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如果韓信聽了下屬的建議,自立為王,能否戰勝劉邦?

菜單

如果韓信聽了下屬的建議,自立為王,能否戰勝劉邦?

前言

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英主任賢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龍鱗。——《卻過淮陰吊韓信廟》

胯下之辱事件的主人公名叫韓信,自幼父母雙亡,僅靠釣魚維持生計,幸好有位老婦人經常幫助他,才不至於餓死街頭。沒想到還是遭到了一群惡人羞辱,當中有個屠夫叫囂著,有膽就拿劍刺我,沒膽量就必須從他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知道自己勢單力薄、寡不敵眾,無奈只能選擇隱忍,當著眾人的面從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

如果韓信聽了下屬的建議,自立為王,能否戰勝劉邦?

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不同,遇到的人也大不相同,在面對一些事情時,必然會有成功的選擇,也會在做出選擇後有所遺憾,如果時光可以回到過去,在面對同樣的事情做出不一樣的選擇,結局也許大不相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這樣一位人物因為自己選擇失誤最終丟掉了性命,他便是韓信。如果韓信當初聽了下屬的建議,自立為王,能否戰勝劉邦呢?

如果韓信聽了下屬的建議,自立為王,能否戰勝劉邦?

歷史上像周瑜、韓信這些人物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後世的人們談起難免替他們感到可惜,如果他們當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結局或許會很完美。韓信是位用兵奇才,楚漢時期,群雄爭霸,在他的作戰指揮下,使得處於劣勢的劉邦可以完勝項羽。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奇才結局卻並不美好,倘若韓信當初採納了下屬的建議,不當劉邦的下屬,而是自立為王,是否可以涅槃重生呢?

如果韓信聽了下屬的建議,自立為王,能否戰勝劉邦?

據相關資料記載,韓信的下屬四次相勸,讓其不要再屈居劉邦之下,建議他自立為王。第一次勸說是在楚漢時期,各路梟雄四起,韓信那時擁有十萬精兵,屬於劉邦手下一名大將,有人為他謀劃表示將軍手下精兵眾多,更有屬於自己的戰地,何不自立為王,與項羽聯手滅掉劉邦後再與項羽分天下。這個意見聽起來是不錯的,然而韓信念在劉邦對其有知遇之恩,不假思索便拒絕了。

如果韓信聽了下屬的建議,自立為王,能否戰勝劉邦?

第二次勸說已經到了楚漢爭霸的末端,劉邦此時已佔據有利地位,集中兵力攻打項羽。此時又有人跟韓信提到,建議韓信藉此機會獨立,在用兵之際來要挾劉邦,可以為自己獲得不少好處。顯然韓信對此次勸告也未上心,他認為即使劉邦奪得天下後也不會虧待自己,不能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此他再次拒絕了謀士的建議。

如果韓信聽了下屬的建議,自立為王,能否戰勝劉邦?

第三次勸告時,劉邦已經完敗項羽,正準備建立屬於自己的國都。此時謀士對韓信說道,劉邦上位後不會讓這些功臣平分天下,勢必會為了一己之私,剷除功臣。後來的事態發展也確實證明了謀士的想法,劉邦在國都穩定後,便開始使出各種手段與理由剷除異姓王,但韓信仍然盲目相信劉邦是位仁義的君主,不會做出這等小人之事,自信的他毅然決然的拒絕了謀士的建議,完全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

如果韓信聽了下屬的建議,自立為王,能否戰勝劉邦?

第四次勸說,劉邦已經開始著手鏟除異姓王,謀士們非常著急,他們很清楚韓信地位難保,要想明哲保身必須反抗。奈何他們一起去勸告時,韓信態度依舊沒有改變,非常堅定的相信劉邦不會懷疑自己。根據史學資料來看,劉邦的確沒有親手處置韓信,然而實際上沒有他的應允,他人也不敢對韓信下手,間接上韓信仍然是劉邦為了剷除異姓王的犧牲品。

如果韓信聽了下屬的建議,自立為王,能否戰勝劉邦?

如果當初韓信可以聽得進去下屬的勸告,自立為王,真的能夠打敗劉邦嗎?據資料記載,劉邦在兵力空虛時期,僅分配給韓信兩千人,短短時間內,韓信憑藉自身的努力迅速將軍隊發展至三十多萬,可見劉邦當時的號召力並沒有韓信大,若韓信自立為王,跟隨他的人自然不在少數。

尤其是韓信成功攻下齊國,討要齊王的位置,劉邦很不滿意,卻因為忌憚韓信的兵力,不敢對他輕舉妄動。這就足以表明韓信的能力,一旦他謀反,以劉邦的情況未必能贏。劉邦在還未與項羽交鋒時,僅擁有二十餘萬的兵力,此時的韓信兵力就已達到三十餘萬人,他的能力確實超群。

結語

以韓信的結局來看,若他那時聽從下屬的勸告能夠自立為王,勝算還是有的,但劉邦除了韓信之外,還有張良、蕭何等多名大將,韓信若帶兵謀反,風險不可謂不高,除了他本身注重情義之外,這或許也是他考慮最多的方面,畢竟謀反實屬不道德的行為,即使自身號召力不錯,也難免會發生其他變數。韓信最終沒能參透事件發展的規律,伴君如伴虎,既不選擇往前進也不選擇向後退,把自己恰恰放在了最危險的位置,韓信的愚忠沒能給他一個完美的結局,不禁令人唏噓。

參考資料:《卻過淮陰吊韓信廟》《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