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南明內憂外患之時,孫可望為什麼要發動內戰?

菜單

南明內憂外患之時,孫可望為什麼要發動內戰?

公元1657年,大西軍頭號人物孫可望在貴陽誓師,單方面挑起了針對李定國、劉文秀擁護永曆皇帝的南明內戰。此戰不但使孫可望本人兵敗降清、遺臭萬年,也造成了南明永曆朝廷直接覆滅。那麼作為大西軍雲貴抗清基地的國主,孫可望為什麼要發動南明內戰呢?

南明內憂自不必說,從崇禎帝自縊到1657年,明朝的殘餘勢力僅剩下大西軍、鄭成功、忠貞營(李自成餘部)等,其中以大西軍勢力最強,盤踞雲南、貴州兩省。大西軍尚有軍隊約三十萬,假如能夠同心協力抵禦外敵,清軍也很難覬覦。然而大西軍內部並不和諧。

南明內憂外患之時,孫可望為什麼要發動內戰?

張獻忠去世後,孫可望作為張獻忠四大養子之首,暫時成為大西軍領袖。孫可望想要趁機擁兵自重,既不降清也不助明,李定國曉以大義,才使孫可望不得不遙奉永曆皇帝為君。李定國在廣西、湖南戰場“兩蹶名王”之時,孫可望不僅撤走自己派來助戰的將領,還派軍追殺李定國。李定國被迫攻取廣州,孫可望斷其糧草補給,也是李定國兵敗廣州的原因之一。

在孫可望的內心中,自己作為大西軍的合法繼承人,理應黃袍加身,繼承張獻忠的大西軍皇帝。而且孫可望在大西軍中擁有的兵力最多,貴州全省在他一個人的控制之下,他還靠永曆皇帝的招牌收編了大量南明軍隊,總兵力約20萬。現在李定國、劉文秀擁護永曆皇帝,要他交出國主的權力,聽命於永曆皇帝,這是很難做到的。

南明內憂外患之時,孫可望為什麼要發動內戰?

在自己親隨的策劃與反覆權衡利弊之後,孫可望決定付諸武力,消滅昆明的異己勢力,包括李定國、劉文秀及永曆皇帝。雖然還沒有登基稱帝,但孫可望封手下的馬進忠為嘉定王、馮雙鯉為興安王,其餘皆有封賞。孫可望爵位上不過是南明秦王,給部將封王,無疑是僭越,以鼓勵諸將領打下昆明,自己好登基稱帝。

1657年8月1日,孫可望在貴陽誓師,親自統帥十四萬兵馬平推雲南。由於李定國在兩次攻打廣州之役損兵折將,昆明能夠對抗孫可望的全部軍馬只有三萬多人,雙方在雲南曲靖交水相遇,相隔十里下寨。孫可望軍列營三十六座,望見對面三萬人馬信心在握,並約定八月二十一日對陣,暗地裡趁昆明空虛,命大將張勝率領騎兵七千星夜兼程直取昆明。拿下昆明,李定國軍不戰自亂,果然是老奸巨猾。

南明內憂外患之時,孫可望為什麼要發動內戰?

李定國、劉文秀軍只列三座大營,士兵望見對面人多勢眾、頗有懼色,即使對陣也很難取勝,如果昆明失守,三萬士氣不足的軍隊勢必土崩瓦解。孫可望自以為策劃周密、萬無一失,卻沒有想到部下大多數將領對於南下征討昆明不以為然。孫可望討伐昆明是以臣犯君、師出無名,如果孫可望早早登基稱帝,雖然是叛逆,也算是師出有名。

其次許多孫可望的部將是原大西軍將領,長期與李定國、劉文秀同甘共苦,不願火拼,其中就包括前線總指揮白文選。而南明被收編的將領更是心繫擁立皇帝,包括馬進忠、馬寶等。白文選與馬進忠、馬寶等商議,約定臨陣反戈。白文選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甚至以視察前線軍情為名,親自到李定國營中通報訊息。

李定國、劉文秀對白文選的誠意心存芥蒂,猶豫不決。又收到奉命偷襲昆明的將領馬寶來信,寫明張勝帶領騎兵偷襲昆明,務必速戰速決。李定國因此當機立斷,於8月19日拂曉出營交戰,孫可望揮軍迎戰,李定國軍少難以抵擋,孫可望趁機揮軍前推。白文選情知時機已到,親率五千騎兵衝擊孫可望後營,孫可望營陣大亂,士兵高呼“迎晉王”,晉王正是李定國之爵位,孫可望十幾萬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

偷襲昆明的張勝來到昆明城下,忽見城上傳來李定國捷報,知道孫可望已敗,當即退走。遭遇李定國回救之師,馬寶也在陣後衝擊,張勝亦大敗而走,後被處斬。孫可望大敗之後逃回貴陽,出征時十四萬,迴歸時十五六騎,孫可望:我太難了。孫可望攜家小一路狂奔,所到之處城門緊閉,一個月前還不可一世、妄圖稱帝的國主,此時如同喪家之犬。

孫可望決心出賣雲貴抗清基地,以換取清廷給予的殊遇,儘管孫可望很不講義氣,清廷還是封他為“義王”。可惜清廷踏平雲貴之後,孫可望的價值就沒有了,死期也就到了。孫可望被揭發放債取利,清廷折損其政治權利,1660年孫可望去世,死因不明。但從後來鄭經給清廷的回書中,“以聞見之事如方國安、孫可望,豈非竭誠貴朝者,今皆安在?”,以此來看,孫可望並非善終,清廷對賣主求榮者雖極盡拉攏,卻亦在兔死狗烹時所不齒。

以一國之國主,悍然發動內戰,以致兵敗投降,出賣同胞換取利益。在清廷的刁難下搖尾乞憐,真是自作孽不可活!想要了解更多南明的故事,就加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