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春秋時第一個稱霸的鄭國,為何突然衰落,沒能成為大國呢?

菜單

春秋時第一個稱霸的鄭國,為何突然衰落,沒能成為大國呢?

鄭莊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周代鄭國第三位國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關於鄭莊公這位君主,歷史上有不少典故,比如《鄭伯克段於鄢》是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爭奪君主之位而進行的一場激烈鬥爭。在“鄭伯克段於鄢”後,鄭莊公坐穩了鄭國君主的位置。

之後十餘年間,鄭國與宋國、衛國等國之間互有徵伐,實現了稱霸中原的目標。換而言之,在鄭莊公的稱霸時間,要早於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君主。那麼,問題來了,春秋時第一個稱霸的鄭國,為何突然衰落,沒能成為大國呢?

春秋時第一個稱霸的鄭國,為何突然衰落,沒能成為大國呢?

首先,鄭國可以在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大起來,原因主要分為三點:一是鄭莊公過人的謀略和軍事才能,也即在鄭國曆史上,鄭莊公的能力無人可以望其項背;二是鄭國作為周朝的卿大夫,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即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很可能就是借鑑了春秋時期的鄭莊公;三是當時其他的強力諸侯都處在內亂或者起步階段,這給鄭國的率先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這三個有利條件消失或者削弱後,鄭國的稱霸,自然就成為曇花一現了。比如就第二點有利條件來說,鄭莊公三十年(前714年)夏季,宋殤公對周桓王不恭敬。其時,鄭莊公任周桓王的左卿士,便以天子的名義討伐宋國。不過,“繻葛之戰”的爆發,讓鄭國逐漸失去了周王室的支援。

春秋時第一個稱霸的鄭國,為何突然衰落,沒能成為大國呢?

繻葛之戰,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鄭國在繻葛(今河南省長葛市北)大敗周王室聯軍的一次反擊作戰。在繻葛之戰中,看似鄭莊公取得了勝利,但是,親自打臉周王室的行為,導致鄭國繼續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換而言之,鄭國想要周邊諸侯國都遵守規矩,結果自己率先來破壞規矩,這也削弱了鄭國的威信。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周天子來說,既然鄭國公然打臉,那麼我就扶持其他擁護我的諸侯國,比如齊桓公、晉文公等春秋霸主,就得到了周王室的支援。在周王室轉而支援其他諸侯國時,鄭國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優勢,自然是蕩然無存了。至於第一點,也即鄭莊公的過人能力,同樣隨著鄭莊公的去世而消失了。

春秋時第一個稱霸的鄭國,為何突然衰落,沒能成為大國呢?

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正月,鄭莊公與齊僖公、衛宣公、宋莊公在惡曹(似在今河南延津縣東南)結盟。同年的五月七日,鄭莊公去世,享年五十七歲。在鄭莊公去世後,太子忽繼位,是為鄭昭公。但是,鄭國隨之陷入到內亂中。在鄭昭公還沒有坐穩位置時,宋莊公誘祭仲到宋國,然後脅迫他立公子突為君,是為鄭厲公。鄭昭公在得知祭仲被脅迫的訊息後便流亡到衛國。但是,不久之後,鄭厲公又被迫離開鄭國。而再次即位的鄭昭公,又被手下的大臣所殺。

所以,鄭國的內亂,不僅削弱了鄭國的實力,也讓鄭國在之後的爭霸格局中逐漸邊緣化。換而言之,原本在春秋時期,鄭國的周邊大國出現內亂。但是,在就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大國,在整合好內部力量後,相繼爭霸中原。而這,顯然讓鄭國倍感壓力。

春秋時第一個稱霸的鄭國,為何突然衰落,沒能成為大國呢?

最後,比如齊桓公在位時,齊國九合諸侯,鄭國只能選擇跟隨,如果跟齊國作對的話,不僅是得罪齊國,也是在和周王室以及齊國的盟國為敵,這也是鄭國無法接受的結果。在齊桓公之後,晉國和楚國爭霸中原,地處中原地區的鄭國,只能朝秦暮楚,在晉國和楚國之間左右搖擺。在晉楚爭霸期間,秦國還曾發動大軍進攻鄭國,雖然沒有成功,卻也讓鄭國嚇出了一身冷汗。

綜上,鄭國在春秋初期的率先爭霸,是建立在天時、人和、地利三者都具備的前提上。但是,當這些基礎都相繼消失後,鄭國只能在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中左右搖擺。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鄭州)。對於鄭國的疆域,在戰國時期被韓國、魏國、楚國等大國所蠶食,其歷史更是被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徹底終結。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