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13年換了7個皇帝,元朝的皇帝寶座為什麼那麼難坐?

菜單

13年換了7個皇帝,元朝的皇帝寶座為什麼那麼難坐?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從元世祖忽必烈於1271年定國號“大元”到1368年元順帝被趕出北京,前後共經歷了98年。而在這不到一百年時間裡,元朝共出現過11位皇帝。除了第一位皇帝元世祖當政24年,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當政36年外,中間這38年共更換了9位皇帝,更誇張的是從元仁宗病逝到元順帝登基只相隔了13年,皇帝卻換了7個人。如此頻繁的皇位更迭在歷史上也算是一個奇葩現象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元朝皇帝更迭的那麼頻繁?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3年換了7個皇帝,元朝的皇帝寶座為什麼那麼難坐?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公佈《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大元”,至此一個嶄新的王朝成立。新王朝建立以後,忽必烈也很合時宜地在公元1273年立自己的嫡長子真金為皇太子。然而天不遂人願,被忽必烈寄予厚望的真金卻英年早逝,忽必烈不得不經歷喪子之痛。此後忽必烈並沒有從自己的其他子嗣中選擇繼承人,而是將目光放到了真金的孩子身上。

公元1293年,忽必烈將自己曾賜給真金的“皇太子寶”賜給真金的第三子鐵穆爾,間接表明了他的傳位意圖。除此之外,忽必烈還派鐵穆爾鎮守蒙古帝國的故都哈拉和林,讓他撫軍於北邊。鐵穆爾在哈拉和林的這段經歷強化了他與蒙古本部軍民的聯絡,為他後來登上帝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13年換了7個皇帝,元朝的皇帝寶座為什麼那麼難坐?

公元1294年,忽必烈駕崩,鐵穆爾繼承皇位,史稱元成宗。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他在登上帝位後不久就冊立自己的獨子德壽為皇太子。然而德壽早夭,元成宗又沒其他子嗣,因此皇位繼承人出現了空缺。後來元成宗在42歲的時候就病逝了,由於他生前沒有確立正式的繼承人,所以宗室成員們為了能奪得大位不惜使出渾身解數。

在元成宗去世後,左丞相阿忽臺擁護皇后卜魯罕與安西王阿難答監國,並有意讓阿難答稱帝。另一位宗室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右丞相哈剌哈孫不認同皇后的做法,他們趁皇后不備發動大都政變。控制局勢後,愛育黎拔力八達認為自己不足以鎮住各方勢力,因此他率先擁護鎮守和林的哥哥海山為帝。海山得知情況後在元上都登基為帝,是為元武宗。(海山與自己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是前太子真金之孫,元成宗二哥的孩子)

13年換了7個皇帝,元朝的皇帝寶座為什麼那麼難坐?

元武宗因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之後的元仁宗)在自己的登基過程中立有大功,因此冊立他為皇太弟,相約自己的兒子與自己弟弟的兒子相互交替稱帝,此即為“武仁之約”。元武宗去世後,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順利即位,不過他上臺後在繼承問題方面違背與元武宗的約定,立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並將元武宗的長子周王和世琜(後來的元明宗)外放鎮守雲南、次子圖帖睦爾(後來的元文宗)放逐海南島。元仁宗的做法讓武宗舊臣皆感憤怒,因此他們擁護元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叛變,結果雖然和世琜被擊敗,但並未因此喪命,而是逃到了與元朝不對付的察合臺汗國,伺機翻盤。

元仁宗病逝後,元朝統治階層內部又經歷了多輪血腥角逐,在短短13年時間裡竟更換了7位皇帝。直至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登基時,有野心、有實力的宗室都死得差不多了。皇位之爭才逐漸平息。

13年換了7個皇帝,元朝的皇帝寶座為什麼那麼難坐?

總結起來,忽必烈去世后皇位傳承在太子真金的三個兒子後代中交替傳承,先是真金的第三子鐵穆爾為帝,接下來是真金的第二子的兩個兒子及其後代爭奪皇位,中間夾雜著真金長子的兒子及其後代爭奪皇位。短短38年間,元朝先後有9位皇帝輪番登場,關於帝位紛爭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自相殘殺的局面一幕接著一幕。究其根源主要在於元朝的繼承製度存在問題,它一方面想學習中原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另一方面又拗不過蒙古人的傳統習俗,即透過庫裡臺大會來選拔出國家統治者。元朝皇帝在這兩條路線之間左右搖擺,結果就搞成了四不像。

此外,元朝丞相權力極大,有時甚至能影響到皇帝的廢立。而丞相還分左丞相和右丞相,兩邊意見又往往不一致。這又導致皇位之爭更加錯綜複雜。

元朝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鬥爭的結果就是導致元朝統治基礎和實力被嚴重削弱,大家都把心思放在爭權奪利上,自然就無暇治理國家。再加上當時天災頻現,百姓的生活也日益艱難。最終走投無路的底層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參與起義。元朝皇室忙於爭權鬥爭而不自知,等到認真對待的時候卻發現為時已晚,喪鐘已敲響,元朝被推翻已進入了倒計時。

參考文獻:《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