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宋禮:奉朱棣之命重開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從此成為明朝漕運主幹線

菜單

宋禮:奉朱棣之命重開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從此成為明朝漕運主幹線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需要把江南的糧食等大宗物資源源不斷地運至北京,京杭大運河長達近一千八百公里,連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明朝北京以生存的生命線,而大運河關鍵河段會通河的疏通是由工部尚書宋禮主持完成的。

宋禮,字大本,出生於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比明成祖朱棣小一歲,是河南永寧(今洛寧縣)人。

宋禮:奉朱棣之命重開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從此成為明朝漕運主幹線

洪武年間,宋禮以國子生的身份被擢升為山西按察司僉事,後來因事獲罪被降為戶部主事。

國子學是明朝的最高學府,洪武十五年改為國子監,成績優異的國子生可以直接被朝廷授予官職。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封宋禮為陝西按察僉事,不久,宋禮再次因事獲罪被降為刑部員外郎。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讓宋禮處理禮部事務。因為處事幹練,宋禮被提升為禮部侍郎。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宋禮被封為工部尚書,此時宋禮四十三歲。

宋禮:奉朱棣之命重開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從此成為明朝漕運主幹線

在任期間,宋禮曾經奏請向耕種屯田的農戶提供耕牛和糧食種子,還曾奏請把犯罪卻無法用勞役抵償其罪的人遷徙到北京,落戶為民,都得到批准。

永樂七年,宋禮的母親去世,朱棣下詔讓宋禮不必丁憂,留在京師繼續處理政務。

永樂九年,朱棣下令重開會通河,會通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關鍵河段。

元初的運河運輸基本上利用隋朝時開鑿的南北大運河,將江南的錢財、糧食等物資運至大都,水陸並用,河道曲折,不太方便。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元世祖忽必烈採納壽張尹韓仲暉的建議,下令開鑿從東平路安山至臨清的會通河,引導汶水北流集中於臨清御河,使之成為漕糧轉運的水道。會通河從此成為連線海河支流衛河與淮河支流泗河之間最近的路線。

宋禮:奉朱棣之命重開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從此成為明朝漕運主幹線

然而,此時大運河的多數河段河岸狹窄而且河水較淺,運輸量有限,因此元朝主要走海路運輸大宗物資。

明朝洪武年間,朝廷向遼東、北平運輸糧餉,也都是使用海運。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黃河在河南原武縣決口,漫過安山湖,會通河泥沙淤積,濟寧至臨清之間的運河無法通航。

永樂四年,朱棣開始營建北京,物資運輸同時使用海運與河運。

海運風險重重,路途遠,途中損耗巨大,而河運的路線,從長江、淮河抵達陽武,徵用山西、河南的丁壯,在岸上用繩子拉船前進一百七十里,進入衛河,途經八個遞運所才能到達,百姓勞役負擔沉重。

宋禮:奉朱棣之命重開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從此成為明朝漕運主幹線

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濟寧州同知潘叔正上奏:“會通河四百五十多里,其中三分之一淤塞,請求疏通魯橋至臨清的運河”。

為了恢復運河航線,確保漕運暢通,朱棣採納了潘叔正的建議,讓宋禮與刑部侍郎金純、都督周長一起疏浚治理。

當時最關鍵的問題是會通河缺乏水源。

元朝當初開鑿會通河時,在汶河修築堽城壩,把汶水引入洸河,洸河在濟寧透過會源閘流入運河。可是南旺的地勢比濟寧高五米,洸河匯入運河後,難以北流至南旺運河,導致運河水源不足。

如何把汶河的水全部引入運河,為運河提供充足水源?

宋禮:奉朱棣之命重開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從此成為明朝漕運主幹線

宋禮沿著運河微服私訪,在汶上縣遇上鄉官白英。白英是一位民間水利專家。

宋禮採用白英的建議,挖掘小汶河,在大汶河修築戴村攔河壩,橫亙五里,阻止汶水流入洸河,使大汶河水全都透過小汶河流至運河水脊南旺,使會通河得到充足水源,從而提高航運量。

南旺鎮地勢高,是會通河道的最高點,白英建議把南旺鎮作為分水點,也就是“水脊”,運河的水在南旺一分為二,十分之四向南流至徐州、沛縣,十分之六向北流至臨清。

與此同時,在南旺修建分水閘,把安山、南旺、馬場、昭陽四個天然湖泊修建成沿運河的水櫃,同時挖掘水渠,把運河附近的泉水全都引入水櫃,隨時補充運河水源。

宋禮:奉朱棣之命重開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從此成為明朝漕運主幹線

此外,還設定水閘,以調控水位,從分水北至臨清共九十尺,設定十七個水閘,到達衛河;從分水南至沽頭共一百一十六尺,設定二十一個水閘,到達淮河。

宋禮秋天回京後,又奏請疏浚東平東邊沙河的淤沙,修築攔河堰,使之流入馬常泊,匯入會通河。

朱棣又採納工部侍郎張信的建議,讓興安伯徐亨、工部侍郎蔣廷瓚與金純一起疏通黃河賈魯河故道,把黃河水引至塌場口,與汶水匯合,經過徐州、呂城流入淮河。

永樂十年,御史許堪上奏說衛河發生水患,朱棣讓宋禮前去治理。

宋禮奏請在魏家灣開挖兩條支河,使河水洩入土河,又在德州西北開完一條支河,使河水洩入黃河舊道,流至海豐大沽河匯入大海,朱棣下令秋收後開工。

宋禮:奉朱棣之命重開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從此成為明朝漕運主幹線

宋禮回京後向朱棣進言道:“海運途中經歷重重艱險,每年海船都有損壞,有的海船在運輸過程中沉沒。官府修補海船,迫於期限要求,大量攤派,百姓飽受其苦,而修補後的船隻也不堅固。一艘海船用一百個人運輸一千石糧食的費用支出可透過大運河運輸四千石糧食,需要二十條河船,每條船十個人,這樣一比較,利弊十分明顯。把鎮江、鳳陽、淮安、揚州、袞州的一百萬石糧食,透過大運河可一次運至北京,如果走海路則需要三年兩次運輸”。

不久,平江伯陳瑄治理長江、淮河各條支流的工程,也相繼完工,從此運河運輸更加便利,透過大運河運輸的糧食也越來越多,永樂十三年,朱棣下旨停止海運。

宋禮:奉朱棣之命重開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從此成為明朝漕運主幹線

京杭大運河從此重新暢通,成為溝通南北經濟的大動脈,明朝運河每年的漕運量高達400萬石,宋禮功不可沒。

起初朱棣下令營建北京,讓宋禮到川蜀選取木材,大運河治理完成後,宋禮再次奉命入蜀採辦木料。回京後,宋禮積勞成疾,朱棣下令免除宋禮上朝參拜,有事讓工部侍郎代為上奏。永樂二十年,宋禮卒於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