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菜單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凡長城有五利:罷遊防之苦,一也;北部放牧無抄掠之患,二也;登城觀敵,以逸待勞,三也;息無時之備,四也;歲常遊運,永得不匱,五也——《資治通鑑》

長城和古羅馬聯絡到一起確實有夠魔幻,因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或許已經習慣了“中國長城”這樣的印象,換言之長城已經成為代表中國的一個特殊符號,就像熊貓一樣。不過天下之大,無所不有,在歐洲其實也是有長城的,只不過比起中國長城來說顯得並不怎麼出名和完整。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這就是古羅馬長城體系,這道分佈在不同地區的長城防線構成了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在某些重點地區設防以保護它們高達50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和羅馬人民。

日耳曼長城:Z字形的歐洲防線

日耳曼長城又或曰德國長城,這是由於日耳曼長城大部分都分佈在德國境內,另一方面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最北端的領土大概就在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古時候的帝國王朝對於邊境和國界並沒有明確的概念,在早期歷史上,羅馬帝國對邊境的經營主要是依靠他們發達的道路系統和軍團。

羅馬帝國擁有相當發到的道路系統,在帝國的四周以及勢力所能觸及的地方,羅馬人圍繞著帝國修建了長達7。8萬公里的羅馬道路體系。這個發達的道路體系無疑拉近了羅馬行省之間的距離,使得軍隊更夠擁有更高效的機動性,以更快的速度將軍隊投送到目標地區。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地鐵式”的羅馬道路系統結構圖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而在邊境,起初羅馬人依靠這套道路體系和軍團結合的方式承擔起了守護邊境安全的重擔,這些羅馬軍團在這條道路體系的主幹道或節點處營建軍營,定期進行移動巡防,既完成了軍隊的訓練任務,又完成了邊境的維護工作。這是由於早期羅馬帝國面對的敵人只是一些並沒有形成規模的部落反抗。

譬如早期羅馬在對日耳曼地區的征服過程中,由於日耳曼人尚還是十分鬆散的部落時期,因此羅馬帝國一度征服了日耳曼地區,將自己的邊境擴張到易北河。不過,由於羅馬帝國無力派出軍隊佔領日耳曼地區,雙方之間只能簽訂一種強制性的條約依附關係。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日耳曼人的崛起是意識到要擊敗羅馬人必須擁有更精良的武器和一個聯盟式的大部落,這是羅馬人和日耳曼人力出現轉變的一個時期。由於日耳曼部落聯合到一起形成聯盟,於是羅馬帝國曆史上出現了最屈辱的一次失敗。在公元9年的時候,屋大維派出三個羅馬軍團近三萬人的部隊遠征日耳曼,戰爭的結果卻是在那場著名的“條頓堡森林戰役”中以羅馬人的全軍覆沒而告終。

屋大維得知戰事失利的訊息後,接連幾天的時間裡都在呢喃自語:“瓦盧斯,瓦盧斯,你把我的軍團還給我!”

條頓堡森林戰役以後,羅馬帝國和日耳曼人的邊界維持在了萊茵河~多瑙河一帶,而日耳曼人以後更是大規模的南下入侵羅馬帝國的邊境。僅憑藉以前的道路體系和軍團作戰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防禦日耳曼人入侵的作用,於是“日耳曼長城”就這樣應運而生。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日耳曼長城是利用萊茵河與多瑙河的走向人工+天然的模式來修建的,因此這也是它為什麼會出現Z字型的走向。這也導致比起羅馬帝國在不列顛島上修建的哈德良長城來說,日耳曼長城顯得更為簡陋,雖然它的長度達到五百多公里,在萊茵河段工事最初是用木柵欄、帶狀土地和木質瞭望塔組建起來的,而不是全部都使用石磚結構。

在數百年的時間裡,超過兩萬名羅馬士兵修建了這個長城,在某些地段修建了城牆,但更多的是用木柵欄取而代之,並修建起每隔四百米左右一座,總數超過九百多座的瞭望塔,沿線分佈駐紮著120多個軍營。這些軍營類似於要塞,在軍營裡面是指揮所以及士兵駐紮所在,配套有完善的宿舍、澡堂和醫院設施。

實際上羅馬人之所以只是採取簡單的材料來修建這道長城,並非是希望一勞永逸的把日耳曼人抵擋在萊茵河以北。中國的長城並非一開始都是採用石磚,明朝以前很多朝代修建的長城都是簡易的夯土+石塊,這是因為長城的修建實際上是降低日耳曼人或遊牧民族襲擊邊境的機動性,尤其對於騎馬的遊牧民族來說,一條可能並不算十分堅固的長城就足以把它們擋在邊境外面而無計可施。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日耳曼長城德國段遺址

而防守方只需要以點+線的方式就能完成對邊境的防守任務,比起沒有長城,修建長城必然會讓遊牧民族侵擾邊境的機會變得更加困難。同樣,羅馬人沿著萊茵河與多瑙河修建的長城,憑藉天然的河道防禦和簡易的人工軍事防禦工程,就能最大限度發揮防禦日耳曼人的目標和作用。

因此看待長城的用處實際上並非是看它有沒有一勞永逸的把敵人擋在城牆外面,而是降低敵人頻繁襲擊的困擾,同時彌補應對遊牧民族超高的機動性時自身的不足。從公元三世紀開始,羅馬帝國開始由盛轉衰,帝國內部陷入混亂之中,疲於應付內部的紛爭導致羅馬帝國無力應付邊境的防務,於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羅馬帝國的“線式防禦”開始轉變為“縱深防禦”。

防禦的重心從邊境轉移到了帝國內部,這種防禦措施是依靠帝國內部大量的城堡和軍事據點進行相互配合,即便敵人攻破邊境城牆後還要面對帝國內部佈防的大量軍事要塞和軍團。這一點實際上在中國也有所體現,在外圍依靠長城作為第一道防線,內部則以城牆作為第二道防線。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日耳曼長城遺址

羅馬帝國的衰落和日耳曼民族的大遷徙,使得日耳曼人最終還是突破日耳曼長城進入羅馬地區,最終日耳曼長城逐漸被廢棄,而羅馬帝國也在日耳曼人的折騰和自身的衰敗下走向分裂。

哈德良長城:橫斷英倫的兩條項鍊

羅馬人對不列顛群島的遠征始於凱撒,他在公元前54年左右兩度帶兵攻打不列顛,但都沒有取得成功。直到公元43年,在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的攻打下,英格蘭最終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羅馬帝國對不列顛的征服大約止步於英國泰茵河附近,而北部的蘇格蘭並沒有被納入帝國統治之中。

這導致在哈德良皇帝下令修建長城的時候,羅馬帝國在英格蘭的統治時常面臨著來自於蘇格蘭的攻打。奇怪的是,在以擴張帝國領土為聞名的圖拉真統治時期,羅馬帝國似乎無心將自己在不列顛島上的勢力向北推進。在哈德良即位之前,羅馬帝國在圖拉真的手中以積極的擴張策略而達到巔峰。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上)安敦尼長城(下)哈德良長城

這位皇帝一心想要重現亞歷山大大帝的榮耀遠征印度而無果,在他去世後,他的養子哈德良即位。後者是和他的執政觀念截然不同的人,即位後的哈德良皇帝放棄了圖拉真時代的擴張政策,開始採取休養生息的防禦姿態。

這個政治觀念讓他在公元122年巡察不列顛的時候決心修建一道橫斷不列顛的長城,以阻絕蘇格蘭人對英格蘭的侵擾。這一工程當年就開始動工,最終在六年的時間裡動員三個羅馬軍團完成了這一長達120公里的軍事防線。

它東起泰恩河口,西抵索爾韋灣,完完整整的橫斷不列顛。這是一條遠比日耳曼長城更牢固的防線,高約4。5米,寬約2。5~3米,動用了超過75萬立方米的石頭,南北兩側挖建有三米深九米寬的壕溝,在南壕溝之間兩側又有一道堤壩,在城牆和堤壩之間有一條軍事通道。城牆之間每隔一羅馬裡修建有一座能夠容納六十人的裡堡,而裡堡和裡堡之間又有兩座瞭望塔。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此外在裡堡之外又有一座大型要塞,能夠容納500~1000人計程車兵,裡面修建有醫院、指揮部、營房和糧倉,整條防線上一共修建有十六座大型要塞,沿途分佈著超過一萬名羅馬士兵。到了繼任者羅馬皇帝安敦尼·庇護時代,羅馬人將自己在不列顛的領土向北推進到了克萊德河一帶。

在公元142年的時候,這位皇帝又下令修建了一條東起福斯河灣,西到克萊德河灣,全長60公里的安敦尼長城,標誌著羅馬帝國的疆域在不列顛島上的進一步擴張。兩條長城修建完畢後,同時也標誌著古羅馬長城防禦體系最終完成,由日耳曼長城、哈德良長城和安敦尼長城共同組建起羅馬帝國的長城防禦系統。

而在不列顛島上的兩座長城宛如兩條項鍊一般戴在不列顛島的脖子上,哈德良長城是羅馬人修建的最完備和堅固的防禦工程,比起略顯寒酸的日耳曼長城來說,哈德良長城更堅固,各項軍事功能更加完備和成熟。不再像日耳曼長城一樣是依託河流作為天然障礙,而是直接人工修建了大量的軍事設施,大量的要塞和堡壘為羅馬軍團提供了駐防和守衛的作用,其完備程度可以說是絲毫不亞於中國長城的。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古羅馬長城是怎麼回事?看古羅馬帝國的防禦體系

這兩條長城防線最大限度保證了羅馬人在不列顛島上的統治,後期隨著羅馬帝國的衰弱,當羅馬人撤離不列顛以後,日耳曼民族中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丹麥人相繼開始入侵不列顛,這兩座長城也因此逐漸被廢棄。從這以後再也沒有發揮過它的作用,似乎僅僅只是一個證明羅馬人曾經來過這裡的證據。

與中國長城不同的是,中國的長城在歷朝歷代都有所加固和重修,在絕大部分的時候都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而羅馬長城在羅馬帝國衰落和分裂以後便淪為了廢棄物,從地理上而言,這是長城之於羅馬和中國發揮的不同作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