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袁安:“四世三公”的奠基者,不附權臣書寫烈風

菜單

袁安:“四世三公”的奠基者,不附權臣書寫烈風

漢末名門“汝南袁氏”,從一世袁安任司徒起,二世袁敞任司空,三世袁湯累遷司空、司徒、太尉等,四世袁逢、袁隗分別擔任司空及太傅,到了袁紹、袁術,汝南袁氏才有了“四世三公,故吏遍地”的名望地位,這個家族是如何從袁安開始做大做強的呢?

袁安:“四世三公”的奠基者,不附權臣書寫烈風

一、雅正持重,正直心善

袁氏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袁安誕生在了汝南,成為漢明帝治理下的千萬人民之一。在家世的良好教育與和諧安定的社會共同作用下,袁安成為了一個正直嚴明的人。

在郡縣眾吏中,功曹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有參預郡縣政務的資格。擔任家鄉功曹的袁安莊重有威望,為人不獻媚,處事重原則,受到鄉人的敬重。從事委託袁安幫忙送信給縣令,被其拒絕;客居洛陽時,哪怕在冰天雪地裡凍得蜷縮發抖,也不願麻煩生活同樣困難的親戚好友,袁安的正直操守最終助力他成為三公之一。

但眼下,袁安卻碰到了一個大麻煩,明帝對宗室限制極嚴,楚王劉英還廣納賓客,私作金龜玉鶴以為祥瑞,更是傳出了將要謀反的訊息,太尉、司空、司徒還把皮球踢給了袁安,讓他來核實楚王劉英謀反案。

明帝雖然不忍直接殺了和他關係還不錯的劉英,但在他自殺後,明帝還是大興牢獄,受牽連者數千人。袁安為楚郡太守後,沒有急於定罪,而是一個一個審理,將那些無罪的人都釋放了。“如有不合,太守自當坐之,不以相及也”,明帝為袁安的正直所感,釋放了四百多家。

二、威嚴甚重,懷仁識遠

永平十四年(72),袁安出任河南尹,成為首都洛陽的最高長官,“河南尹一人,主京都,特奉朝請”,雖無九卿之名卻已有了九卿之實。

這樣的官肯定是不好當的,首都權貴多,又是天子腳下,無甚背景又沒有能力的人,在這個位置上只會很快被吃得骨頭都不剩。

袁安:“四世三公”的奠基者,不附權臣書寫烈風

“凡學仕者,高則望宰相,下則希牧守。錮人於聖世,尹所不忍為也”。袁安為河南尹十年,京都整飭,官員肅然,朝廷敬重,皆是因為袁安的正直和能力。

元和二年(85),親近漢朝的南匈奴搶掠北匈奴,由於此前北匈奴剛同漢朝和解,武威太守孟雲上奏由漢朝從中協調,讓南匈奴單于把搶掠的人和牲畜歸還北匈奴。

鑑於匈奴狡詐無信,太尉鄭弘、司空第五倫等公卿大臣認為此舉是姑息養奸,還會使得臣服的南匈奴不滿。但袁安認為,“雲以大臣典邊,不宜負信於戎狄,還之足示中國優貸”。

不過袁安可沒有放過北匈奴的好心,此番是北匈奴佔理,袁安雖然為其開罪,但卻是驅虎吞狼之計,為的是繼續挑撥匈奴的內鬥,“陽以施大德於南虜,而陰以除中國腹心之蠹”。

三、位列三公,不附權貴

由於議論南北匈奴一事,袁安與鄭弘、第五倫有了間隙,贊同袁安主張的漢章帝允許了第五倫的告老致仕,由袁安接替為司空。之後,袁安又代替桓虞擔任司徒,與、竇太后、車騎將軍竇憲、司空任隗等共同輔佐年幼的漢和帝劉肇。

竇太后臨朝稱制,大肆安插竇氏族人和黨羽親信,又輕易發動伐北匈奴之役,“奈何以一人之計,棄萬人之命”。並不是沒有大臣勸阻,但除了袁安與任隗,其他人都屈服了,“至免冠朝堂固爭者十上”,所有人都在為得罪太后的袁安捏了把汗。

袁安:“四世三公”的奠基者,不附權臣書寫烈風

可袁安卻絲毫不當回事,還積極彈劾那些作惡多端的竇氏黨羽,共罷免了四十多人。伐北匈奴大勝讓竇憲更加驕固,可袁安並不怕他,兩人在立匈奴單于上又起紛爭。由於竇憲居功自傲,不僅強立匈奴降將右鹿蠡王於除健做了單于,還惡言辱罵袁安。這位新匈奴單于很快反叛了,還使得鮮卑乘機遷入匈奴故地併成為大漢新的敵人。

和帝年幼,竇氏外戚橫行朝內朝外,袁安心有救國之策,卻沒有力量反抗,徒有三公之位,而無兵戈與健兒,“每朝會,憂念王室,未嘗不流涕也”,以至於袁安鬱鬱而終。

有不少正直的公卿朝臣不滿於竇太后、竇憲等人的橫行霸道,上書勸諫已是常事,更有人以死抗爭,但漢和帝自認為時機未到,隱忍不發。袁安之死彷彿讓和帝下定決心,他以宦官鄭眾和司徒兼衛尉官丁鴻為依託,將竇氏黨羽一網打盡。

親政後的和帝想起袁安的種種事蹟,對袁安的孩子們特別禮遇。袁安長子袁裳被和帝擢升為郎,後任車騎都尉;次子袁京曾官至蜀郡太守,因為厭倦官場的爾虞我詐而歸隱,成為具有深遠影響的一代山中高士;三子袁敞為太子舍人,後升任司空,並與父一樣以“不阿權貴”為世人稱道。

“袁公持重,誠單所奉。惟德不忘,延世承寵”,袁安的正、忠、仁為後代開了個好頭。在“四世三公”的積累下,袁氏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先祖積累的榮譽,成為袁紹、袁術兄弟逐鹿漢末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