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乞丐被凍死前,留下一首詩流傳千古,讓無數士大夫自愧不如

菜單

一乞丐被凍死前,留下一首詩流傳千古,讓無數士大夫自愧不如

一乞丐被凍死前,留下一首詩流傳千古,讓無數士大夫自愧不如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如果在極餓的時候,吃了這一點食物,就可以活下去,否則就會餓死。

可是,我們從歷史上看到,幾千年來,在被斥責侮辱下的食物,有很多人寧可餓死也不接受;如果是把食物放在地上,用腳踢過去,就是討飯的人也不吃這碗飯。所謂“君子不吃嗟來之食”,就是說對於憐憫施捨的食物,寧可餓死也不吃這碗嘔氣飯。這不是吃飽和餓死的問題,這是人格、氣節的道理。

古代這類的人很多,明清時期,好多乞丐的詩做得很好,對於飲食和生死也有很高的見地。

清代中晚期,通州有一詩丐,擅長詩文,每逢過年的時候還有人請他寫對聯,然後施捨幾文錢或者一些食物。一個月明星稀的秋夜,他死在通州城郊外的一個破敗路亭裡。臨終之時,作詩一首,感嘆餬口之不易、世路之艱辛。詩云:

“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

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

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這首七言律詩不僅對仗工整,而且豪放悲愴。首兩句,他已經看淡了人世,懂得自己是天地的沙鷗,“竹杖”一詞又與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得知這個乞丐也是讀過一些詩詞的。接著他寫到自己生活窘迫,但是苦中作樂,至少還有殘月晚風作伴。

同時,這第三、四句,也是全詩的絕妙之聯,世事的蒼涼、文人的疏放、乞討的悲酸盡在其中。尾聯則是心境的寫照,即使自己即將要死了,也絕不收嗟來之食。明斥黃犬,暗指社會黑暗,表現了落拓文人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氣節。

第二天,有人發現了乞丐的屍體,於是報案。在驗屍時,發現了這首《臨終絕唱》和一冊詩稿。州官為之唏噓不已,於是把他就地埋葬。由於不知其姓名,只從詩中推測可能是永嘉附近之人,於是立碑曰:“永嘉詩丐之墓。”

千百年歷史,一些飛黃騰達的官員沒有作詩的閒心,倒是一些走入絕境的普通人寫出了讓無數士大夫自愧不如。這位乞丐雖然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但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也算是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