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如懿傳:惢心塞給大阿哥的魚茸花糕原來大有來頭,難怪大阿哥倒戈

菜單

如懿傳:惢心塞給大阿哥的魚茸花糕原來大有來頭,難怪大阿哥倒戈

文|少年常樂遊

如懿傳中有一段很重要的劇情,就是惢心給了大阿哥一塊點心。也正是這塊點心,使得大阿哥後來在選擇養母時堅定地站在瞭如懿這邊。

大阿哥沒了生母,一個人住在擷芳殿,事事受委屈。

一日惢心從小廚房端來了一份點心,就連如懿和海蘭也未曾見過。惢心說這是魚茸花糕,原是民間做給嬰兒的吃食。

因為主兒們年下吃的葷腥,便做了好克化的點心。

一聽說是做給嬰兒的吃食,如懿立馬想到了綠筠的三阿哥,吩咐惢心送去擷芳殿。

也正是跑這一趟,有了意外的收穫。

惢心遇上了偷跑出來的大阿哥,她一聽大阿哥說三阿哥什麼吃的都有,吃也吃不完,而自己卻什麼都沒有,惢心便好心拿出了幾塊給大阿哥。

大阿哥推脫道,這是嫻娘娘給三弟的點心,若是給了自己,怕惢心受罰。惢心卻說道,“嫻娘娘疼愛大阿哥,吃幾塊點心算什麼呢”,正是這短短的幾句,讓大阿哥對如懿的印象極好。也就有了後來堅定地要認如懿為養母的一幕。

大阿哥再大也是個孩子,做給孩子吃的魚茸花糕一下子就捕捉到了他的胃口,吃得狼吞虎嚥。

那麼這個魚茸花糕到底是個什麼吃食,能讓孩子欲罷不能呢?

以茸為原料製成菜餚,在我國的烹調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在眾多菜餚中,具有操作細緻,程式複雜,成品細膩的特性。

魚茸菜餚的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清朝,袁枚就在其著作《隨園食單》裡記錄著魚圓的製作。“用白魚,青魚活者破半,釘板上,用刀刮下肉,留刺在板上,將肉斬化…。”這就是可記錄最早的魚茸菜的製作。

魚茸花糕是一種歷史比較悠久的風味小吃,實際上是松滋魚糕,俗稱花糕,又名百合糕,是湖北荊州一帶特有的漢族風味小吃,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 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為人稱道。

據史料記載,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此菜作為當時舉行的“頭魚宴”的名菜之一。 魚糕營養豐富,是以魚肉和雞蛋為原料做成的,相對其他葷菜口感比較清淡。 比如製作魚糕一般選用魚刺較少的草魚、 鱸魚。

魚糕又叫“湘妃糕”,是荊沙地區的傳統佳餚,在當地不管誰家請客擺席,上的第一道菜肯定是它,所以又叫頭菜、三鮮頭菜、閤家歡。

此菜以魚糕為主,加上豬肝、腰花、肚類等三鮮,輔以黃花菜、黑木耳、玉蘭片等配料,紅燒而成,色澤豔麗,滋味各異,質軟鮮嫩。南宋末年,魚糕在荊州各縣廣為流傳,權貴宴請賓客,都把魚糕作為宴席主菜,清朝時,凡達官貴人和有錢人家婚喪嫁娶、喜慶宴會,都必須烹製魚糕,以宴賓客。

傳說舜帝攜女英、娥皇二妃南巡,路過江陵(荊州)一帶時,娥皇困頓成疾,喉嚨腫痛,想要吃魚但又討厭魚刺,於是女英在當地一漁民的指導下,融入自己的廚藝,為娥皇製成魚糕。娥皇吃了一會,迅速康復。舜帝聽說後,大加讚賞。魚糕從此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

春秋戰國時,紀南城(楚國國都,紀南城遺址在今荊州城北)南門外有一“百合鮮魚莊”,楚莊王某日郊遊遊此魚莊偶食之而鍾愛,遂被引為楚宮庭頭道菜。直到清朝,仍出現在宮廷菜中,據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後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由此可見魚茸花糕之美味,也難怪大阿哥吃得那麼香了。

想來若是今後跟了如懿,就能時常吃到這麼美味的點心了。

END

本期看點:

魚糕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