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再談西周帝國的集權制是如何瓦解的?

菜單

再談西周帝國的集權制是如何瓦解的?

再談西周帝國的集權制是如何瓦解的?

昨天我們聊到西周帝國的集權制是如何瓦解的?我們談到了井田制,談到了分封制,更談到了西周禮樂。這些都對,只是昨天的討論或許還不夠深刻,今天我們繼續往深裡分析分析。

分封制,是上層建築的問題,大致與底層的百姓關係不大。分封的既得利益者,也都是那些高層的貴族子弟和功臣子弟們。因此,分封制後來呈現出來的問題,就是上層建築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天子的命令諸侯不聽了,諸侯的命令權臣不聽了,思想的大混亂實際上就是從這個事情上產生了萌芽的。

再而就是井田制,這個事情就不只是上層建築的問題了。井田制的推行,可以說關係到了整個王朝的經濟社會發展。

經濟上,因為西周帝國整體還是一個農耕文明,於是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國家稅收的最大依靠就是土地。

社會上,天子、諸侯乃至諸國庶民子弟們,大多就依靠土地來得以生存。但上層建築的那些人,大多是享樂者,而庶民子弟則是被完全的捆綁在土地上,日夜耕作,年年歲歲。

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種情況。那便是兩年不斷的戰爭,剛開始春秋時代的時候,戰爭還不算頻繁,而且打仗的事情還有很多複雜的程式,比如要“尊王攘夷”,就是打仗之前還要向周天子報告以後才能發兵。但是到戰國以後,戰爭頻繁起來,所謂向周天子報告的這種事情,很可能就成為了一種笑話了。

戰爭破壞的是什麼呢?其實戰爭破壞的就是“禮樂”。不管是分封制,還是井田制,實際上其背後的理論依據都是這個東西。“禮樂”說規範的就是國家的行為,還在規範天子的行為,也在規範諸侯的行為,更在規範臣民的行為。戰爭破壞了這個東西,於是整個國家和社會也就亂套了。

國家和社會亂套的最大後果,就是導致了帝國集權制的徹底崩潰。

周天子對於這種情況採取了什麼措施呢?這個問題對於周天子而言或許本身就是個很大的問題。為什麼呢?其本質可能還是在“禮樂”。“禮樂”的條款沒有後來的刑法條款那麼細緻,“禮樂”的更大作用是約束,而非是制裁。整個“禮樂”體系之中,真正有所謂制裁的就是對外族和反叛勢力的戰爭。可是,戰爭能解決所有問題嗎?當然不能。

對於一個集權統治的國家而言,這樣的問題可謂是致命的。周天子對於那些不聽召喚、不尊禮樂的諸侯們,最大的方法就是責罰。春秋之時有個周天子叫周桓王,破天荒的發動了對親族封國鄭國的戰爭,結果是什麼呢?結果就是被鄭莊公打敗了。

打敗了怎麼辦?打敗了就要受到懲罰,而天子因為諸侯的問題而受懲罰,這本身就是對“禮樂”的違背。周桓王受到的懲罰是什麼呢?周桓王主動把自己的太子送到了鄭國當人質,這可謂是千古大笑話了。

天子某種意義上代表的就是集權,天子受到了懲罰,所謂集權就受到了嚴重打擊。因為天子的權力被稀釋掉了,諸侯們的權力卻越來越大。原有的天子為尊的格局就徹底動搖了。

周天子的集權動搖了,可是這並不代表集權就此消失。事實上,集權主義經過了春秋戰國時代,發生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本質上說是有進步意義的。那便是整個國家的執行和管理機制上,出現一種新的東西,那便是法。禮樂配合法,成為後世集權主義的標配元素。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