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悲催的宋國:春秋那麼多諸侯國,為何被黑的總是宋國人?

菜單

悲催的宋國:春秋那麼多諸侯國,為何被黑的總是宋國人?

不知何時開始,有人發現諸子寓言中,關於宋國的成語特別多,特別是貶義的。

悲催的宋國:春秋那麼多諸侯國,為何被黑的總是宋國人?

宋人的寓言故事

在戰國中期以後的諸子百家著作中,如《莊子》《韓非子》等,經常看到一種故事型內容形式。後人根據《莊子》中的《寓言》篇,將它們命名為寓言。

但寓言並不只是故事,而是想要增加道理的生動性和思想說服力,為了取信於人,因此常常用別人的故事(言出於己,俗多不受,故出於外而)。

而在這其中,宋國是出現次數較多的國家。

在《韓非子》中,有兩則是關於宋人的,一個是“重帶自束”中,宋人望文生義,為自己捆了兩重腰帶;另一個是“守株待兔”的農夫;

《孟子》中,記載了“揠苗助長”的宋人農夫;《戰國策》中,“宋人名母”,學成歸來直呼其母名諱,還振振有詞。

《莊子》中的宋人擁有“不龜手藥”,卻只知用來漂洗衣物為生,而客人購買此秘方後,卻敬獻給吳王而得重賞。

還有一個著名的愚人則是在泓水之戰中,因為固守仁義而坐失戰機,最後大敗的宋襄公。

悲催的宋國:春秋那麼多諸侯國,為何被黑的總是宋國人?

可見,在這些故事中,宋人大多是以一種迂腐不堪、墨守成規的“愚人”特徵出現在寓言中,被人恥笑。

那麼,為何宋國愚人特別多,總是被笑話的物件呢?

成王敗寇

事實上,如果我們宏觀的來看,在這些諸子著作中,不止宋人,還有杞人、衛人、魯人、鄭人,都是寓言故事中經常被嘲笑的物件,比如杞人憂天、鄭人買履等。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國家早已滅亡了。

上述的著作中,最早的《孟子》也都成書於戰國中期,而此時,宋國、魯國、鄭國等國家早已被大國所滅。

這些寓言大多是作者為了向當世的君王闡述他們的政治觀點,或者向世人傳播他們的思想學說,或者與其他學派進行百家爭鳴等等。

而剛剛被滅亡、還存在於人們印象中的諸侯國,正好是可以讓人記憶深刻,同時又可以放肆嘲笑的物件,因此宋國也就和這些國家一樣,隨著這些膾炙人口的寓言,成為春秋戰國和後世眼中的笑話了。

悲催的宋國:春秋那麼多諸侯國,為何被黑的總是宋國人?

當然了,即使如此,同為亡國者,宋國似乎有著更多的反面教材,這又是為什麼呢?

非我族類

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點就是,宋國是殷商後裔建立的國家,甚至還保留有很多殷商習俗,換句話說,是“前朝餘孽”。

西周雖然衰亡,諸侯紛紛自立,華夏大地上到處都在破舊立新,但大家都沒有淡化中原文化的優越性,沒有忘記對前朝遺老遺少的批判。

悲催的宋國:春秋那麼多諸侯國,為何被黑的總是宋國人?

關於這一點,不僅僅是宋,還有秦國、楚國甚至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過這種歧視,比如暴秦、南蠻等稱呼,而同樣這些國家之中,被黑得最慘的仍舊是宋國-仁宋、桀宋。

襄公之仁,葬送了宋國爭霸中原的機會和實力,從此淪為二流國家,超晉暮楚。而桀宋更是說明了諸侯們的文化歧視。

戰國是個大爭之世,其他國家都可以兼併小國、蠶食鄰國,為何宋國就只能是被攻擊、蠶食的物件,而不能打幾場勝仗呢?

遍觀宋康王的“罪孽”,無非是好色、不事鬼神等等,要麼是誰都有,要麼是莫須有,說白了,我們強大,可以,你強大,不行!

悲催的宋國:春秋那麼多諸侯國,為何被黑的總是宋國人?

戰國七雄就像是一個核不擴散條約,七國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不允許第八大戰國的崛起,特別是非周室的中原諸侯,中山國如此,宋國也是如此。

至於宋康王的種種罪名,不過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而已,宋國被嘲笑被黑的根本原因就是,它們是殷商後裔。

事實上,宋國甚至是華夏聖賢文化的源頭之一,處於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名家四大學派,以及孔子、墨子、莊子和惠子皆出自於宋國,就連萬世師表孔子,也是商王室的後裔,只不過後來移民魯國而已。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