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最牛逼官場大佬,親手將帝國一分為二,皇帝跪著幫他漱口!

菜單

最牛逼官場大佬,親手將帝國一分為二,皇帝跪著幫他漱口!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的這篇關於歷史方面的文章,如果能給您帶來一點點知識和分析,就是小編的榮幸,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於謹出身於北魏武將世家,喜歡鑽研《孫子兵法》,對經史書籍也頗有涉獵,還有針對性地自學了幾門其他少數民族語言,被時人視為必定能輔助帝王建功立業的人才。於謹也自信滿滿,公開表示對州郡一級的官職不感興趣,自己的人生夢想就是憑藉滿腹文韜武略位列三公,留名青史。理想很豐滿,但通往理想殿堂的道路需要付出超人的毅力和才華。好在,於謹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最牛逼官場大佬,親手將帝國一分為二,皇帝跪著幫他漱口!

公元523年,匈奴勾結柔然等部落,在北方六鎮公開反叛並建立割據政權,多次大敗朝廷軍。國家危難關頭,於謹毅然接受朝廷徵召,從軍北伐。他受命率2000名騎兵與柔然大軍前後交戰17次,運用機動多變的戰術打得柔然大軍心服口服,最後集體投誠。

又一次,於謹率小股騎兵出塞偵察敵情,恰好與另外一撥叛軍狹路相逢。他知道自己寡不敵眾,於是先沉著冷靜地指揮部下分散開躲藏在草木叢生處,再故意派心腹牽著自己的馬登上山頂揮舞令旗,讓叛軍誤以為那名心腹就是自己。叛軍認出於謹的馬,企圖活捉“於謹”。於謹將計就計,派心腹騎上那匹馬衝出敵陣。敵軍被引開後,於謹趁機率領其餘人馬從背後追殺敵軍,最終反敗為勝。

事情傳到朝廷後,大家無不對於謹豎起大拇指,負責此次平叛的廣陽王十分賞識於謹,將其徵召為隨軍參謀。之後,於謹多次為廣陽王出謀劃策,化解困局。

一次,廣陽王與另一位將軍兵分兩路征討叛軍。那名將軍出師不利,遭到叛軍重兵圍困而死。於謹得知噩耗,建議廣陽王立刻將部隊停在原地,以制定下一步計劃。

有個奸臣趁機在執政的胡太后面前挑撥離間,說:“廣陽王突然徘徊不前,分明是坐觀待變,圖謀不軌。不過,最可惡的人是他身邊的於謹。此人專門躲在幕後為廣陽王出謀劃策,應該儘早除去!”胡太后受到矇蔽,下詔捉拿於謹。於謹聞訊,主動找到胡太后“投案自首”。面對胡太后怒氣衝衝的審問,於謹有理有據地把中途駐軍的原因解釋得明明白白,不僅幫廣陽王洗脫了罪名,他自己也安然迴歸軍營,並憑藉智勇雙全的表現被胡太后直接提拔為副將。

但於謹覺得靠著一次次的你攻我打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那些部落的叛亂問題,必須有個長久之計。他經過苦思冥想,建議廣陽王以政治攻心為上策,把軍事鎮壓當作輔助手段。廣陽王非常贊同,下令讓於謹全權負責此事。緊接著,於謹自告奮勇去說服其他部落放下武器。他單槍匹馬闖入敵營,憑藉精通不同語言的優勢,成功說服某酋長率三萬多戶人歸附北魏。其他部落見狀也紛紛前來歸附,只剩下頑強的匈奴不肯歸附。

於謹便制定出天衣無縫的誘敵之策,匈奴首領果然中計,遭到北魏伏兵的全線衝殺。於謹憑此戰功再次受到嘉獎,完成了通往三公之位的第一步。

之後,於謹再接再厲,準備把馳騁疆場的本領轉化為縱橫政壇的能力,以完成出將入相的政治理想。而北魏國運衰微、百姓流離失所的社會現實正好為他實現理想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此時的北魏經過爾朱氏叛亂早已元氣大傷,實權落在兩員大將高歡和宇文泰手裡。高歡借剿滅爾朱氏的功勞,在朝中一手遮天,眼看著就要將北魏折騰亡了。

最牛逼官場大佬,親手將帝國一分為二,皇帝跪著幫他漱口!

於謹經過深思熟慮,建議宇文泰先佔據並經營好“西有巴蜀之饒,北有羊馬之利”的關西地區,為北魏可能的遷都做好準備。宇文泰欣然接受,到關西闖出了一片天。之後,於謹又成功說動孝武帝脫離高歡的控制,遷都長安,投靠宇文泰。孝武帝西遷後,北魏分成了以宇文泰掌權的西魏和以高歡執政的東魏。之後,於謹追隨宇文泰討伐東魏,成為西魏的擎天柱。

東魏大將侯景打算歸附西魏,請求西魏朝廷出兵接應。於謹在討論會上勸阻宇文泰說:“侯景歸附之事難辨真假,不如先許他高官厚禮,看他下一步反應再決定是否派兵接應。”果然,侯景見西魏不能滿足自己的胃口,又投奔了南梁,後來在南梁製造出長達四年的“侯景之亂”,直接把南梁拉進了敗落的深淵—若不是於謹及時阻止,侯景之亂很可能就會在西魏上演。

南朝梁元帝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了侯景之亂,在江陵(今湖北荊州)即位。而這也為於謹大展拳腳提供了時機。公元554年,於謹受命南征江陵。他準確預測到梁元帝會採取守城之策,於是率部圍困江陵十幾天,終於俘獲梁元帝及其臣民十幾萬人,親手埋葬了南梁。

可貴的是,於謹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他把從南梁繳獲的無數奇珍異寶全部上繳朝廷,並堅決拒絕宇文泰給予他的豐厚獎賞,其美名傳遍天下。

作為成熟的政治家,於謹深知滅南梁的奇功雖然使自己朝著三公之位又邁出了堅實一步,但因為自己久握兵權“望隆位重”,所以必須提防鳥盡弓藏的悲劇。於是,他急流勇退,向宇文泰交出“所乘駿馬及所著鎧甲等”,懇請解甲歸田。宇文泰正需要於謹輔佐自己,當然不會放手,反而把他提拔到更重要的崗位上。

到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後,考驗於謹的時刻到了:宇文泰臨終前把年幼的兒子宇文覺託付給了威望不足的侄子宇文護,結果導致朝臣人心不齊,亂成了一鍋粥。

危難時刻,於謹力挽狂瀾,召集眾臣,重申宇文泰的遺囑,語重心長地勸導朝臣:“宇文護既然接受了丞相的臨終委託,理應掌管軍國大事!大家還是各司其職,不要再鬧了!”說到此處,於謹一反往日的謙和,變得聲色俱厲,震懾得眾人面面相覷。於謹又趁機跪拜宇文護,請他遵照宇文泰的遺囑統領軍國大事,眾臣見狀,也只得隨著於謹跪拜宇文護。

也正是在於謹的支援下,次年,宇文護順利威逼西魏恭帝禪讓,建立北周,擁立年僅15歲的宇文覺為北周首任皇帝,順利完成了權力交接。於謹由此升任太傅,從被西魏大佬變成了北周大佬,他年輕時位列三公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

最牛逼官場大佬,親手將帝國一分為二,皇帝跪著幫他漱口!

於謹成為三公後,依然在朝廷忠心耿耿地履行職責,深受北周歷代皇帝重用。有一年,西北某少數民族侵犯北周重鎮涼州(今屬甘肅武威),於謹被任命為遠征軍總參謀長。64歲的他寶刀未老,遙控指揮遠征軍大破敵軍,“振旅而還”。宇文護東征北齊,堅持請已經老弱多病的於謹隨軍擔任總參謀長。於謹也秉承老驥伏櫪的精神,一路指導宇文護如何排兵佈陣,為東征軍避免了許多損失。所以,儘管東征軍最終無功而返,於謹依然受到北周第三任皇帝周武帝的特別褒獎。

後來,隨著權勢的增強,宇文護變得飛揚跋扈,甚至動了要廢掉周武帝的念頭。於謹此時也對北周走馬燈般的權力轉換心灰意冷,於公元562年以年老為由上表辭官。周武帝捨不得放人,沒有批准他的請求。為表示尊老敬賢之意,周武帝賜予於謹延年杖,特意為他舉行“乞言”儀式(古代帝王公開向德高望重的老人求教的隆重儀式),虛心向他請教治國方略。於謹在儀式上諫言周武帝要虛心納諫、堅守忠信,周武帝都一一採納。

周武帝向他請教之前,會先為他饋食。官員遞上菜飯,周武帝跪著擺設醬碟,親自捲袖露臂切肉。於謹吃完後,周武帝又親自跪著遞送漱口的酒。等官員撤掉了筵席,周武帝面向北面站立著向於謹請教治國之道,可謂榮寵至極。

眼看周武帝不肯放自己告老回鄉,於謹為了遠離政治漩渦,主動要求出京任職。公元568年,於謹病逝於雍州刺史任上,享年75歲。他的後事辦得非常風光:周武帝親臨葬禮,王公主持喪葬,“及葬,王公以下,鹹送郊外”,他的牌位被配享於三公廟庭。於謹不僅圓了位居三公的夢想,後來還被唐宋分別追封為古代64和72員名將之一。

縱觀於謹的一生,他憑藉出類拔萃的軍政才能成為朝廷軍國大事的決斷者,位極人臣,完美詮釋了“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含義。然而,仔細考量於謹的人生軌跡會發現,他的成功秘訣不在於他的夢想有多高遠,而在於他為人為官非常“有智謀”。

他深諳“滿盈為戒”之理,別人得勢後,上朝時都是前呼後擁,他位列三公後也只帶兩三名侍衛悄然出行。他隨時以自身經驗提醒晚輩們任何時候都必須恬靜謙退,低調做人。因此,於謹雖位高權重,卻始終沒有遭到君王的猜忌和同僚詆譭,被史書譽為“善始令終,人臣楷式”。他不僅在險惡的政壇壽終正寢,還造福後代,使“子孫繁衍,皆至顯達”,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玩味的人生智慧。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哦!

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隨手點個贊哦!謝謝了~

(圖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