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皇帝的治國方法到底是什麼樣的每個朝代都呈現出不同的治國景象

菜單

古代皇帝的治國方法到底是什麼樣的每個朝代都呈現出不同的治國景象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現在和平穩定的生活,是經歷了無數朝代的更替才換來的。古時候皇位是世襲制的,由先祖打下江山,在眾多子孫中挑選有賢能的治國之人,再加上賢臣的輔佐,達到將國家治理的更加富足的結果。

歷史上湧現出了多位賢明的君主,他們剛柔並濟,對有功者賞賜無數,對敢於反抗的叛亂者又毫不留情。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治國方案,所以每朝每代都呈現出了不同的景象。每一個皇帝的成就,也都由後人們來評判。

一、面對雍正臨終的囑託,乾隆並未在意

孝道一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孝順父母這才不辜負養育之恩,並且上行下孝,對後輩們也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但在歷史上康熙帝可謂是坑爹熊孩子的代表,他剛登基不久,便將父親雍正手下的老臣們紛紛清算了。

雍正在位十三年期間勤政愛民,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治國方案。在他的帶領之下,國家的經濟水平提升了很多,而且百姓們也都安居樂業。正是因為有雍正奠定了基礎,乾隆在即位之後開創了一代盛世。

自古皇位相爭,便是十分激烈又殘酷的,每個人都對權力充滿了渴望。雍正早就有了先見之明,當年自己曾經歷過的九子奪嫡之事,他不希望此事再次上演,於是早早的便將四阿哥弘曆留在宮中,將他視為未來的儲君培養。

乾隆也不負眾望,無論是學識還是才能,都比其他的皇子更加的優秀。雍正在彌留之際對乾隆,也是進行了萬般的囑託。他曾告訴弘曆,鄂爾泰與張廷玉是前朝老臣,而且兩人忠心耿耿,可以得以重用。

但最終的結局很顯然,乾隆並沒有遵照父親的囑託,他在登基之後,對這兩位重臣進行了打壓。其中的緣由也很容易讓人理解,乾隆登基之時才24歲,他的思想更加的年輕化。而張廷玉與鄂爾泰年長他38歲,他們與乾隆的治國之法,肯定會有較大的出入。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是有很深哲理的,兩位重臣跟隨雍正多年,他們有勢力有威望,所以在朝中有不少的親信,如果兩人合作起來拉幫結派,想要對抗新帝的話,這並不是什麼難事。

乾隆也並非昏君,他很明白這兩個人的強大,會是之後的一個隱患。再說兩人對父親十分的忠心,對自己就不一定了。作為皇帝最怕的,就是下面的臣子功高震主,所以兩人在朝中身居要職,這讓乾隆內心十分的不安。

二、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懲治老臣

但是想要定人罪名,也並不是空口白牙就行的。之後的乾隆對於這兩位重臣的親信,進行了嚴查。是人總會犯錯,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況是新帝呢。乾隆在承襲皇位之後,對整個朝堂的風氣都進行了整改,也因此查出了許多的舊案。

官員之間的賄賂和官官勾結這種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乾隆本來就是想要好好收拾兩位老臣,所以在各種細微的證據面前。張廷玉與鄂爾泰之前所做的種種錯事,也都被依依糾了出來。

鄂爾泰與張廷玉在朝為官多年,他們手下有許多的門生,本來眾人都是相互幫扶相互依靠的,可沒想到乾隆卻來了一個釜底抽薪。最終眾人被打殺殆盡,這就削弱了兩位老臣的勢力,他們也從開始時的隻手遮天,到後來身邊再無可用之人。

兩位老臣的凋落,也將隱藏在朝廷上的禍根徹底拔除。隨著各種官員的相繼落馬,乾隆將自己扶持起來的心腹,都安插到了不同的崗位上。這其實與現在職場上,公司高層之間的角逐有異曲同工之處。

乾隆在即位之後,他大刀闊斧地展開了新政,但凡之前雍正所欣賞的官員,他都會給予壓力。而之前曾被重用的官員,也都被乾隆用讓人無法回絕的證據,剝奪了手中的權利。

三、前朝眾臣紛紛落馬

雍正在位時,他很欣賞李衛的清廉與剛正不阿,他敢於對抗權貴,只要是看不慣的人和事,他都會去進行批判與反對。在離世之後雍正甚至命人,為李衛修建了雕像,建立了宗廟,受後人的供奉。

乾隆即位之後,評價李衛並非功臣,並令人砸了李衛的雕像與祠堂。雖然他的這一做法在當時引來了眾人的不滿,但奈何誰讓人家是皇帝呢,大家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田文靜也是雍正信賴的官員之一,他和李衛的性情有些相似,他看不慣那些有家室有背景的官員,因為有靠山而肆意妄為。他一生都在反對強權,成為了很多皇室貴族眼中的異類,卻是很多百姓心中的聖人。

乾隆即位後,給田文靜安上了棺材定論,並批判對方對百姓和官員都特別的殘忍。雍正在位的第十年,田文靜因病去世,當時雍正將他葬在了泰陵附近,這是對官員的無限恩寵。可因為乾隆的一句話,田文靜的墳墓也被眾人推倒。

果親王允禮是雍正皇帝的弟弟,兩人同父異母也算是最親近的人。雍正在位時對其他兄弟都實施了強硬的手段,唯獨對果親王十分的照顧。按理說果親王是乾隆的至親,也是他的長輩,乾隆對他也是該十分厚待。乾隆曾賜果親王御前免跪,可沒想到正是因為果親王沒有跪,最終被罰。果親王手中的一切特權全都被收回,最終病逝。

四、總結

每個朝代的更替,其實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大家想要的是能夠更好施展拳腳的機會。上一朝老臣雖然是國之棟樑,但他們因為長期受到眾人的景仰與愛戴,多少會恃寵而驕。作為皇帝掌管一國的大權,必定無法忍受臣子的輕待,所以乾隆的種種舉措在情理之中,但每位大臣悲慘的結局,卻是很多人意料之外的。

朝代的更替對於百姓來說,影響其實並不大,無論誰做統治者,只要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富足,這就已經足夠了。階級鬥爭只存在於,權利與金錢的前提之下。無論乾隆曾有過怎樣的抉擇,無可厚非的是他是一代明君,這就已經足夠了。那些被最終整治的大臣,也無非是政治的犧牲品罷了,這樣的現象歷朝歷代都會發生,所以並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