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張讓曾被漢靈帝稱為父親,袁紹兄弟殺進宮後,其無奈之下投河自盡

菜單

張讓曾被漢靈帝稱為父親,袁紹兄弟殺進宮後,其無奈之下投河自盡

東漢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多幼主,外戚和宦官輪流執政。而人們比較熟悉的外戚和宦官多數集中在漢末,如十常侍、何進、曹操等等。張讓就是其中一個著名的宦官,其權勢熏天,受到漢靈帝的極度信任,甚至稱其為父親,但是後來卻投河自盡。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

張讓是潁川郡人,生年、出身情況不詳,大概在漢桓帝即位之初,便已經淨身入宮。漢桓帝在位時,大宦官單超、左倌、王甫等人依仗著皇帝的寵信大肆干政,氣焰甚是囂張。雖然資歷很淺,但張讓很懂得逢迎巴結之術,因而得到單超等人的青睞,沒多久便當上小黃門。雖然職位低微,但張讓卻能經常在皇帝身邊服侍,因此實權並不小。

漢桓帝駕崩後,因為沒有子嗣繼承帝位,因此竇皇后經與父親竇武商議後,便扶立解瀆亭侯劉志為帝,是為漢靈帝。由於漢靈帝年齡尚幼,所以竇氏便以太后身份垂簾聽政,並進拜父親竇武為大將軍,命其與太傅陳蕃一起執政。竇武、陳蕃鑑於漢桓帝因寵信宦官而導致國政敗壞的教訓,因此一上臺便準備誅殺大宦官曹節、王甫等人,以徹底清除禍患。

非常不幸的是,竇武、陳蕃的計劃還未正式實施,便被曹節的耳目探知,由此為後者提供提前發難的機會。曹節、王甫既然不願坐以待斃,便於

建寧元年(168年)九月,

聯合同僚張讓、趙忠等十餘人劫持漢靈帝,然後以皇帝的名義發兵擊殺竇武、陳蕃,並將竇太后遷居到南宮雲臺居住。

張讓曾被漢靈帝稱為父親,袁紹兄弟殺進宮後,其無奈之下投河自盡

劉宏

政變結束後,漢靈帝為獎賞宦官們的功勞,便進拜曹節為長樂衛尉,王甫為黃門令,並任命張讓、趙忠等12人均為中常侍,史稱“十常侍”。作為利益共同體,“十常侍”與曹節、王甫抱團作惡,倚靠著漢靈帝的寵信,不僅大肆干預朝政,而且還公然貪汙受賄、賣官鬻爵,並將親屬們全部安插在州郡的重要崗位上,任由他們魚肉百姓、為害地方,把大漢朝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雖然“十常侍”和曹節、王甫全都權勢熏天,但在漢靈帝的心目中,他們的地位還是有所差別的,其中最受尊崇的,莫過於“後起之秀”張讓、趙忠。漢靈帝對二人寵遇如此之深,以至於

“帝常雲:‘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

其實張讓、趙忠並沒有過人的才能,只不過是比其他同僚更善於察言觀色、迎奉主子,能把漢靈帝哄得服服帖帖罷了。但就是憑藉著這套溜鬚拍馬的功夫,張讓、趙忠得以長期得寵,並因此大肆作惡,對帝國進行敲骨吸髓式的禍害。正因張讓、趙忠作惡多端,所以很多正直之士都將他們恨入骨髓,想刺殺他們的人很多,其中便包括青年曹操。

張讓曾被漢靈帝稱為父親,袁紹兄弟殺進宮後,其無奈之下投河自盡

曹操雖然跟宦官集團關係密切(大宦官曹騰的養孫),但在青年時期卻也是一個疾惡如仇的漢子。為了替天下人除害,曹操曾經潛入張讓的府中行刺,可惜沒能成功。面對洶湧而來的衛士,曹操揮舞著手戟,從庭堂一路打將出來,讓張府的衛士們竟無法靠近。曹操且戰且退,最後縱身跳出牆外,全身而退。經此一事,曹操的名氣大漲,受到天下名士的交口稱讚。

雖然深受漢靈帝的寵信,但張讓卻是個典型的“兩面派”,眼看著漢家氣數將盡,竟然偷偷地開始跟黃巾軍首領張角暗通款曲,不僅洩露國家機密給對方,並且還允諾替黃巾軍做內應,以幫助後者奪取洛陽。雖然張讓的陰謀被人揭發,但漢靈帝卻只是將他召過來一頓臭罵,卻並沒有進行深究嚴懲,由此可見張讓對皇帝的魅惑之深。

張讓曾被漢靈帝稱為父親,袁紹兄弟殺進宮後,其無奈之下投河自盡

張讓之所以能飛揚跋扈,關鍵在於他能操控漢靈帝,而一旦這個“資本”喪失,等待他的只能是滅頂之災。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少帝劉辯即位,國政則由大將軍何進執掌。何進執政後,聽從部將袁紹的建議,準備率軍入宮剷除所有的宦官,但遭到何太后的阻攔。張讓等人擔憂何進最終會採取行動,索性先下手為強,派人將何進誆進宮中斬殺。

何進遇害後,部將袁紹、袁術兄弟率軍作亂,率兵闖進宮中搜捕宦官,無論老小統統斬殺。張讓等人為阻擋袁氏兄弟的追殺,便劫持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漢獻帝)作為人質,然後想渡過黃河避難,卻發現沒有船隻可以渡河。面對著越來越近的追兵,張讓等人自知大勢已去,便紛紛投河自殺,時在當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