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英國畫報中,6組晚清"盛世"寫實畫,希望歷史不再重來

菜單

英國畫報中,6組晚清"盛世"寫實畫,希望歷史不再重來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己亥雜詩

此詩是清朝內閣中書龔自珍前輩的一首名作,詩人以詩言志,通篇表達著憂鬱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龔自珍生活在晚清,趕上世界格局劇烈變動的時期。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社會的急劇轉型催生出一大批類似龔自珍一樣的愛國文人,

他們憑藉纖弱的胳臂和蒼勁的文筆,向時代發出憤慨的吼聲,只不過再有力的吶喊,也難以喚醒裝睡的人,這便是晚清國人所處的狀態。

英國畫報中,6組晚清"盛世"寫實畫,希望歷史不再重來

那時候,中國的近現代工業尚未起步,通訊、交通、報社都處於萌芽的階段,眾多珍貴的史料沒有得到系統的記錄和儲存。很多文史愛好者想要了解晚清社會的真實面貌,只能藉助那些來華的外國人和雜誌。比如,由英國人赫伯特·英格拉姆和馬克·雷蒙創辦的倫敦新聞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該雜誌之所以有名,與它創辦初期(1842年)曾拿出大量的篇幅來描述晚清有關。本文擷取6組曾刊登於倫敦畫報的圖片,一起回顧180年前所謂的晚清“盛世”。

英國畫報中,6組晚清"盛世"寫實畫,希望歷史不再重來

廣州十三行是清朝閉關鎖國後,唯一開設的海外貿易“榷場”。它到底有多繁華,實在令人難以想象。清史提到過,

廣州十三行承擔著清朝40?稅收

。1757年,乾隆御旨中昭告:不準朝廷與洋人貿易往來,一切外商事務交由廣州十三行負責。這便是歷史有名的“一口通商”。從此,廣州十三行成為唯一的通商口岸。1822年一場大火,十三行付之一炬,四千萬兩白銀和數以萬計的財物毀於一旦。史書記載“

洋銀熔入水溝,長至一二里”

,十三行的富有程度可想而知。

英國畫報中,6組晚清"盛世"寫實畫,希望歷史不再重來

自秦漢時期確立封建制以來,君臣關係中大臣的地位可謂是江河日下。漢朝時,君臣都是席地而坐商議朝政,發展到明清時,大臣跪地奏事還不算,必須自稱“奴才”,

清朝的皇帝似乎也習慣聽到大臣跪在地上,顫顫微微地說“奴才罪該萬死”

。所以,1793年來自英吉利的“中國迷”馬嘎爾尼面見乾隆皇帝時,因為不下跪的問題差點遷怒龍顏。到同治皇帝和光緒時,外國使者非但不用下跪,甚至可以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踮腳”放鬆。

英國畫報中,6組晚清"盛世"寫實畫,希望歷史不再重來

豐島海戰爆發後,清朝僱傭英國商船高升號,滿載1116名清軍,12門行營炮,600噸白銀(價值8800萬美元)火速支援朝鮮牙山灣。行至仁川蔚島南海域附近遭遇東瀛的戰艦“浪速號”,高升號被魚雷擊中,堅持一個多鐘頭,行至朝鮮十八島海域擱淺,船員焚船自毀,全部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和鄉勇,頃刻間說沒便沒了。

高升號的沉沒,標誌著甲午海戰拉開帷幕,更是清朝走向崩潰的開端

。難怪李鴻章會感慨,此國不滅,百年以後,仍是心腹大患。後來果然應驗。

英國畫報中,6組晚清"盛世"寫實畫,希望歷史不再重來

1840年中英通商戰爭中,東印度公司的“復仇女神號”運輸船炮擊中國戰船。該船由東印度公司出資,萊爾德造船廠負責製造,是人類首艘鐵殼的蒸汽戰船。清軍的車輪船在它面前“不堪一擊”,成為海上笨拙移動的活靶子。“復仇女神號”的英勇表現讓全世界看到製造鐵殼戰船的必要性。

這場蒸汽產物與人力產物的對決中,清軍敗得一塌糊塗,近代史由此開啟。

英國畫報中,6組晚清"盛世"寫實畫,希望歷史不再重來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隨即簽訂北京和天津條約。英國克蘭忒爵士提出30萬兩白銀的賠償,作為彌補戰死的英國士兵和戰俘。法軍主將得知後以同樣的理由向清朝索要20萬兩賠款。克蘭忒爵士以勝利者高傲的姿態說,若是清朝不為英國戰俘支付補償,便要洗劫紫禁城。清朝聽說後,迅速作出反應,籌集資金增加人手,連夜給英法士兵補發賠償。

英國畫報中,6組晚清"盛世"寫實畫,希望歷史不再重來

清朝欽差大臣

愛新覺羅·耆英

,曾任兩廣總督兼辦通商事務。此圖為耆英在港島時的盛大場面。圖中是維多利亞城,它原本是個名不見傳的小城,為了歡迎耆英的到來,英國人熱情周到地安排款待,整個維多利亞城比新年更加“喜慶”。耆英最終被朝廷恩賜自縊,原因是他參與皇宮鬥爭、簽訂喪權條約。

英國畫報中,6組晚清"盛世"寫實畫,希望歷史不再重來

老佛爺慈禧面對洋人的到來,又是如何反應呢。她老人家忙著修頤和園,準備將來留給自己頤養天年。

清朝“成也康乾,敗也康乾”

。康乾盛世將清朝,乃至封建社會推向全盛。

那些養尊處優的晚清“愛新覺羅”貴族便想當然以為,生活將一直長治久安下去,絲毫沒有看到所謂盛世,不過是自己的“黃粱一夢”,直到英法將堅船利炮頂在清朝的腦門,晚清才從盛世美夢中醒來

。原本是一副完勝的牌,頃刻間玩得一塌糊塗,實在令人嘆息“真正的盛世不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