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皇帝派刺客殺此人,刺客發現門沒關,開啟門後愧疚不已,當場自盡

菜單

皇帝派刺客殺此人,刺客發現門沒關,開啟門後愧疚不已,當場自盡

公元前620年,晉靈公登上皇位,年少登基的靈公沒有抵制住身邊誘惑,整日沉迷聲色,荒廢江山社稷,同時寵信屠岸賈等奸臣,導致國家動盪,百姓叫苦不迭。

晉襄公臨死之前,晉國處於動盪之中,大臣們都希望推選一個有能力的人主持朝政,靈公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雖然是太子,卻沒有多少人聽他的號令,朝中大臣開始拉幫結派扶持親信。

當時晉國接連出現了多為權臣,首先就是總領軍務的趙盾,趙盾權傾朝野,第一次讓國君感到了危機感,趙盾掌權期間,不斷扶持趙氏族人,成了國內第一大集團。

晉襄公統治後期,太子年幼,趙盾提議立襄公弟公子雍為接班人,他認為公子雍生性純良又與秦國交好,將他扶持到王位上能為晉國帶來不少好處,而且襄公對這個弟弟十分關懷,因此趙盾認為公子雍是最好的選擇。

皇帝派刺客殺此人,刺客發現門沒關,開啟門後愧疚不已,當場自盡

然而國內卻有反對聲音,賈季認為公子雍的弟弟公子樂更加合適,公子樂要比公子雍更加出色,何況他的出身要也更高貴,立他為接班人,百姓一定會大力支援。

趙盾反駁樂的母親辰嬴魅惑君主,淫亂後宮,公子樂常年生活在宮外,對於晉國的事情根本不瞭解,這樣的人如何能擔當國君大任,兩派爭執不下,爭到最後也沒有個結果,兩人沒有放棄,趙盾先行派人接回公子雍,另一邊公子樂也籌備返回晉國爭奪王位。

奪諸之戰一觸即發,趙盾先行發難廢掉賈季,沒多久晉襄公去世,同年4月,公子雍從秦國返回。臨行之前秦國國君特地送給他一支衛隊保護周全,晉國廢黜太子,另立新君的風聲愈演愈烈,沒辦法太子母親大鬧朝堂,想要保住兒子的地位,質問群臣已經有了太子為何要另立新君,先君剛剛去世,你們這是要謀反嗎?

皇帝派刺客殺此人,刺客發現門沒關,開啟門後愧疚不已,當場自盡

太子母親帶著兒子跑到趙盾那裡,跪請他一定要幫助太子,何況先君臨死之前囑託趙盾一定要毫升輔佐,如今還不到一年就要廢了太子,這是臣子該做的事情嗎?一句話驚醒了趙盾,急忙找來群臣擁戴太子繼位。

然而公子雍的人已經到了城外,趙盾無奈之下率軍襲擊公子雍,雙方爆發大戰,公子雍身負重傷,重新逃亡秦國,一年後晉國進攻秦國,雙方各有勝負,之後又多次攻打其餘國家,趙盾對外征戰表現出色,勢力進一步做大。

晉靈公成人之後窮奢極欲,在民間搜刮珍寶,並且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喜歡躲在高出拿著彈弓打人,靈公統治下,朝政被權臣把持,本人更是喜怒無常,異常殘暴,據說有次因此吃的東西不滿意,下令把廚師給煮了。

晉靈公為了享樂,常常把人性命當做草芥,宮中人人自危,趙盾曾勸說靈公要勤於朝政,只不過他哪裡聽得進去,每天都有大量屍體從宮中抬出來。

皇帝派刺客殺此人,刺客發現門沒關,開啟門後愧疚不已,當場自盡

趙盾多次勸說最終惹惱了靈公,他自認是君王,趙盾卻多次干涉自己的行為,無疑給自己帶來了威脅,仔細思考下靈公決定除掉趙盾,他十分清楚趙盾勢力極大,於是派出鉏麑刺殺趙盾。

一日趙盾正在休息,鉏麑來到趙盾住處,只見趙盾家中十分簡陋,房門也沒有關閉,心裡一陣嘆息,無論自己成功與否都難逃一死,在他看來那個昏庸的君主更加無能,因此自盡在門前。

皇帝派刺客殺此人,刺客發現門沒關,開啟門後愧疚不已,當場自盡

趙盾年輕時外出打獵,在路邊碰到一個奄奄一息的人,上前詢問以後才清楚這人名叫眯明,已經許多天沒有進食了,趙盾不忍,拿出自己準備的乾糧救了眯明一命,後來眯明進城做了一名廚師,專門給靈公做飯。

靈公在刺殺沒有得逞以後,就想請趙盾赴宴趁機除掉他,這件事被眯明得知,想辦法幫趙盾解圍,靈公知道趙盾十分勇猛,於是就想在他喝醉以後動手,眯明找到機會小聲對趙盾說:“君王賞賜美酒,切莫多喝。”趙盾不明所以,但是還是照做了。

皇帝派刺客殺此人,刺客發現門沒關,開啟門後愧疚不已,當場自盡

見到沒有機會,靈公不想在等下去,急忙命埋伏好計程車兵衝了出來,重重包圍趙盾,眯明設計幫助趙盾脫險,趙盾雖然高興,卻沒忘了詢問他究竟是何人,眯明將前後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趙盾,之後便離開了。

趙盾脫身以後,並沒有逃出晉國,沒多久趙穿帶人殺了晉靈公,靈公死後舉國歡騰,趙盾返回宮中,繼續主持朝政,對此晉國太史堅持認為是趙盾在背後謀劃,關於晉靈公被殺一事,民間還有不同傳聞。

晉靈公喜歡狗,專門建造了一個狗圈,對人說誰敢傷害自己的狗,就讓他償命,有次靈公的狗跑了出來咬死了牲畜,靈公大怒命人查辦,屠岸賈栽贓嫁禍,宣稱是趙盾養的狗作亂,因此下令逮趙盾。

趙盾倉皇出逃,堂弟趙穿為了救兄長,帶人闖入宮裡殺死靈公,趙盾重新掌權,輔佐新君,出於仁慈,放過了奸臣屠岸賈,最終導致趙氏慘案,後面的事就如同《趙氏孤兒》中那樣,趙家後人趙武長大成人以後,滅了屠岸賈家族,報了血仇。

皇帝派刺客殺此人,刺客發現門沒關,開啟門後愧疚不已,當場自盡

趙盾墓地現存於襄汾縣,早已殘破不堪,僅留一下一個殘碑,村落中幾乎都是是趙氏後人。

參考資料:

【《史記》、《左傳·文公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