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永遠的警醒:歷史上的幾次房地產危機

菜單

永遠的警醒:歷史上的幾次房地產危機

房地產無疑是眼下的熱名詞,在過去的100年間,曾發生過四次波瀾壯闊的房地產危機,每一次都影響深遠,普通老百姓深受其害,值得我們深思。

一、美國佛羅里達

房地產泡沫

佛羅里達州位於美國東南端,地理位置優越,冬季氣候溫暖溼潤。是普通老百姓的冬日度假勝地,有很多美國人來到這裡購置房產。

當時美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運動,越來越多的人在這裡買房置地,當地的房地產也逐漸繁榮起來。

永遠的警醒:歷史上的幾次房地產危機

佛羅里達的土地價格出現了驚人的增幅。房價以每年超一倍的幅度增長,一套房子在一年內漲四倍的情況也比比皆是。有人在1919年花800美元購買了邁阿密海灘的一塊地,到1924年竟賣出了15萬美元,五年間升值了近200倍。

當時人們在購房時只需支付10%的首付,其餘90%的房款完全來自銀行貸款。

1924至1925年,是投機最熱烈的時期,當時僅擁有7。5萬人口的的邁阿密市,居然出現了2000多家地產公司,以及2。5萬名地產經紀人。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做地產中介的。那段期間,地價每上升10%,炒家的利潤幾乎就能翻一倍。人們的口頭禪就是“今天不買,明天就買不到了”。一時間,無數的財富競相投入到佛羅里達,市區街道兩側的房屋均被高價買下,郊區尚未規劃的土地也分割槽賣出。買房買地的人甚至不去實地檢視,他們也不在意品質,他們只需要等待價格上漲後賣出,從中獲差價。

然而,1926年那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打碎了所有人的美夢。颶風之後,許多破產的企業家、銀行家淪為乞丐,有的甚至發瘋或自殺。據說美國商界大名鼎鼎的“麥當勞教父”雷·克洛克,當年也因此一貧如洗,此後被迫做了17年的紙杯推銷員。

到1926年的年底,邁阿密的房產交易量從1925年的10。7億美元萎縮到了1926年的1。4億美元。許多高位接盤的人開始無力償還房貸,人們紛紛拋售手中的房產,導致房價暴跌,破產的家庭比比皆是。

這場泡沫激化了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華爾街股市的崩潰,最終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危機。

二:日本房地產泡沫

90年代,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再度震驚了世界。

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刺激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鬆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與此同時,隨著美元的貶值,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進一步刺激了房價的上漲。從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價整整漲了兩倍。

永遠的警醒:歷史上的幾次房地產危機

房價驟漲、誘惑滿滿。許多日本人開始失去耐心。他們發現炒股和炒房才是來錢最快的路子,當時的日本人都抱定兩個信念:“股市永遠漲”、“房價永遠漲”。於是紛紛拿出積蓄進行投機。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了十分荒唐的地步。當時,國土面積僅僅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也就是說,一個日本可以買下4個美國。到1990年,僅東京一地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個東京可以把美國買下”,在當時竟成為了現實。

而這個時候,日本政府也意識到了,地價股市的瘋漲完全脫離了真實的經濟狀況,泡沫日益膨脹,遲早要崩,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挑破。於是日本政府主動下了一招狠手。

日本開始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大幅下滑,同時對土地交易加強了管制。日本央行連續5次加息,利率從2。5%上升到6%。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房地產業的貸款。

日本政府還出臺了“地價稅”政策,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須交稅。於是在房地產繁榮時期囤積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紛紛出售土地,日本房地產市場立刻進入“供大於求”的冰河時代。

貨幣緊縮之後,股市也開始崩盤。海外投資者認定泡沫將破,大肆做空,以1990年新年為轉折點,日本股市急轉直下,幾乎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鉅額虧損。21家銀行宣告產生1100億美元的壞賬,其中1/3都與房地產有關。之後數家銀行被曝出做假證辦貸款的醜聞,因此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幾家大銀行相繼倒閉。

很多公司為避免破產紛紛拋售不動產,頓時供過於求,房價地價開始下跌,但根本賣不出去,陸續竣工的樓房沒有住戶,空置的房屋到處都是。外國投資者迅速出逃。

到1991年,隨著國際資本的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巨大的地產泡沫自東京開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企業紛紛倒閉,日本不動產破產企業的負債總額高達3萬億日元。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給日本帶來了長達15年的經濟蕭條。即使到現在,日本經濟也未能徹底走出其陰影。無怪乎人們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三:東南亞香港房地產泡沫

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經歷了一場慘痛的房地產泡沫,其中泰國尤為突出。20世紀80年代中期,泰國政府把房地產作為優先投資的領域,陸續出臺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

永遠的警醒:歷史上的幾次房地產危機

海灣戰爭結束後,大量開發商和投機者紛紛湧入了房地產市場,加上銀行信貸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產泡沫的出現。與此同時,大量外國資本也進入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房地產市場進行投機性活動。遺憾的是,當時這些國家沒有很好地進行調控,最終導致房地產市場供給大大超過需求,構成了巨大的泡沫。隨著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房地產泡沫徹底破滅,並直接導致各國經濟嚴重衰退。

這場東南亞金融危機,還直接導致了香港房地產泡沫的破滅。

香港的房地產熱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李嘉誠、包玉剛等商界鉅子紛紛投資房地產領域,香港十大房地產公司也先後公開上市,來自日本、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等地的資金也蜂擁而入。到1981年,香港已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地區。

就在香港的房地產泡沫達到頂峰時,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了。從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時間裡,香港房地產和股市總市值共損失約8萬億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產總值還多。而對於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產泡沫破滅的經歷更是不堪回首。在這場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業主損失267萬港元,有十多萬人從百萬“富翁”一夜之間變成了百萬“負翁”。

四、美國房地產危機

2007年,美國房地產再一次崩盤,與佛羅里達的那次不同,這次是全國性的。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以前一票難求的網際網路公司股票都成了廢紙,小布什總統當時的對策是刺激房地產,於是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計劃。

這一次,政府的注意力轉向了中低收入甚至無收入的人群。

2001年開始,美聯儲連續11次降息,美國政府立法要求金融機構向窮人發放貸款。寬鬆的貸款利率條件刺激了低收入群體的購房需求。

金融機構推出“零首付”、“零檔案”的貸款方式,不查收入、不查資產,貸款人可以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購房,僅需宣告其收入情況,而無須提供任何有關償還能力的證明。一些放貸公司甚至編造虛假資訊,使不符合條件的貸款人能拿到貸款。

這個過程中,房價也在一路攀升,從2000年到2007年,美國的房價漲幅,超過了過去30多年來的增長幅度。

物極必反,這一次泡沫的破滅也是從政策變化開始的。出於對通貨膨脹的擔憂,美聯儲從2004年6月起,在兩年內連續17次調高聯邦基金利率,從1%上調至了5。25%。而美國人大多沒有儲蓄的習慣,更拿不出5個錢包來應對危機,然後很多人開始還不起房貸。

利率的上升直接刺破了此次房地產泡沫,隨後房價開始明顯下跌,而那些發放貸款的機構,即便收回斷供者的房產,也無法通過出售房產來回收貸款的本息,而且,很多房子根本就賣不出去,只能不斷違約。

次貸危機隨即爆發,並蔓延成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銀行、對沖基金、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包括政府信用支援的各類準金融機構,幾乎全軍覆沒。直到今天,次貸危機對全球的影響仍未完全消除。

五、總結

房地產的泡沫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每一次的地產泡沫背後都離不開貨幣政策的直接影響,也離不開銀行等機構的推波助瀾,房貸寬鬆、金融產品無節制的創新;投機橫行,讓每個人都唯恐錯失;而泡沫破裂有時來自天災,有時只需一個謠言,但不論怎樣,普通老百姓都深受其害。

可以說,發生在前100年的數次房地產大泡沫,對當時和後來的世界經濟發展,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它們給世界經濟造成了慘痛的損失,也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教訓,而這些教訓在世界各國房地產熱高燒不退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

沒有房價永遠漲這種事情,維繫家庭財富不光靠國運,也依賴個人的理性判斷,歷史的小波折,對個體來說就是大災難。

中國的國情和其他國家完全不一樣,前幾次的房地產危機的方方面面也不能簡單類比中國房地產的現狀,不過我們可以做一些總結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