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菜單

"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大家好,我們的星河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公元前43年3月15日,kai‘sa在元老院議事廳遇刺身亡。他的屍骨未寒,一個野心勃勃的青年踏著他的腳印從東方(當時希臘、小亞細亞地區)返回羅馬。這個青年就是蓋約·屋大維(公元前63年—前14年)。

"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一、屋大維在羅馬的聲望益增高,引起了執政者安東尼的不安

屋大維是愷撒的甥孫,曾做過騎兵隊長。愷撒在遺囑中收他為義子,並立為自己的繼承人。當愷撒遇難時,他正在亞得里亞海東岸的波羅尼亞城接受訓練。這一段軍營生活,不僅鍛鍊了屋大維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培養了他的軍事才能,加強了他和愷撒將士之間的關係。因此,當他回到羅馬時,許多士兵、平民和被釋放的奴隸從四面八方向他湧來,把他看成自己的希望。

屋大維也利用愷撒的聲望和大量遺產以及豪富親族的支援,收攬人才,擴充實力。當時,屋大維只有19歲,但他的膽略過人,才能卓著,善於利用各種手腕來實現自己的野心。因此,他在羅馬的聲望益增高。

"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屋大維的出現,引起了執政者安東尼的不安。安東尼是愷撤的親密戰友和部將,曾隨愷撒轉戰希臘和義大利各地,戰功卓著,深得愷撒的賞識和重用。愷撒死後,他繼為羅馬執政官,手中握有軍政大權。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他一方面趕走殺害愷撤的兇手布魯圖、略西約等人;另一方面,他又藉口恢復羅馬秩序,血腥地鎮壓了平民暴動,把參加暴動的奴隸全部處死。他以為,透過這些殘酷的手段,就可以穩操羅馬政局,實現自已獨攬大權的政治目的。不料,屋大維卻從東方回到羅馬。他的出現,特別是他的膽略和聲望,使安東尼日夜不安,害怕屋大維成為自己的競爭者。

"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二、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明爭暗鬥,給元老院以可乘之機

為了打擊屋大維,安東尼拒絕給他義父的那份遺產(愷撒遺囑把一部分遺產給屋大維),反對屋大維當選保民官,並利用種種手段威脅屋大維,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當然,屋大維也不會善罷甘休。他利用愷撒的影響,拉攏群眾,煽動人民對安東尼的不滿情緒。結果,有不少人叛離安東尼,投向屋大維。

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明爭暗鬥,給元老院以可乘之機。西塞羅是元老院的頭面人物。這個能言善辯而又會投機鑽營的雄辯家,雖然對屋大維感到憂慮不安,但對安東尼的雄厚實力更是膽戰心驚。公元前44年6月,安東尼不顧元老院的反對,操縱國民大會強行透過決議,委派他在卸任執政官後出任高盧總督。

愷撒生前任命的高盧總督德基穆斯布魯圖斯不肯讓出高盧,安東尼出兵把他包圍在穆提那。元老院大為惱火,立即宣佈安東尼為人民公敵,並決定派兵進剿。但是,當時已無兵力可用。於是,元老院一方面決定將亞得里亞海到兩河流域的東方各行省交給布魯圖、喀西約等人,讓他們在那裡徵兵集資,準備將來同安東尼抗爭;另一方面,元老院又授予屋大維副執政官的權力,讓他出兵穆提那。

"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三、形勢的發展使安東尼和屋大維無法再對立下去

屋大維出於策略上的需要,決定將計就計,暫時和元老院保守派勢力妥協。他利用元老院給他的權力和金錢,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公元前43年4月,元老院和屋大維一起出兵。在穆提那附近,與安東尼展開了激戰。安東尼大敗,被迫退入那旁高盧(在今天法國南部和義大利北部一帶)。但是,穆提那戰事剛一結束,元老院就剝奪了屋大維的軍事指揮權,也不為他舉行凱旋儀式。屋大維多次請求擔任執政官的職務,均遭元老院拒絕。這一切激起了屋大維對元老院的不滿。於是,他率領8個軍團的兵力直逼羅馬城下,元老院表示屈服,選他為執政官。

"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但是,形勢的發展使安東尼和屋大維無法再對立下去。一方面,安東尼和屋大維的部下大多是愷撒的老兵,他們不願自相殘殺,而願聯合起來為愷撒復仇。他們多次出面調停,力促屋大維和安東尼之間的和解。另ー方面,殺害愷撒的陰謀集團已在東方行省聚集了20個軍團的兵力,元老院貴族保守勢力也秘密派遺使者和他們聯絡。事實表明,如果他們不聯合起來,就有被政敵各個擊破的危險。

公元前43年10月,屋大維和安東尼釋嫌修好,結成聯盟,並和高盧總督雷必達在北義大利的波倫亞附近會晤,達成協議,商定建立“三頭政治”,共同執政。這就是歷史上所謂“後三頭同盟”。

"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四、安東尼和屋大維出兵希臘

公元前42年秋,安東尼和屋大維出兵希臘。10月,先頭部隊到達色雷斯的腓力比城,這座古城原名叫達都斯,後來被希臘馬其頓國王腓力比所征服,改為腓力比。腓力比位於愛琴海北岸,離海約有20多公里,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城的東面有一個山峽,名叫薩彼亞山峽,是歐洲通向亞洲的一條重要道路(也是東西交往的必經之地),形勢十分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安東尼的先遣隊就在這裡紮營。

布魯圖、喀西約得知安東尼進軍巴爾幹的訊息後,便急忙率軍離開小亞細亞,進入色雷斯,向腓力比進軍。由於薩被亞山峽已被敵方佔領,無法透過,他們便在當地一個嚮導的帶領下,透過崎嶇的山路,繞道抵進腓力比。腓力比的北面有兩座小山,一個在南面,一個在北面,兩山相距只有兩公里。兩山之間,就是那條通向亞洲的水道。山南是一片沼澤地,一直延伸到海邊。

布魯圖,喀西約看到兩山險要,易守難攻,就在這裡紮下營盤。布魯圖駐守在北山,喀西約防守南山。安東尼、屋大維看到敵方已經佔據有利地形,只好在兩山的西面安營扎賽。這樣,三個軍營就形成了鼎足之勢。

"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五、腓力比戰役

當時,從雙方的兵力來看,大致旗鼓相當。安東尼,屋大維有19個軍團的步兵和2萬騎兵,布魯圖、喀西約也有19個軍團的步兵和13000名騎兵。另外,在裝備和戰鬥力方面,兩軍也大致相同。

本來,安東尼和屋大維打算速戰速決,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因為,在愷撤遇難以後,元老院就已任命小龐培(前龐培之子,屬於元老貴族保守派)為海軍司令,統帥一支龐大的海軍,控制著西部地中海。布魯圖、略西約的海軍將領也率領數百艘戰艦封鎖巴爾幹半島,截斷了安東尼屋大維的海上運輸線,使他們難以從本國取得糧和援兵,長期拖延下去,就會造成被動,甚至有可能陷入絕境。

布魯圖、喀西約也看透了敵方這一弱點,他們吸取老龐培失敗的教訓,採取一種新的策略:長期拖延,避免正面作戰,以飢餓來消耗敵人,待敵人已經精疲力竭之時,戰而勝之。因此,儘管敵方一再挑戰,甚至在營前罵陣,布魯圖、喀西約始終按兵不動。這樣,雙方多日都沒發生戰事。

"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一天,安東尼忽生一計,決定在長著一人多高的蘆葦地中修築一條堤道,以擷取敵人從海上到營地的糧道,並且可以派部隊透過這條堤道,繞到敵人的後方,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為了實現這個計劃,他採用了疑兵之計。每天,他把軍佇列成戰鬥的隊形,並把營中所有的軍旗都豎立起來,遠遠看去,軍旗招展,人喊馬嘶,象要出征的樣子。但在暗地裡,他卻悄悄地派遣一支部隊,在蘆葦地裡,用泥土和蘆葦等修築堤道。這項工程進行得如此巧妙和隱蔽,以致好多天敵人都沒有發現。

不料,這條堤道剛修到第10天就被喀西約發現了。他立即採取對策,派遣軍隊在他的營地到大海之間修了一條南北長牆,把安東尼的軍隊截為兩段。安東尼看到這種情況,勃然大怒,命令長牆兩邊的軍隊夾擊喀西約,逼使敵軍連連倒退。與此同時,安東尼率領全軍冒著敵人陣雨般的投射物衝了上去,迅速佔領喀西約軍營。喀西約大敗,8000人陣亡,他本人逃回腓力比城。他登城遠望,只見城外塵土飛揚,遮天蔽日,自己的軍營已經陷入敵人之手。他不知道此時布魯已經擊敗了屋大維,佔領了屋大維的軍營,他感到絕望,命令他的持矛者把自已刺死。

戰敗喀西約之後,安東尼和屋大維共同對付布魯圖。布魯圖決定堅持既定的拖延策略,任憑敵人叫陣辱罵,只是閉營不出。幾天後,布魯圖的將士忍受不了這種辱罵,紛紛要求出戰。布魯圖出於無奈,被迫應戰。安東尼和屋大維早已等候在軍營外面,一見敵人出營,立即率軍衝殺。布魯圖大敗,退回營地的道路又被截斷,最後,他帶領4個軍團逃到一個山上,希望整軍再戰。但將士們已無心再戰,紛紛要求議和。

"後三頭同盟"的建立: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對立與妥協

面對這種情況,布魯圖萬念俱焚,他說:“如果你們希望和解的話,我對我的祖國就沒有用了”。他感到大勢已去,在絕望中自殺了。他的軍隊全部投降安東尼和屋大維,腓力比戰役就這樣結束了。

戰後,二雄劃分了勢力範圍,安東尼統治東方,屋大維取得了西方的統治權。但是,屋大維的實力和地位已經大大增長了,這對安東尼來說自然是一種極大的威脅。他們各自為了打擊對方,經常進行明爭暗鬥,最後又以兵戎相見。公元前31年,雙方在希臘的西海岸進行最後決戰,安東尼兵敗自殺。從此以後,屋大維獨攬羅馬軍政大權,建立軍事獨裁統治,羅馬共和國最後覆滅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