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青春語文】嚴文君:“青春之語文”創新課堂淺思

菜單

【青春語文】嚴文君:“青春之語文”創新課堂淺思

綜觀“青春之語文”的教學魅力,都離不開“創新”這個重要因素。正如王君老師所說:“青春之語文,是恪守最不完美的創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偉大一百倍之信條!”在王君老師的思考和實踐下,“青春語文”煥發出獨特迷人的光彩,啟發一線教師要敢於打破陳舊的桎梏,在語文教學上要有創造性的思考。

【青春語文】嚴文君:“青春之語文”創新課堂淺思

一、堅持課堂創新追求

1。個性解讀文字

對一個語文老師而言,是否擁有了面對文字的力量,是衡量自己專業與否的重要標準。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學生的學習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精神修養和興趣,取決於他的知識淵博和眼界開闊的程度,還取決於:教師到學生這裡來的時候帶來了多少東西,交給學生多少東西,以及他還剩下多少東西。對每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自己在智力上和精神上的空虛。”

例如《散步》一文,堪稱是對王君老師對文字解讀深刻細膩的典型。傳統的解讀更多是讚美中年人擔負著承前啟後的人生重擔,既要呵護幼兒,又要照顧老人。但在多次深度的文字閱讀中,王君圍繞“我們”、“田野”、“散步”這三個關鍵詞做足了文章:尤其是對“田野”的解讀,她結合文中對“菜田”“魚塘”和“桑樹”的描寫,並和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意象結合起來,讀出了美感,讀出了創新。原來,走向“田野”,就是走向“生機、和平、安寧、幸福……”

除此之外,王君老師在對梁衡的經典散文《夏》的解讀中,也有標新立異的觀點。傳統解讀,主要側重於讚美夏天的緊張,熱烈,承前啟後。而在王君老師的公開課中,“夏”又是青春的象徵,除了少年的生機勃勃,積極向上,還有少年更多的象徵寓意:如惜時如金、聚精會神;渴望成長、全力以赴;五官開放、風光看遍等等。其解讀的新穎和豐富著實令人感嘆和回味。而這樣的解讀,於王老師而言,是一種追求和享受,因為,“青春之語文”本就是個性的張揚,創新的成長。

可見,“青春之語文”提倡語文老師要能夠獨立面對教材,不管是《散步》中的“我們”“田野”“散步”,還是“夏”的多重象徵含義,還是更多讓人印象深刻,感悟良多的青春語文課,首先貴在富有個性的文字解讀。優秀的語文教師更不應囤於前人的結論,而要自覺地素讀文字,有自己的獨特思考,能發現傳統解讀的可取之處和不當之處,並且和學生的生命狀態相呼應,達成課堂的精彩呈現。

2。反思課堂生成

在“青春之語文”的創新課堂上,應著力尊重孩子們原始真切的個人體驗,並在孩子們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設計,以此生成課堂,教師進行合理適度的引導,幫助學生的學習認知再上一個新層面。

比如王君早期執教《我的叔叔于勒》的一堂課。她當時的設計非常新穎:把主題相關的《于勒》和《麥琪的禮物》兩篇文章進行了整合教學。讓學生對比兩篇文章中主人公的異同,意在突出“金錢關係下的人心冷漠”這一思想。但出人意料的是,課堂進行到一半,有學生從兩位主人公的年齡,婚姻狀況,社會經歷等方面提出了質疑,認為這兩對夫婦根本就沒有可比性,所說有理有據,在情在理。在她的質疑下,學生們也紛紛表示贊同,改變了原來的想法,大多數學生表示能夠理解菲利普夫婦的做法,並對他們的遭遇表示一定的同情。這次令人大跌眼鏡又激烈難忘的“學情突變”,引發了她對預設與生成等很多語文前沿問題的思考,並於自己的深入思考和精心設計後再上此篇,師生的認知都上升到了更新的層面。

要想自如地應對這樣的課堂,就要求教師在創新的基礎上,具有極強的批判精神和深沉的人文情懷,能夠自覺對教材進行多重反思,具有真正的平等意識,切實地把研究學生、幫助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目標的第一位。

3。主動探索規律

這一層次的追求是“青春語文” 創新的更好狀態:主動探索語文知識的序列,摸索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規律,力求使語文學習從沒有頭緒的零亂瑣碎到有章可循。著力建設一個非常明確的語文學習制度,只要明確了宏觀和微觀的學習制度,就有望使語文學習逐步進入一種良性迴圈的狀態,讓語文的教與學踏實穩步推進,而且日益生髮出青春的氣息。

比如王君老師曾組織學生進行《論語》的閱讀和研究,每日讀《論語》,並制定了長期的閱讀計劃,小組分別撰寫讀書心得,並進行交流。很多名著的學習,王君老師也是引導孩子多讀多思,寫讀書筆記,並且不定時地在班級中進行交流探討。學生們在濃厚閱讀氛圍的感染下,在有規律的語文學習制度的引導下,不僅讀書的興趣得以激發,更能自己動手,製作精美的PPT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甚至透過微電影展播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思考。

近幾年來,“青春之語文”的內涵進一步提升和發展,王君老師提出了“所謂青春語文,其本質就是提倡透過靈性閱讀、生命寫作、激情生活三條路徑使語文教學過程保持青春狀態,進而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保持、享受整個人生的青春狀態(即幸福人生)作準備。”尤其是“靈性閱讀”中的“文字特質和課型創新”研究,進一步將語文課堂淨化、純化、美化,體現“少即是多”的哲思,語文課堂因聚焦更美,語文生態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新氣象。

【青春語文】嚴文君:“青春之語文”創新課堂淺思

二、豐富課堂教學手段

語文教學回歸語言、迴歸文字、迴歸訓練等等關於“迴歸”的呼喚是理性的,是應該得到認可的。但是,這些對語文字質的思考並不應該成為阻擋語文教學形式由單一平板朝著豐富立體發展的理由。反觀現在的語文課堂,特別是小學和初中的語文課堂,因為教學手段之單調,教學方式之老土,教學內容之陳舊,常常讓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

所以,“青春之語文”強調開發課程資源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開發教學方法。對於中學教學而言,任何樸素理念的闡述和實踐都要儘可能地飛揚靈動起來,這是符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特質的。沒有創新,語文教學的改革依舊不過是死水微瀾。筆者從王君老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探究中,得到了一些豐富語文教學手段的有益啟發。

1。精妙地切入課堂

成功的切入是一門藝術。所謂“切入點”,也就是突破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透過挖掘教材的深刻內涵,發揮教育潛在因素,找準教材與教學實踐的結合點,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實現教學的目的。對語文教學切入點的研究是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的一種重要手段。

然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當中,很多教師崇尚於緊扣“教參”,把教學參考書上的內容一股腦兒地“灌”給學生,還唯恐自己遺漏了某個“知識點”,整節課滿滿當當,卻讓學生纏繞在瑣碎的各種“知識點”中,失去了學習目標,甚至喪失了學習興趣。

而從王君老師的諸多課堂例項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其課堂切入的深厚功力。不僅切得準,而且切得巧,挖得深。在《老王》一課中,王君老師利用“活命”這一關鍵詞“牽一髮而動全身”;《臺階》一課中,利用文末的一個句號,讀透了“父親”的宿命,“兒子”的心疼和無奈;《讓筆下多一些悲憫》一課中,以“悲憫”貫穿課堂始終,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這都讓筆者深刻認識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一線教師們也要有意識地去尋找課堂最佳切入點,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好的切入點,不是主觀臆斷的。教師對教材見識的高下深淺,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分析把握,對教學效果的預測和控制,都盡顯在切入點的選擇與確定之中。切入點的選擇是靈活的,可以因教材而異、因教學物件而異、因教師而異,看起來似乎無方法可以參照,然而卻有原則與規律可循:比如關注課文的標題,留意文字中高頻出現的詞語,文字中的矛盾之處,文字的寫作背景,相關的知識點,或者文字的主線等,這都有可能是課堂的精妙切入點。只要教師用心鑽研,巧妙設計,用一條主線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就可以讓語文課堂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不但教學思路明晰,而且學生也可以在老師引領下,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促使閱讀達到預期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藝術地創設情境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一些能烘托教學氛圍、昇華教學內容的場景,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正如李吉林曾說:“情境教學,是指從教學需要出發,教師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學生情感體驗,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良好的情境能觸動學生心靈,啟用學生思維,喚起學生求知慾、好奇心,增強學習興趣,讓課堂富有生活味、人情味、真實感和實效性。”比如藉助多媒體、藉助角色扮演、聯絡現實生活等手段,講究情境的語文味,趣味性,情感性等等,必能啟用傳統的語文課堂,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感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在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上,教師尤其要精心思考,精妙發問。因為問題情境創設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與教師對話是否順暢,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是否深入。巧妙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比如在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一文中,王君老師引導學生從“共鳴”走向“爭鳴”,在共同探討了梁啟超的觀點之後,王君老師巧妙發問“對‘梁氏’的觀點,你是不是都同意,有沒有不同意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如同被點燃的火把,紛紛閃現出智慧的火花。有的同學對梁啟超文中所說“凡是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這句話提出了自己的質疑;還有的同學對他說的“不論做什麼職業都要特別愛這個職業,而且一定要做的最好”這句話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家各抒己見,王君老師及時引導點撥,歸納總結。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思考出課堂,思維無疑進行了一次強有力的訓練,毋庸置疑,這樣的課堂提問才更突顯出真正的價值。

因此,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要從實際出發,從學情出發,不能流於形式,教無定法。語文教師應該利用課堂情境的創設,帶領學生一起在文字的海洋中遨遊,於“碧波處見珍奇”。只有不斷完善課堂教學,讓情境教學充分地發揮其作用,才能讓我們語文的課堂也充滿“青春”的生機和活力!

3.精彩地設計高潮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生的精神狀態如何。精神振奮,則效率倍增;情緒低落,則效果甚微。”

即使在作文評講課中,王君老師也很擅長營造教學的高潮。在她進京面試的作文課上,她以《讓我們為寫作重新命名》構建課堂,展示寫作箴言,激勵學生寫作熱情;展示學生練筆,剖析學生寫作問題;甚至還用學生們普通的姓名編織成謎語,引發學生的競猜熱潮……這一切都啟發學生如何發現美,要有明亮的心境,創造的激情,獨特的角度,更要學會“久久地凝視”。學生們在一波接一波的心靈高潮中驚歎,感慨,對寫作有了更新的認識。這不正是所有一線教師夢寐以求的“學生興趣濃厚,參與意識倍增的熱烈精彩,生動活潑的教學場面”嗎?

因此,一線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用心設計課堂教學的高潮,比如透過情動心絃的匯入、逼人期待的懸念、動心動情的朗讀、新穎別緻的訓練等手段激發課堂高潮的到來。絕不能讓語文課成為學生昏昏欲睡的“搖籃曲”,平淡乏味,枯燥單調,甚至面目可憎。

以上幾點豐富課堂教學的手段,並非孤立存在,優秀的語文教師會將其恰如其分地融合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

當然,王君老師的青春語文課之創新遠遠不止以上所述。教學手法的豐富是外在形式,教學內容的創新則更考驗教者的思想、格局和境界。唯有不斷學習,在反覆實踐和深刻反思的積澱下,才能推開語文聖殿之門,領略語文的迷人風景。

【參考文獻】

1。王君.王君講語文。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10。

2。(蘇)B。A。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58-62。

3。楊連報。語言:語文教學的根本.閱讀與鑑賞·(教研版), 2009,2:1-2。

4。李吉林。情境教學與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4-46。

5。(蘇)B。A。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115-116。

【青春語文】嚴文君:“青春之語文”創新課堂淺思

作者簡介:嚴文君,江蘇省鎮江市伯先中學教師,青春課堂編輯。愛語文,愛生活。心懷美好,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