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長平之戰爆發,只因一個守將不尊王命,他不是趙國人也不是秦國人

菜單

長平之戰爆發,只因一個守將不尊王命,他不是趙國人也不是秦國人

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末年,是秦趙兩國之間爆發的一場大戰,在整個春秋戰國時代,沒有幾場戰爭在規模上能夠和長平之戰相比,這場戰爭幾乎決定了戰國末年天下大勢的走向,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基礎。

長平之戰爆發,只因一個守將不尊王命,他不是趙國人也不是秦國人

提起長平之戰,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大家都說是他葬送了趙國的未來;也有人會聯想到白起為什麼被稱為“殺神”,他竟然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

但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說得出長平之戰是怎麼打起來的。

事實上說起來有些搞笑,長平之戰之所以爆發,不是秦國想打趙國,也不是趙國想打秦國,而是因為另外一個人做了一件事激起了秦趙兩國的矛盾,可令人驚訝的是,這個人既不是趙國人,也不是秦國人,而是一個韓國人,這個人叫馮亭。

長平之戰爆發,只因一個守將不尊王命,他不是趙國人也不是秦國人

我們都知道,戰國有七雄,而七雄中韓國是最弱的一個,一直以來也沒少受周邊國家的欺負。

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攻打韓國,奪得了野王這個地方。野王這個地方比較特殊,秦國攻打這裡可不是毫無目的的,野王是韓國的一個咽喉要道,拿下了野王,韓國國土就被截成了南北兩段,北邊的上黨一代完全和本土脫離了,上黨這個位置可就尷尬了。在這種情況下秦國要想拿下上黨可是輕而易舉的。

不過事情並沒有按秦國的如意算盤發展。

長平之戰爆發,只因一個守將不尊王命,他不是趙國人也不是秦國人

這便韓桓惠王倒是軟了,同意把上黨割讓給秦國,以換取秦國退兵。其實這事也不能說韓桓惠王膿包,局勢發展到這種程度,上黨本就是秦國囊中之物,即使自己再強硬,上黨照樣也不是自己的,倒不如大方一點,換個平安。

可另一邊上黨守將不幹了,上黨守將靳黈寧可戰死也不投降秦國。於是,韓桓惠王想,你不投降,我換個人,然後派了馮亭接替靳黈。韓王沒想到的是這個馮亭做得比靳黈還絕。馮亭到了上黨以後,沒有按照韓王的命令將上黨割讓給秦國,而是策動上黨的百姓,要投降趙國。

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之後,國力強盛,尤其是軍隊戰鬥力大增,是秦國的一大勁敵。馮亭以為趙國可以匹敵秦國,將上黨獻給趙國,秦國必然大怒而攻打趙國,趙國聯合韓國的力量也可以抵擋秦國,這樣就可以自保了。

長平之戰爆發,只因一個守將不尊王命,他不是趙國人也不是秦國人

趙國這邊,趙孝成王聽說馮亭將上黨獻給趙國十分高興,畢竟趙國經年累月的戰爭,也沒打下幾座城,而現在不需要做什麼就能得到十七座城,這樣的好事放棄了哪還能再遇到?雖然趙豹再三勸阻,但趙孝成王卻是不聽。命趙勝、趙禹前往上黨接受投降,同時為防止秦軍來攻,派廉頗駐守長平。

再說秦國,本來依照秦國的策略,上黨已是自己囊中之物,誰料到,趙國這時候橫插一槓,自己辛辛苦苦攻打韓國,結果便宜讓趙國佔了。若是趙國比秦國強得多,也許秦國就忍了,可事實呢,是秦國比趙國強,秦國又怎麼可能吃這種虧。於是秦國以王齕為將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長平,大戰一觸即發。

長平之戰爆發,只因一個守將不尊王命,他不是趙國人也不是秦國人

大戰的結果我們知道,趙國大敗,從此失去了角逐天下的機會。其實趙孝成王不可能不知道接受上黨帶來的後果,否則他不會派趙國最強的將領廉頗來駐守長平。只是趙王太自信了,他以為趙國國力強大,而秦國雖強,可是畢竟勞師遠征不佔地利,趙國足以抵擋秦國,一旦擊退秦軍,趙國獲得上黨,國力則會更上一臺階,將來爭奪天下就更增一分力量。可惜他錯估了雙方的實力,一敗而再也沒有了崛起的機會。

秦趙長平之戰爆發,只因為馮亭不尊韓王命令,將上黨獻給趙國,結果引發了戰國末年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其實長平之戰的爆發可以說只是一個偶然,然而秦趙兩國對峙不是一天兩天,兩國之間爆發決定性的大戰是早晚的事情,馮亭只是將這場戰爭提前罷了。

長平之戰爆發,只因一個守將不尊王命,他不是趙國人也不是秦國人

而馮亭,這個故事的主角怎麼樣了?趙孝成王接受上黨投降,封馮亭華陽君,而馮亭推辭不受,《戰國策·趙一·秦王謂公子他》記載馮亭拒絕見趙國使者,稱自己三不義“為主守地面不能死,而以與人,不義一也;主內之秦,不順主命,不義二也;賣主之地而食之,不義三也。”然後回到韓國去了。

他這一走倒是走的乾脆,留下了和秦國死磕的趙國,馮亭扮演了個什麼角色?也許馮亭和韓王君臣兩人唱了個雙簧,將禍水北引,自己在一旁偷笑去了。

可憐了趙國替韓國踩了這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