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我不希望你因為這件事後悔

菜單

我不希望你因為這件事後悔

我不希望你因為這件事後悔

圖丨《 懸崖上的金魚公主》

你好呀,我是羔羊~

放寒假也有一段時間了吧,剛回家時的那種興奮也漸漸化為平靜了。

在學校的各種面試答辯,社團活動也算告一段落,現在要靜下心來去和父母家人相處,感受平常那些柴米油鹽的生活了。

所以今天想和你聊聊那些和家人一起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自己總會做一些小禮物送給父母,就是那種純手工的大製作,再寫點字,畫一些小人上去,最後寫上

“爸爸媽媽我愛你”。

但自從上初中以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畫面了。

不斷增長的知識會填補你的幼稚,但我們有時候恰恰就是缺少了這種幼稚,才會產生許多遺憾與後悔。

不過這些增長的知識有時候教會的是我們如何和和氣氣地待人處事,卻沒有教會我們怎樣去對待自己最近親愛的人。

似乎我們中間存在有一種難以言表的隔閡,讓那些到嘴邊的“我愛你”都帶上了鋒利的刃,變成了:“你好煩呀,別說了”,或者是:“我知道了,你煩不煩”。

不過最近我遇到了幾件小事,想與你分享。

我不希望你因為這件事後悔

前兩天,媽媽忽然叫我們玩個遊戲,那是她和爸爸小時候常玩的,叫

彈杏核

(hu)。

就是把一堆杏的核晾乾,然後一人分一堆,猜拳定次序。

玩的時候每個人壓一些杏核,把這些杏核抓在手裡,撒在桌上,用其中任意一個杏核去彈另外一個,彈到了就贏走其中一個,然後彈下一個杏核,沒彈到就輪到下一個人,以此類推。

玩的時候,大家像是同齡人一般,甚至我反倒比他們更像個大人似的,這時我突然意識到了:

父母曾經也是孩子。

其實我們在和父母相處的時候是有些定式思維的,畢竟在從小到大那種印象裡,他們都是大人,我們都是孩子。

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大概是我們無法和父母成為朋友的根本原因吧,

所以我們需要給自己的思想破破冰咯。

有時我們一直想要改變父母的思想,想讓他們和我們做朋友,喜歡我們所喜歡的潮流。

認為只有他們達到這樣的標準,才能改善我們和他們的關係,才能和他們無話不談。

其實父母十六歲的時候跟我們一樣追趕流行,但四十歲他們開始熱愛俗氣的一切。你覺得是他們跟不上潮流了嗎?

不,他們只是一如既往地在熱愛十六歲時喜歡上的東西而已。

我不希望你因為這件事後悔

上個學期,由於錯過了選課時間,無奈之下選了個陳氏太極拳,好在學的還不賴。

沒想到媽媽突然提出說要學打太極,於是我就給她比劃了一遍,她在一旁認真地學,

看著她滑稽的動作,我們一家人哈哈大笑。

爸爸說要打一套其他派別的太極,也參與進來,

不過打來打去只有固定的兩招。

我們在一起懟來懟去,其實他們並不向我們想象的那樣死板,只是我們從未想過去尋找一些有趣的溝通方式罷了。

很多人都看過龍應臺的《目送》,裡面說: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當時我很喜歡這句話,但我現在知道

這種深深埋在心底,不敢表達的情感真的是一種折磨。

其實和他們開開玩笑,發發表情包,說一說梗的生活也蠻好玩的。

但這需要不斷嘗試和適應,慢慢你就會發現,父母也擁有很有趣的靈魂呢。

我不希望你因為這件事後悔

這次回來前我學了吉他,正好家中有把老吉他,修了修,接著用了。

幾乎每天晚上,我都會彈些歌,邊彈邊唱,有的是我喜歡的民謠,有的是父母喜歡的老歌。

他們有時也會拿起吉他擺弄幾下,

爸爸還把吉他豎起來當成了琵琶。

大家一起唱,一起笑,說說我小時候的事,說說他們小時候的事,很有趣。

我們真的需要主動一點,

你可以去給他們講講好玩的段子呀,演奏些好聽的曲子呀,甚至學學做飯,刷刷碗。

別在他人問起你和父母的關係時候,說一句:

“唉,你不知道”。

不,其實我都知道。

我知道你假期的時候睡懶覺到很晚才起,幾乎沒有做過什麼家務。

我知道你打遊戲時緊閉房門開麥和朋友聊到很晚都不睡。

我知道你天天出去逛街,對父母說一句:“我不回來吃飯了”。

我知道甚至跨年的時候你說一句“沒有年味”就能匆匆帶過,回房間去關上門,開始抱著手機刷抖音。

但正是那些你所覺得理所當然的一切,在失去的時候,才是最刻骨銘心的,因為這些早已成為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知道以後成家立業了,你一定是個懂得陪伴父母的好孩子。

或許是幡然醒悟後的努力彌補,或許是一些失去的東西教會了你懂得珍惜,可即便這樣,也已經有些晚了。

我不希望你因為這件事後悔

小時候,感覺父母說的都是對的,漸漸長大後,我們有了自己的經歷,有了自己的見解。

開始愈發覺得,

父母也有一些缺陷,一些瑕疵。

都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可以接受他人的不完美,但對於父母,

似乎那種與生俱來的感情讓我們不允許他們犯錯。

但他們也是別人眼中的普通人,其實是我們兒時的回憶神化了父母,是我們叛逆時的自大神化了自己,正是這種落差,讓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溝壑。

現在,我們不再那樣天真和叛逆了,雖然那種深刻的回憶會影響我們的判斷與思考,但我們應該認識到:

他們或許有點世俗,有點貪小便宜,甚至有時候有點虛假,但他們卻努力教會我們所有美好的品質,想我們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而一切的不堪他們都在默默承受,只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孩子。

一葷一素,一湯一飯,在平常的日子裡,不緊不慢。

揹負著這種平凡,我們才踏上了遠行的路,但有時候我們可以走的慢一點,或者停一停遠行的腳步,享受這種如午後暖陽般的平凡。

寫在最後

我們總有辦法打斷父母的叮囑,大部分時候是不耐煩,少部分是想哭。

我們總說自己要減輕父母的辛苦,要自己去闖自己的路,以為自己足夠光彩奪目,卻被他們一眼看穿艱辛苦楚。

外面的海味山珍比不過家中一葷一素,油鹽醬醋是父母細密的叮囑。

他們用雙手編織你遠行的路,然後笑著送別,站成一棵樹。

那種情感是我們遠行的形隻影單,也是他們送別的孤寂身影,這種他鄉難耐的情緒,也只能在夢裡傾訴。

多陪伴他們,別讓他們在假期結束後享受孤獨。

也別和他們吵吵鬧鬧不開心,父母喜歡你嘴角上揚的弧度。

不過你也不用急著感慨啦,一切都還來得及,只要你有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