刻的民族主義之上的。

06

其實

在中國開展全民經商致富運動是有很強大的民間基礎的,尤其在紡織業方面。

江蘇松江、太倉一帶曾是中國棉紡織業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譽。

但鴉片戰爭後,因英國洋布充斥市場,松江、太倉的布市很快蕭條。

當地一些專門靠紡織為業的鄉村,已經無紗可紡。

儘管這種現象當時只出現於東南沿海區域性地區,但它卻是

中國原始工業解體的徵兆。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鴉片戰爭後,由於清政府失去對國內市場和產業的保護權,洋紗和洋布湧入中國。

因洋布質優價廉,取代土紗和土布,越來越多的農民購買洋紗洋布,

中國本就不發達的原始工業開始解體。

1845年,福州官員奏稱:洋貨“充積於廈口”。洋棉、洋布,“其質既美,其價復廉,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英國則大量收購中國的農副土特產品,其中以絲、茶為大宗。

它們操縱著絲、茶市場,使中國絲、茶生產服從於國際市場的需要,日趨商品化。

絲、茶等農產品大量出口,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但也同時瓦解了中國社會的原生工業。

因為這些出口產品,其實是把中國死死壓在農業上。

洋務運動,中國第一次衝鋒工業革命

如果洋務運動能夠首先透過一系列政策,在民間保護培育中國自己的原始紡織業,並透過引進西方紡織技術來重組中國手工紡織業,靠比英國和西方更加廉價的勞動力來進行國際競爭。

正如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和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做的那樣,那洋務運動的歷史結果一定會是不同凡響的。

07

因此洋務運動失敗的關鍵不在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而在於沒有采納重商主義的發展戰略

,利用全球貿易契機

,在政府統一領導下為民族手工業開闢和創造世界市場,讓全民經商致富。

清政府鼠目寸光,只單純官辦一些現代企業,而不是透過模仿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後發生的大眾紡織和鄉村工業化來實現“富國、富民、強兵”的目標。

不能代表全中國利益的清政府,註定要被推翻。

腐朽的清政府被推翻後,中國走向了共和,也開啟了第二次衝鋒工業革命的運動。

民國開始允許民辦企業了,在江南地區,尤其是上海,出現了不少實業家,有歷史上著名的“黃金十年”。

民國的努力,為什麼還是沒有幫助中國實現富國強兵呢?在引爆中國的工業革命上,民國有哪些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