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大明精銳三大營為什麼會在土木堡戰役之中全軍覆沒?

菜單

大明精銳三大營為什麼會在土木堡戰役之中全軍覆沒?

明朝土木堡之戰使大明精銳全軍覆沒,為什麼會這麼慘?

在古代歷史上,明朝軍事力量那是很強悍的,從朱元璋開始,基本上是壓著蒙古打,徐達、藍玉等幾次深入大漠,將蒙古軍隊打的找不到北。朱棣時代更狠,朱棣7次御駕親征,蒙古人根本不敢露面,每次都是將他們打殘。但是,這個轉折點就是土木堡之戰。那麼土木堡之戰到底慘到什麼程度?以至於此後百年大明對蒙古無還手之力?

大明精銳三大營為什麼會在土木堡戰役之中全軍覆沒?

明朝軍隊在朱元璋的時代,無疑是一支戰術得當,敢戰而善戰,勇氣可嘉的勁旅。自朱元璋自立門戶起家,到北上攻陷元大都,繼而統一全國,明朝軍隊先後擊敗了元朝麾下的由蒙古人和漢族人組成的各色軍事力量;也在與其他各路大大小小的起義軍的角逐中更勝一籌。被後人稱道的明初諸名將雖然是居功至偉,但他們麾下的明軍才是保障他們戰略戰術執行力度的根本。

由於地處江淮流域,明初的軍隊主要由步兵組成,騎兵的數量相比之下很少。然而在面對以騎兵著稱的蒙古軍隊時,明初的軍隊並沒有因為戰術機動水平不如騎兵而在戰場上顯得進退失據。

與傳統的認識不同,明初步兵主要由兩種成分構成:長槍兵與弓箭手。這樣的構成雖然看著簡單,在實際作戰中卻有非常高的效率。明朝軍隊以每一百人作為一個基礎戰術單位,這當中就包括了40名長槍手與30名弓箭手,此外還有20名刀盾手負責支援作戰。值得一提的是,每支隊伍中還包括了10名使用原始火槍的火銃手,這在當時的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的。無論是敵軍的騎兵還是步兵,明初的步兵都會使用手中的長槍發起勢不可擋的衝鋒。長槍作為冷兵器時代最適合集體作戰的武器被明朝步兵很好的加以利用。

大明精銳三大營為什麼會在土木堡戰役之中全軍覆沒?

第一,三大營被全殲。

明朝最精銳的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那可是明軍的精銳啊。在朱元璋奪取天下,朱棣造反成功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是無敵軍隊,是明朝軍隊的核心,因此當時無論裝備水平還是軍隊素質那都是遙遙領先的。

最牛的是神機營,那可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火器部隊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裝備了數萬只先進的火器,堪稱最強軍。但是,土木堡之戰中,三大營被王振全部帶走去打蒙古,最後竟然全軍覆沒,三大營死光了。光是神機營火器損失就有幾萬支,以至於後世雖然重建了三大營,但是戰鬥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王振,明朝蔚州人士,(今河北蔚縣),略通經書,滿腹經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於是便自閹入宮。史稱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王振善於伺察人意。王振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後,掌司禮監,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統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十四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帝親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殺(見土木之變)。

大明精銳三大營為什麼會在土木堡戰役之中全軍覆沒?

第二,六部九卿死絕了。

當時明英宗在王振帶領下御駕親征,為了顯示威風,基本上將朝廷文武大臣都帶去了。六部裡面,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_、吏部左侍郎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還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慄、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太常寺少卿黃養正等朝廷當時的中流砥柱,主要的大臣,全帶去了。

很不幸的是,全死絕了,最後為何于謙能夠振臂一呼,堅持守城。其實也是老大們都死光了,就剩下一些小官了。而於謙的官位還相對高點,這基本上將大明朝廷一鍋端了。

大明精銳三大營為什麼會在土木堡戰役之中全軍覆沒?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慫恿明英宗親征。于謙和兵部尚書鄺_極力勸諫,但明英宗不聽。鄺_跟隨明英宗管理軍隊,留于謙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師大為震驚,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此時_王監國,命令群臣討論作戰和防守的方略。

侍講徐_(即徐有貞)說星象有變化,應當遷都南京。于謙厲聲說:“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于謙力主抗戰,得到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愛國官員的支援。_王肯定了他的說法,防守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

當時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計程車卒不到十萬,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于謙請_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立即奔赴順天府,依次經營籌畫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隨後,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

第三,名將全部被殺。

在朱棣死後留下來很多的名將,到朱祁鎮的時候還都活著,如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泰寧侯陳瀛等幾十位大明能征慣戰的名將,全被帶上戰場。因為王振怕武將奪了功勞,壓根沒讓他們指揮。以至於,蒙古軍隊來了,將這些名將全給殺了。最可惜的是張輔,那真的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啊,當年越南就是他帶人打下來的,重新設立了郡縣。張輔那是在馬下,混亂中被殺,死的太可惜了。

此戰之後,大明前期培養的精銳名將損失殆盡。由此帶來的最嚴重問題是,大明再也沒有精銳的軍隊和名將可以主動打擊蒙古了。從此,對蒙古軍隊轉入徹底的守勢,再也沒有初期的霸氣了,這都是死太監王振的錯啊,可以說這一戰影響了大明之後的200年頹廢。

首先,從一方面來說,也先確實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由他統帥的瓦剌軍隊的戰鬥力確實十分強勁。而且,在大漠,蒙古人已經度過了幾十年了,他們被中原地區的紙醉金迷所磨去的野性和幹勁,也在大漠的風霜和艱苦中恢復了,所以此時的瓦剌軍隊有昔日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鐵騎的風範。

大明精銳三大營為什麼會在土木堡戰役之中全軍覆沒?

然後是明朝方面,雖然說,這時候的軍隊和朱元璋和朱棣時期橫掃大漠的軍隊是同一支,但是由於朱元璋定下的軍戶制度,戰鬥力雖然還有,但已經不如他們的先輩了。然後,由於明英宗實在是太年輕,又過於相信王振那個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又沒有什麼能力的太監秀才,將指揮的大權全部都交給王振了。然後,王振帶著五十萬大軍先去自己家鄉富貴還鄉一會兒。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碰上這麼一個宛如智障的指揮官,明朝大軍就算是全盛時期也難以打勝戰,何況這個時候。

然後兩支軍隊碰面,結果可想而知。

其實,僅僅只是戰敗,不會這麼摻,但是逃跑時由於王振的指揮,導致整個明軍亂做一團,毫無章法,敗中加敗。

所以,於明而言,土木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千古功績毀於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