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誅滅暴秦的趙國人:他的經歷堪比越王勾踐,為何卻揹負千古罵名?

菜單

誅滅暴秦的趙國人:他的經歷堪比越王勾踐,為何卻揹負千古罵名?

趙高

(?―前207年),趙高本是趙國王族的遠親。在趙國滅亡之後,趙高打入秦國內部,透過各種權謀手段殺盡秦始皇的子孫後代,並且配合山東諸侯,裡應外合,迅速消滅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成功為趙國報了仇。

據史書記載,商湯為了消滅夏國,便命伊尹到夏桀身邊去做臥底,透過進獻讒言等方式來濁亂夏國的朝政,並且勸夏桀開疆拓土,以此來消耗有夏的國力,最終配合商湯內外夾攻,消滅了夏國。伊尹因而官拜宰相,配享太廟,受到歷代商王的祭祀。

戰國之時,為了給燕國報仇,蘇秦隻身入齊,遊說齊閔王廣建宮室以消耗民力。又騙他發動吞併宋國的戰爭,以此來激怒諸侯。最終樂毅得以趁齊國內亂之際,率五國之師攻破齊國。當時沒有人知道蘇秦是間諜,而誤以為他是齊國的奸臣。直到《戰國縱橫家書》出土,真相大白,人們這才知道蘇秦其實是個著名的間諜。司馬遷雖然沒有讀過《戰國縱橫家書》,但他在《史記》中有意為蘇秦翻案,“毋令獨蒙惡聲”;然而司馬遷忘記了給另一個人也翻案,此人就是帶頭誅滅暴秦的趙高。

點選開啟

秦國素有虎狼之國的稱呼,在楚懷王入秦不得良死之後,諸侯都不再信任秦國。戰國名士魯仲連就曾因恥於尊秦為帝而寧願流亡海外。秦國統一天下後,依然有許多人不願做秦皇的子民,想要為故國報仇。所以高漸離、張良乃至項梁都參加過刺殺秦皇的行動,但他們都沒有獲得成功。唯獨有一個人選擇打入秦國內部,自上而下地瓦解這個國家,此人便是趙高。

後人對趙高的瞭解是從《史記》而來的,《史記》的《秦本紀》站在秦國統治者的角度來講述趙高,所以必然將他描寫成一個危害國家的小人。後人也多少站在秦國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問題,認為趙高作為秦朝的大臣卻弄垮了整個國家,實在是陰險奸詐的小人。然而,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其實趙高做秦國的大臣不過是為了臥薪嚐膽,從內部消滅這個國家,以便為故國報仇而已。

誅滅暴秦的趙國人:他的經歷堪比越王勾踐,為何卻揹負千古罵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01

趙高是趙國的後裔

關於趙高的身世,《史記》在《蒙恬列傳》裡有過交代,說“

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

”他與趙國的關係類似於田單與齊國,《田單列傳》說:“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

”在樂毅攻齊的時候,田單肩負保家衛國的使命,憑即墨之戰的勝利,重新恢復了齊國的社稷,為後人讚頌。趙高則沒有這種機會,根據《李斯列傳》的記載,在始皇駕崩後,趙高曾對李斯說:“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

管事二十餘年

”。從時間上來推算,趙高成為秦國“內官之廝”的時間正是秦國滅亡趙國的前後,他大概是在此時被俘虜入秦的。

作為趙國的遠親,於國家覆滅或許會有亡國之恨。但趙高不像荊軻、高漸離那樣呈匹夫之勇,他是一個城府很深的權謀大師,因此決定採用借刀殺人的手法,一步一步地瓦解這個看似不可戰勝的帝國。

在趙國滅亡之後,趙高成為了奴隸,擔任“廝役”這種卑賤的工作。誰知入秦之後,他很得到秦皇的賞識。有一次他犯了法,蒙毅論其死罪,幸賴始皇赦免才得以脫身。但這改變不了趙高對秦國的仇恨,就像吳王善待勾踐也改變不了他要滅吳的決心一樣。趙高並不為個人私恩而忘卻國仇家恨。

蒙毅後來被趙高迫害,他在臨死之前說:“

吳王夫差殺伍子胥

……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於諸侯。”這是把秦二世比作吳王夫差,自己則是伍子胥,而趙高則為勾踐或太宰嚭。因此,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歷史,不站在秦朝統治者的立場去看趙高,而是把他視為一個為趙國臥薪嚐膽的復仇者,便會形成另一種全新的評價。

誅滅暴秦的趙國人:他的經歷堪比越王勾踐,為何卻揹負千古罵名?

潛伏在內部的復仇者

02

把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上的權謀大師

秦國滅亡分為內外兩個原因,內因是始皇駕崩後,朝政日益昏亂;外因是陳勝、吳廣、項羽等人發動的農民起義。義軍從外部擊潰秦國的軍隊,趙高則從內部殺盡秦國的宗室及大臣,促使這個國家快速滅亡。

趙高滅秦的

第一步是更換繼承人

。秦始皇因為賞識趙高,所以封他為中車府令,又讓他做二世的老師,寵遇非常。始皇共有二十多個兒子,二世排在第十八位。然而,在最後一次出巡時,他只帶了這個小兒子同行。始皇駕崩於沙丘之後,遺詔和玉璽都落在趙高的手中。從《李斯列傳》的記載來看,趙高是第一個提出廢嫡立幼的人。二世最初還不敢有這種打算,他說:“廢兄而立弟,是不義也;不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可見這個人並不昏愚。然而趙高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所以他用言辭來挑撥二世,說:“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成功說服二世接受篡位的建議。之後,趙高又去找丞相李斯密謀。二人展開了很長的辯論,最後趙高還是用威逼利誘的方式說服了李斯,讓他同意參與政變。在三人的運作下,成功賜死扶蘇,最終由二世奪得皇位。

接著趙高開啟了滅秦的

第二步,那就是誅殺宗室

。《史記》說:“群臣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趙高利用二世猜忌的心理,殺死了公子十二人、公主十人,使秦始皇的門戶日漸凋零。本根既敗,則枝葉枯萎,令始皇不得血食。

第三步則是剷除秦國的功臣與高官,架空秦二世。

蒙恬兄弟最先被殺死,接著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全都死於非命,為秦國統一天下的幾名功臣都不得善終。趙高不斷逼迫章邯,使其被迫投降於諸侯,令秦朝主力部隊皆被項羽坑殺。趙高還透過指鹿為馬來威嚇百官,使得無人能為或為敢秦朝盡力。二世此時也被趙高所迷惑,整天深居不出,任由其擺佈。

趙高亡秦的第四步是

全力激起民變

。他不斷唆使二世變更法度,政令日益嚴苛,而且還大興土木,耗費民財,弄得民心盡失。賈誼說秦始皇剛駕崩的時候局面還是相對穩定的,對於二世的登基,“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只要二世稍微讓利於民,寬鬆法令,不至於一人揭杆、萬人響應。然而趙高不會讓二世進行改革,他利用二世猜忌的心理,挑撥他跟大臣之間的矛盾,“群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上至宰相皇族,下至於平民百姓,舉國之人都被皇帝喜怒無常的情緒所牽動。二世又興作阿房,奪取民間口糧,令“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谷,用法益刻深”,在趙高的極力加速下,二世的種種政策終於激起了民變。

當天下百姓揭竿而起,關東已經不歸秦所有之後,趙高趁機逼迫二世自殺。在與其弟趙成謀劃的時候,趙高說:“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可見趙高是明白人心所想得,當時山東諸侯紛紛復國,已經滅亡的趙國也得而復立。此時的趙高心願已了,不過是想使秦國縮小成一個諸侯國,自己扶持一個賢君來治國理政。但在殺死秦二世後,趙高發覺自己騎虎難下,一旦把權力交出,必被秦人清算。所以他最初想做秦王,奈何秦國百官不聽,因而又想讓子嬰來做傀儡,不料反被子嬰殺害。

當時,子嬰就說:“

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

”由此可見,趙高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加速秦國的滅亡,重新恢復六國的社稷,然後再由自己來作關中的國君。他的目的除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之外,還要給趙國復仇。並不是貪財好色的庸俗奸臣那麼簡單,此人胸懷大志,與關東英雄為屬同類。

誅滅暴秦的趙國人:他的經歷堪比越王勾踐,為何卻揹負千古罵名?

03

換個歷史視角來看趙高

宋朝時,有一個宦官名叫梁珫,在靖康之難時,他被金兵虜去。雖然受到金朝皇帝的賞識,然而梁珫一心還是向著宋朝。所以在海陵王完顏亮的時候,金兵南下已為強弩之末,梁珫卻還趁機唆使完顏亮繼續南侵,騙他說宋朝的劉貴妃有傾國傾城之貌,導致金兵輕敵冒進,遭遇慘敗。梁珫對於金國來說自然是大奸賊,然而對於宋朝而言卻是不忘本的忠臣。

同樣的,趙高對於秦國來說是罪大惡極的奸賊,然而對於趙國來說則是一個忠臣義士。對於那些不願意臣服於秦國的人而言,也是可貴的盟友。因為趙高從內部瓦解了整個秦帝國的統治秩序,加速它的滅亡,縮短了秦末的戰亂。

趙高是一個城府極深的權謀大師,就連李斯也被他玩弄於鼓掌之上,其能力不可輕易否定。他能夠借刀殺人,利用二世來殺盡秦始皇的後人,又害死了大秦的支柱李斯,使參與統一天下的功臣們都不得善終。若不是子嬰先發制人,趙高還可能屠滅嬴氏,然後投降於項羽,被諸侯軍封為關中之王,留下較好的名聲,其計亦險矣。

對趙高的評價應當立體而客觀,封建統治者們由於害怕臣屬效仿趙高,所以極力將其醜化。然而,透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對於秦國來說趙高是罪人,對於趙國來說趙高又是忠臣。因此,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過於平面而呆板,而是儘量要立體且客觀。

掃碼加好友回覆“1”

拉你進“讀書交流群”

獲取《資治通鑑》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