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菜單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王朝之初,皇位繼承和傳遞屢屢出現偏差。明初的靖難之役,更是將皇位爭奪的血腥展現得淋漓盡致:作為藩王的朱棣,竟然靠武力,篡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經過電視劇和文化媒體的傳播,有很多人說,朱標死後,朱棣才是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皇位繼承人,朱允炆實際上並不令朱元璋滿意。那麼,到底朱允炆和朱棣,誰才是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呢?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一、嫡長子繼承製

為了維護君臣秩序和皇室威嚴,王朝的統治者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繼承製度體系-嫡長子繼承製度。為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君主們做立長和立賢的選擇時,往往更加中意於立“長”,這種制度幾乎已經演變成一種定製,違背它的風險很大。如果皇太子死在皇帝的前面,是否選擇嫡長孫,就要跟國家的形勢、嫡長孫本人的年齡和能力有關了。

朱元璋之前,歷史上不乏長孫即位的案例。

南齊永明十一年,武帝蕭賾的太子蕭長懋去世,蕭賾幾乎毫無猶豫的立了嫡長孫蕭昭業。金大定二十五年,世宗完顏雍的太子完顏允恭去世,完顏雍同樣立了允恭之子完顏璟為皇太孫,是為金章宗。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死於至元二十二年,忽必烈同樣選擇了真金第三子鐵穆耳,而不是真金的兄弟們。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由此可見,皇位的歸屬問題上,皇帝們往往傾向於長孫而不是太子的兄弟們。

況且懿文太子朱標死時,嫡長子朱允炆已經15歲,表現非常孝順。朱標生病時,朱允炆晝夜不離左右。朱標死後。朱允炆哀痛非常,竟至於消瘦,連朱元璋也感動了,安慰他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一個晚年喪子的老皇帝,和一個少年喪父的孫子,一句“顧不念我乎”讓我們看到了朱元璋的慈愛。王朝崇尚以孝治天下,朱標生前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而仁孝的朱允炆讓朱元璋看到的朱標的影子。既是第一繼承順序,又有賢德,朱允炆自然成為朱元璋的主要考慮物件。

(太祖)御東角門,對群臣泣。翰林學士劉三吾進曰:皇孫世嫡,富於春秋,正位儲極,四海繫心,皇上無過憂。高皇曰:“善”。(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庚寅,立為皇太孫。(明史紀事本末)

朱標死於洪武二十五年八月,而朱允炆立於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可見朱元璋對朱允炆十分滿意。在立朱允炆前後,以及洪武二十五年到洪武三十一年這段時間,各類史籍中幾乎沒有朱元璋對朱允炆有所不滿、想立朱棣為太子或朱棣超出其他諸王的賞賜恩寵等記載。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朱元璋是一心一意的要扶立朱允炆,並沒有想要立朱棣的想法。然而,此時朱元璋已日漸垂暮,朱元璋有沒有那個時間再來扶立一個皇太孫呢?

二、皇太孫朱允炆

朱元璋是個認死理不回頭的強權人物,既然選擇了,他就會貫徹下去。為了保證朱允炆順利繼位,朱元璋主要採取了兩方面出的措施:

一、讓朱允炆儘快參與和熟悉政務。

初,太祖命太子省決章奏,太子性仁厚,於刑獄多所減省。至是以命太孫,太孫亦復佐以寬大。嘗請於太祖,遍考禮經,參之歷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條,天下莫不頌德焉。(明史·卷四)

翻譯過來就是,太子朱標性情仁厚,在處理邢獄型別的奏章時,大多都會寬免。朱允炆立後,處理這類事件仍然以寬大為懷。朱允炆還根據歷朝歷代的刑法和禮經,向朱元璋建議,刪減了73條洪武律中偏重的刑罰。

這些記載說明,洪武晚年,朱允炆大量參與到朝政處理和法律制定中來,並表現出了德孝仁厚的一面,得到了士大夫的廣泛認同(天下莫不頌德焉)。這些事也說明,朱元璋對朱允炆是滿意的,並且願意讓他的名聲傳播出去。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二、大肆屠殺功臣宿將,防止尾大不掉。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往往英明神武的皇帝都喜歡仁孝的繼承人,因為他們知道國家政策不能一直保持太嚴或太寬。但是仁孝之君往往難以駕馭驕兵悍將,因此皇帝重要採取措施來保證新皇帝的恩威能夠駕馭他們,這也是一件很考驗水平的事情。

然而,朱元璋的時間不多了,為了更好的保證這一點,朱元璋採取了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殺!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本身確有其事,兩人之死也不足為惜,然而,因兩案牽連的眾多功臣宿將卻是有些連莫須有的罪名都沒有。大將中馮勝、傅友德、王弼,功臣李善長等僅剩的功臣在朱元璋晚年被賜死,大儒宋濂死於流放途中,有些人明史中連罪名都沒有記載。洪武初年的公侯中,除了死在胡藍之案前面的徐達、常遇春等人,略有點名氣的僅剩湯和告老還鄉得以善終,可見朱元璋猜忌之甚。這也是朱元璋晚年最大的汙點之一。同時可以看到,朱元璋甘願背上暴虐的罪名,也要為朱允炆掃清障礙,可見朱元璋扶持朱允炆之堅定,並無猶疑。

三、朱棣的軍功

洪武三年,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之後的幾十年中,朱棣與朱元璋其他成年的親王一樣,一直在就藩地,逢年節進京朝見,並無過分的恩賞。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如果洪武朝的親王都在京中,那麼朱元璋倒也不是不可能擇賢而立。但是,從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命第二子秦王朱樉就藩西安起,直至洪武十八年,成年的皇子們幾乎都被朱元璋遣送就藩。到洪武二十五年,就藩的親王已達十位,後世著名的“九大塞王”大約有六位已經在帝國的邊境上建立了他們的王府。任何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都會有全盤的考慮,如果朱元璋真的想讓朱棣入主東宮,那麼其他的其他親王們,特別是年長的秦王和晉王,肯定會有所不滿。明初的親王們手裡可是實打實的野戰部隊。

當然,如果鐵了心要立朱棣,削藩未嘗不是一種途徑。不是沒有人向朱元璋提過。然而對大臣極不信任,又要面臨北部軍事壓力,朱元璋對藩王們甚是倚重。葉伯巨曾為此進言,結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讓燕王入主東宮,於禮不合;又需要安撫其他眾多藩王,甚至削奪他們的兵權。對於朱元璋來說,實在找不出理由立朱棣為儲。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朱棣之所以被認為是皇位的理想繼承人,大多是因為他後來登基為帝,文治武功突出。實際上,正因為他是後來的明成祖,繼位之後他多處篡改歷史,同時後人也放大了他即位前的功績。

(洪武)二十三年春正月丁卯,晉王、燕王棣帥師徵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徵虜前將軍潁國公傅友德等皆聽節制。三月,燕王棣師次迤都,咬住等降。

洪武二十四年,燕王棣督傅友德諸將出塞,敗敵而還。

洪武二十六年,馮勝、傅友德備邊山西、北平,其屬衛將校悉聽晉王、燕王節制。詔二王軍務大者始以聞。洪武二十八年,燕王棣帥總兵官周興出遼東塞。

洪武二十九年,燕王棣帥師巡大寧,燕王敗敵於徹徹兒山,又追敗之於兀良哈禿城而還。(明史·太祖本紀)

這些記載表明,洪武二十三年起,朱元璋對朱棣頗為器重。的確,洪武二十三年那次征討,朱元璋發現朱棣的軍事才能相當不錯。洪武晚年,名將凋零,朱元璋大力重用朱棣進行過數次征討,頗為倚重。洪武年間,諸王中唯朱棣軍功最為顯赫。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然而,這背後,乃是朱元璋可以培養的結果,且並不只有朱棣一個(太祖欲諸王知軍旅),還有其他許多親王,比如上面提到的晉王。

洪武九年,命秦、晉、燕、吳、楚、齊諸王治兵鳳陽。洪武二十四年,五月戊戌,漢、衛、谷、慶、寧、岷六王練兵臨清。洪武二十六年,三月辛亥,代王桂率護衛兵出塞,聽晉王節制。洪武二十八年,周王橚、晉王、率河南、山西諸衛軍出塞,築城屯田。(明史·太祖本紀)

前文提到,朱元璋晚年大力屠殺功臣宿將,為了保證帝國的邊疆安全,朱元璋大力的培養諸王的軍事才能。最早的記錄是洪武九年,看來朱元璋死早有準備。同時,諸王著重的都是邊防軍功,並無任何朝職。洪武年間曾規定,武臣禁止干預民事。因此,諸王並沒有政務能力方面的培養,也看不出他們治政能力的強弱。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因此,朱元璋只是想讓朱棣好好做他的藩王,守好大明帝國的北部邊疆而已,絲毫沒有讓朱棣入主東宮的意思。

那麼晚年的朱元璋是不是有所動搖呢?洪武二十九年,重定諸王見東宮儀制,朝見後於內殿行家人禮,以諸王皆尊屬也(明史·卷四)。關於這次朝見,《明史·志第二十九·禮七》中有著向西的記載:二十九年,詔廷臣議親王見東宮儀。諸王來見,設皇太子位於正殿中,設諸王拜位於殿門外及殿內·····相見禮畢,敘坐,東宮正中,南面,諸王列於東西。

可以看出,最晚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已經為朱允炆和親王們定好了君臣名分,且扶立朱允炆之心愈發堅定,毫無動搖。

四、明成祖朱棣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

朱元璋在遺詔中說,諸王臨國中,無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惟護衛官軍聽王。明史中記載,朱棣曾自北平入奔喪,聞詔乃止。明史紀事本末中記載,不讓諸王入京這一點,讓諸王頗為不滿,認為是朱允炆的謀臣齊泰離間諸王和朱元璋。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然而,實際上說明,朱元璋死前,已經形成了一個諸王強勢、中央不安的局面,而且諸王們仗著權勢和地位十分的不安分。

因此,這些手握重兵又不安分的叔父們,對建文帝來說如芒在背。削藩進行的太過草率和急躁,並沒有考慮過手握重兵的諸王的反應,因此沒有太多的應急措施和備選方案。

即使如此,靖難之役中,朱棣收服了寧王朱權的朵顏三衛,還多方募兵,總兵力卻總是保持在數萬人而已。朱允炆佈置在前線的軍隊一直不低於30萬。因此,建文年間,並未到中央弱而藩王強的地步。也說明了,朱元璋事實上的安排都是傾向於朱允炆的,並沒有有所猶豫,對朱棣和朱元璋兩手安排。

然而,朱允炆將大軍都放在了前線。朱元璋晚年的屠殺,多多少少讓大臣們有些寒心;朱允炆又因為儒家的教導,御下嚴厲無恩。因此,朱允炆身邊很多人並不心向建文帝。這才有了朱棣直搗南京,篡位成功。

深度: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到底是朱允炆,還是朱棣?

從朱元璋的種種表現來看,朱元璋自始至終都堅定的要扶持朱允炆為皇儲,併為了培養朱允炆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從那份遺詔來看,他有理由相信朱允炆能夠繼承好他的大明帝國。然而朱允炆還是隻學到祖父的皮毛,未得其精髓,終至失位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