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什麼說陳廷敬是唯一值得康熙信任,也是最離不開的人?

菜單

為什麼說陳廷敬是唯一值得康熙信任,也是最離不開的人?

《康熙王朝》塑造了一大批形象鮮明,性格各異的人物角色,雖然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但是依靠完美的演技和情景的設計,如同真實的給觀眾還原了一個康熙盛世,代入感十足。今天在這裡要說的是一位出場不多,但是留給觀眾回味十足的一個大臣-陳廷敬。他不同於明珠的油滑機智,也不同於索額圖的老謀深算。他在這部劇中戲份不多,但是每次出場總是能給人帶來一股極強的正能量,讓人不由得為之振奮,同時,他在所有的朝廷大臣中,也是康熙為數不多可以推心置腹的一位大臣。

為什麼說陳廷敬是唯一值得康熙信任,也是最離不開的人?

在《康熙王朝》中,陳廷敬一開始出場是在滅鰲拜,那時康熙還未親政,陳廷敬就已經作為康熙為數不多的心腹,來與鰲拜的黨徒作鬥爭。陳廷敬每次在朝廷的發言都能令整個朝廷振聾發聵,要擁護康熙親政的時候,陳廷敬不畏權勢支援皇帝親政:“皇上大婚已過,按大清律例,該召集天下,皇上親政乃眾臣所歸,萬民所願”。細細品來,再和其他大臣比較,陳廷敬的言辭中是唯一不帶有諂媚和其他感情色彩,言語平平,不如其他官員有著更多情緒的渲染,但完全是處於對朝政的尊重和皇帝的忠心。由此可見陳廷敬的立場是堅定的:就是擁護皇上,初心也是很純粹:就是穩定朝綱。

為什麼說陳廷敬是唯一值得康熙信任,也是最離不開的人?

滅完鰲拜就是平定三藩,這一部分應該是陳廷敬在整個電視中最出彩的一部分,他當時掌管戶部,事無鉅細,對自己本職工作做的相當到位,更深知三藩對國家和百姓的危害,不顧其他大臣的臉色和反對,堅決擁護撤藩。並當朝立軍令狀承諾籌措軍餉。在朝堂上的與索額圖的對話更是令人拍案稱絕,索額圖質問陳廷敬,去年地震垮了後宮,太皇太后要修宮殿,為什麼他那時候說沒錢。陳廷敬眼睛看都不看索額圖,義正言辭的像康熙稟明:“如果皇上此刻要築宮殿,臣還是說沒錢,如若要整頓軍備,臣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挖出銀子來!”當時康熙聽完之後,笑的真是樂呵呵的,馬上賞了陳廷敬黃馬褂。有這樣的臣子,這樣的為人,真是大清之福,康熙之幸運。我相信不止的康熙心裡高興,觀眾們看了之後心裡都會為他豎起大拇指。這樣的人,正氣沖天又不會扎人,心中的正義如皓月一般,人人可見,無怪康熙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託付給他。

為什麼說陳廷敬是唯一值得康熙信任,也是最離不開的人?

陳廷敬的辦事能力也是相當了得,我認為他的政務能力要高於明珠和索額圖的,在私下商議滅鰲拜之時,陳廷敬表示:“鰲拜雖有司馬昭之心,但要數說他叛逆的實際,卻也不多,驟而殺之,定會朝綱大亂,還是要設法拿下活口,審明實據,昭告天下,再予明正典刑方是上策”。對任何人,他都能保持一種客觀公正的大局觀,最後毫無疑問,鰲拜的下場正是當夜陳廷敬所言,有理有據,一針見血,穩妥可行。包括在後面剿滅葛爾丹,急需押運糧草,面對索額圖以國庫無糧的阻撓,陳廷敬直接指出東平官倉有糧,可先行押送,並且不忘提醒張廷玉需要索額圖的批條才可開倉放糧,真的可謂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多餘的枝結,做事滴水不漏,不給索額圖任何耍滑頭的機會。

為什麼說陳廷敬是唯一值得康熙信任,也是最離不開的人?

正是基於陳廷敬的人品和能力,康熙才對陳廷敬表現出了一種不同於任何大臣的信任,在收復臺灣的時候,索額圖的手下為護主,扣押了兵部的三道急疏。康熙知道後大怒,唯一留下陳廷敬一人,將此事吩咐下去,交給陳廷敬去辦。因為他了解陳廷敬的人品,也深知在整個朝廷中,只有陳廷敬不參與任何黨派,不屬於任何體系。包括後來,陳廷敬要求自己去臺灣督戰,康熙對陳廷敬說:“你年事以高,還是留在上書房吧,朕離不開你”,幾句淡淡的話語,已經不是簡單的心腹大臣可以形容的了。

為什麼說陳廷敬是唯一值得康熙信任,也是最離不開的人?

陳廷敬正是憑著自己的卓越的人品和辦事才能,陳廷敬才能和明珠索額圖坐到同一個位置之上,也正是因為他心裡只有國家,所以才能不被任何一派拉攏過去。他不同於明珠之滑,索額圖之奸,陳廷敬表現出的,完全是一種老成謹慎,正直清廉的正面形象。想起陳廷敬,不由得就想起周培公和姚啟聖。周培公才華橫溢,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但是遭到滿朝的彈劾,最後不得已被髮往盛京。姚啟聖比周培公要聰明油滑,但是也一直處在和整個朝廷頂牛的狀態,三起三落,連康熙都想殺而未能殺之。從康熙與周培公、姚啟聖、陳廷敬的關係也能看出來這種結局的不同。陳廷敬從始至終都是心懷國家,做事有原則,每次有他的存在都會讓人心生正義,安全感倍增,康熙在心裡恐怕都以之為榜樣和標杆,別人想要誹謗他恐怕只會自取欺辱。

為什麼說陳廷敬是唯一值得康熙信任,也是最離不開的人?

最後看到這樣一句話,可能評價陳廷敬最合適: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注:真實的陳廷敬:1639年―1712年,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後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科考有同名者,故朝廷加上“廷”字,改為廷敬。陳廷敬歷任經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以清廉正直聞名,與《康熙王朝》中的形象基本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