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王祥靠“臥冰”,造就了一個顯赫的門閥大族

菜單

王祥靠“臥冰”,造就了一個顯赫的門閥大族

儒家倡導以孝治國,其仁政的平臺就是孝。到了漢代,舉孝廉成為察舉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行孝就是做官的“敲門磚”。

曹魏西晉時期的王祥,正是憑藉行孝,不僅“臥開”了冰面,也走上了富貴顯赫的康莊大道,成為“舊時王謝堂前燕”那個“王”的開創者。

王祥靠“臥冰”,造就了一個顯赫的門閥大族

對於王祥,一般都是透過《二十四孝圖》中“王祥臥冰”的故事熟知的。王祥的母親早逝,他的後母朱氏對其非常苛刻,朱氏生了個兒子叫王覽,可能是由於繼承權的問題,朱氏對於王祥屬於整不死不罷休的那種。

朱氏經常給王祥的父親吹枕邊風,時間長了,父親對他也有了偏見。多幹活也就罷了,打罵、栽贓更是家常便飯,即使這樣,王祥從無半點怨言。

父母病了,湯藥盡嘗,衣不解帶地侍候。三九天,後母要吃魚,可古代哪有這個條件,但是王祥得想辦法滿足後母這個心願,這才有了王祥“臥冰”的故事。

王祥靠“臥冰”,造就了一個顯赫的門閥大族

傳說很多,一種說法是王祥脫掉衣服趴在冰面上,想用自己的體溫把冰化開,結果感動了上天,冰面忽然裂開,跳出了兩條魚。另一種比較靠譜的說法是,王祥鑿開冰面,脫掉衣服準備下去摸魚,可能是魚想出來透氣,蹦出了兩條。總之是捕到了魚,也脫過衣服,被看到的人越傳越神了。

這個事件後,王祥行孝的名聲更大了。可是有一天,朱氏又想吃麻雀肉,王祥就弄了個網去捕,也就奇了怪了,居然有幾十只麻雀自己飛網裡了。這下炸開了鍋,鄉親們認為是王祥的孝感動了天地,王祥的至孝便迅速發酵,廣泛傳播了。

王祥的孝,感動了四鄰八鄉,卻感動不了朱氏,家裡有個果樹結果後,朱氏命令王祥看管好,說只要掉一顆果子,就沒你好果子吃,這話有點繞。平時倒罷了,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王祥就抱樹痛哭,這裡有擔心,也有委屈,他只能用淚水沖刷掉所有一切的不平衡。晉書稱王祥“其篤孝純至如”。

王祥靠“臥冰”,造就了一個顯赫的門閥大族

王祥所處的年代,正是漢末天下大亂的時候,他父親死後,後母的態度有所好轉,母子三人終於能和睦相處。由於王祥的事蹟在全國傳開,有些地方政府舉孝廉多次推薦他,但他審時度勢,堅決不入仕,為了躲避戰亂,領著後母和弟弟王覽在廬江隱居了三十年。

他的後母死的時候,王祥痛哭到站不起來,給他的事蹟又添了一筆色彩。王祥快六十歲的時候,得到徐州刺史呂虔的招聘,他還想推辭,但弟弟王覽一勸,就果斷出來做官了,當了徐州別駕。

說了也怪,王祥行孝有一手,當官也不賴,在徐州很快就把個爛攤子治理得井井有條,得到曹魏政府的賞識,在曹芳執政時做了大司農,曹髦時封關內候、拜光祿勳,最後還當了皇帝的老師,難得的是,在當時極其險惡的官場生態下,他不但處處明哲保身,而且還能飛黃騰達。

王祥靠“臥冰”,造就了一個顯赫的門閥大族

當時的政治環境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也就沒客氣,把曹髦幹掉,但司馬昭沒有自立,把曹奐立為傀儡皇帝。在哀悼曹髦的時候,其他人不知道怎麼選邊站隊,王祥直接大哭:“老臣無狀”。這裡面意思複雜了,可以理解為沒有保護好皇帝,也可以理解為沒有管教好皇帝,總之是我敢擔責,表露出沒有什麼政治偏見。

這個舉動贏得了司馬昭之心,他又被提拔,榮任司空,成為三公之一。後來司馬昭滅了蜀國,抓了阿斗,司馬昭自封晉王,於是三公去祝賀,其他兩公行跪拜禮,王祥只是作了個長揖。這個舉動又是出神入化、頗具深意,一般人理解膽夠肥,明擺著司馬昭已行皇帝之實了,這不是找不痛快嗎?可是司馬昭是聰明人,立馬感到有點惺惺相惜,王祥作為當時的道德楷模,他的舉動有很大的輿論導向作用,他的這個舉動有兩層意思,一方面,他能來祝賀,表明已經站在司馬昭一邊,另一方面,不跪拜,是不直接挑明司馬昭的野心。

可惜司馬昭沒來得當皇帝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就不那麼謙虛了,直接廢曹自立,為晉武帝。這時候王祥都80歲了,但是又上位太保,加封公爵。而此時,王祥的高明之處就是知道該功成身退了,退居二線的申請果然被批。

王祥靠“臥冰”,造就了一個顯赫的門閥大族

王祥活到了85歲,死的時候已推薦弟弟王覽上位權臣,後官至光祿大夫。王覽的六個兒子都身居要職,而到了孫子輩,以丞相王導為主的王家子弟,基本左右了東晉政權,曾孫輩還出了位大家熟知的書聖王羲之。

有人說王祥是偽君子,而縱觀王祥的一生,也就是瞅準了“孝”這個金字招牌,並將“孝”作為自己的“敲門磚”和“護身符”,同時又能在繁雜的政治危機中見風使舵,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但是,有一句話說做好人難,做一輩子好人更難,套用在王祥的身上,裝一次容易,裝一輩就不容易了,如果說王祥的孝處處是裝的,可人家裝了一輩子,還能算是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