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本書,帶你開啟解開創傷心結的所有方式

菜單

一本書,帶你開啟解開創傷心結的所有方式

上個月,曾經造成惡劣影響的“6·28”浦北路殺害小學生案進行了二次開庭審理,此案的兇手在二審中推翻了一審的一些罪證,辯稱自己沒有預謀殺人,是在精神錯亂的狀態下殺的人。然而警方調查的結果卻顯示,兇手是有預謀、有準備地在校園附近對無辜的孩童實施了砍殺行為,而目的也只是為了自己洩私憤。手段如此殘忍,精神病顯然不能成為其脫罪的手段,同時這一行為所帶來的的社會影響,以及對受害者家屬的傷害,同樣是極其深遠的。

而那些面對病魔或者親人死亡傷痛的人,該如何從殘酷的現實中站起來繼續勇敢、積極地活下去,這是我們更加關心的問題。此次由青島出版社出品、日本當代著名作家石田衣良創作的《約定》一書,正是一部描寫人們從各種各樣的失去中重振旗鼓的作品,其中的七個故事雖皆充滿了悲傷的氛圍,但其中所蘊藏的正能量,卻擁有鼓舞每一個身處困境之人的力量。

一本書,帶你開啟解開創傷心結的所有方式

病症和死亡固然可怕,而更可怕的則是由此產生的心結,它會像一個隱性的定時炸彈,不僅隨時提醒著人們傷痛的存在,同時還會因當事人此後經歷的其他創傷事件而再度引爆。而石田衣良在其作品中,卻提供了一些幫助人們揭開心結的方法,或許出了故事本身所帶來的的感動外,這些方法也將對我們我所啟發,從中受益。

心結開啟方式1:來自亡者的遺言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存在心結,是因為我們對逝者存在誤解。而這種誤解又可以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因為當事人認為自己應該對亡者的死負責,因過分的自責和強烈的虧欠感引發的心結;另一種則是因為當事人對亡者的某些行為存在負面的誤解,從而產生的一種不甘心的心結。而本書中的《約定》和《來自天堂的鈴聲》兩篇,恰恰分別屬於以上兩種型別。

在同名短篇《約定》中,遭遇歹徒刺殺身亡的葉治對於被救的好友汗多而言,是宛若偶像一般的存在。無論是他始終衝在前面、把握方向的幹勁,還是對拖拉之人從不勉強,也不放棄的暖心,都使得汗多既羨慕又感動,甚至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希望自己能活成對方的樣子。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宛若“神”一般的存在,卻為了保護自己而慘遭殺害。在汗多看來,真正應該死的人是自己——“其實要是我死了就好了,班裡所以的同學肯定都是這麼想的。我只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小卒子,葉治才是最重要的將帥。”

正是因為這種過分自責所帶來的自我否定,使汗多不僅患上了重度PTSD症(即創傷後應激障礙),更是不斷嘗試自殘,而最終當他決定在一個暴雨之夜自殺時,卻遇到了葉治的幽靈。後者不僅告訴他當時的行為並非完全是因為見義勇為,從而大大減輕了汗多的心理負擔;更重要的是,他將自己的夢想告訴了汗多,並希望對方能幫助自己實現。正是因為這份來自亡者的期盼,才使得汗多中困境中徹底走了出來。

相比之下,《來自天堂的鈴聲》同樣採用了帶有奇幻元素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妻子原諒出軌丈夫的故事。兩年前,尚美的丈夫晴彥與情人外出時慘遭車禍死亡,而兩年後,兒子雄太突然出現了聽不見聲音的狀況,並且還是因過分焦慮、心神憔悴而引起的心因性耳聾。

然而奇怪的是,雄太對電話鈴聲表現出了異常的敏感,似乎總在等著某通電話的到來。而最終雄太在鬧離婚的京子家,接到了一通無聲的電話,而打來電話的,正是已然亡故的丈夫。一方面,丈夫叮囑兒子雄太“不要太勉強自己……不達完美誓不罷休,以後不能這樣苛刻地要求自己”;另一方面,他引導妻子前去檢視自己死前留下的影片,瞭解到那天他其實出去就是為了跟情人提出分手。當所有的心結就此開啟,所有的積怨也隨之迎刃而解。

或許有人會說,這種亡者主動聯絡生者的方式多少有些不切實際,但是現實生活中卻並不缺乏類似的事情。諸如那些在其死後發現的書信和留言,往往在揭開真相的同時,也擁有著撫慰生者的力量,只不過作者以自己的方式,令這類故事根據奇幻色彩了而已。

一本書,帶你開啟解開創傷心結的所有方式

心結開啟方式2:來自家庭的支援

這個世界上,唯有父母會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子女,雖不是每對父母皆如此,但這樣的家庭卻不在少數。當一個人面臨悲傷時,家庭往往能成為其最堅實的依靠,就像希臘神話中地女神蓋亞的兒子安泰俄斯,只要能保持與大地的接觸,便能重獲力量,不可戰勝。而《藍色的出口》和《心石》兩篇,則講述瞭如何透過家庭的支援,開啟人們因悲傷帶來的心結、

《藍色的出口》中的清人,若是用“混球”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曾經將自己封閉在房間裡長達三年的他,突然某天決定外出,卻又因為覺得這樣活著沒意思而選擇了跳下站臺,最終失去了左腿。而成為殘疾人之後的他,對於父母更加蠻橫無理,不斷奚落他們的不是;而父母每天也只得唯唯諾諾,一味地討好兒子。

或許在外人看來,清人的行為無外乎是因為他被父母寵壞了,然而這同時也展現了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接納,儘管其任性跋扈、口無遮攔,對父母各種使喚,毫無感恩之心;儘管他殘疾以後為了其行動方便,而不得不花掉家裡一半的積蓄。但是身為父母的謙太郎和真由子並沒有任何怨言,他們只是一心想要幫助兒子走出困境,哪怕傾家蕩產也在所不辭。

同時也正是因為自己對兒子無條件的愛,才使得謙太郎在面對不同於普通職員待遇的裁員研修中仍能忍辱負重、一忍再忍,而沒有徹底被生活打垮;才使得他在面對潛水裝置昂貴的費用和兒子三分鐘的熱度時,仍義無反顧地堅持讓其學習和感受。

最終,清人透過學習潛水不僅找到了那個從悲鳴世界走出來的“藍色的大門”,開始感受除將自己關在屋裡以外的人生樂趣;同時他也在這個過程中交到了朋友,學會了與更多的人交流、溝通。而父親謙太郎隨後的加入,更是讓原本僵化的親子關係得到了大大的緩解。而這一切的改變,同父母無條件的愛密不可分,倘若沒有這份不計回報的“溺愛”,清人終將無法走出生活的泥潭。

而《心石》則顯得更加感人至深。由於外孫研吾突如其來的腦部腫瘤摘除手術,外公因傷心過度而突發心臟病住院,然而面對自己的疾病,他不僅毫不在乎,甚至還說出“孩子才十歲,要帶走的話,就把我這把七十多歲的老骨頭帶走吧!”這樣的話,足以見得祖孫之間那份感情的真摯。

其中最讓人動容的便是那塊傳遞著愛的“心石”,外公以緊緊攥著心形石頭的方式,在人生的彌留之際不斷地為外孫祈福,而這塊石頭帶著他最後的體溫,藉由老伴和女兒志津子後,最終一環一環地到了研吾手中。這不單單是一塊石頭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和生命的傳遞。

當然,文中也展現了同學們對研吾給予的精神支撐。當志津子詢問來看望研吾的足球隊守門員芳川,為什麼隊裡缺了他不行時,對方相當坦誠地回答道:“我們隊裡個個都是高手。但是,到了最後的危急關頭能挺身而出的,只有研吾一個。……研吾到了生死攸關的危及時刻能豁出去。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整個球隊拼命踢。”

這一席話無疑在告訴研吾,他是最特別的一個,所以面對病魔不能輕易放棄。而無論是隊友們的支援,還是全家人的祈福,都使得整個家庭在面對接二連三的噩耗時,仍充滿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一本書,帶你開啟解開創傷心結的所有方式

心結開啟方式3:與陌生人的互相支援

當親人和朋友無法給予我們足夠的社會支援時,與陌生人互相扶持便不失為一種選擇。那些跟我們有著相同經歷的人,反倒更能體會悲傷所產生的心境體驗,也更容易走進我們的內心。而本書其餘三篇作品《冬日騎手》、《餘暉之路》以及《櫻緣》,皆講述了陌生人在互相扶持的過程中解開心結的故事。

《冬日騎手》中的沙耶,因為不忍心看到一心痴迷摩托車越野的正平只能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自我摸索,而決定從零開始免費教授對方各種技巧,而在這一過程中,她自己也漸漸從愛人死亡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餘暉之路》中對於人生無比迷茫的雄吾,正是因為得到了突發腦血栓的八坂先生身體力行的鼓勵,不僅變得比以前更加開朗,同時也結束了遊蕩的生活,決定重返學校生活。

而《櫻緣》一篇,更是將一段攝影師和欣賞者之前的情緣展現在讀者面前。身為攝影師的邦弘多年前拍攝下的孤獨櫻花樹照片,竟無意間鼓勵了一位名叫英次的癌症患者勇敢地與癌症病魔抗爭,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而英次的妻子三枝子,則因在尋訪這棵孤獨櫻花樹時與邦弘相遇相知,逐漸走出了喪夫的陰影,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與此同時,一直漂泊無定的邦弘也因與三枝子的接觸暗生情愫,最終收穫了一份長久以來缺失的歸屬感。

三個故事中的人物,他們既透過別人的幫助得到了救贖,同時也幫助對方走出了困境、解開了心結。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約定》一書中所收錄的故事雖然都很感人,但能否將故事講好,使之打動讀者,這還是要看作者本身駕馭文字的能力,而作者石田衣良恰恰能做到了這一點。他對人物的情感處理可以說非常到位,極擅長抓住人們極其細微、真實的情感變化進行鋪陳,並常常在不經意間表現出一種內心消極,卻又要強裝積極的矛盾狀態,使讀者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人物內心的衝突,從而引發共鳴。

譬如《來自天堂的鈴聲》一文中,面對突然耳聾的兒子,身為母親的尚美不斷告訴自己,不能在兒子面前流露出自己內心的恐慌。又如《心石》一篇中,當丈夫得知兒子患上了痊癒率並不高的腦瘤之後,一邊枕在妻子的肩膀上失聲痛哭,一邊嗚咽地說:“當著研吾的面,千萬不能哭!特別是這個時候!”等等。

由此可見,《約定》一書不僅是一本動人的短篇故事集,同時它也擁有著治癒讀者心靈的力量,而這或許正是本書暗藏的第四種開啟心結的方式——願你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能透過故事中人物的經歷解開自己的心結,以更加燦爛的微笑,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