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電影《何以為家》若心無處安放,那將以何為家?

菜單

電影《何以為家》若心無處安放,那將以何為家?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五月份就上映了,他發生在距離我們6000公里以外的地方。許多人是被電影的宣傳片所吸引,所以才願意去影院還贊恩一張電影票。

剪輯的宣傳片裡,一個長相清麗的小男孩站在法庭上,被法官質問為什麼要起訴他的父母,男孩說因為他們生了我。只是這一句話就可能讓觀眾原本印象裡的這部樂觀,堅毅,充滿正能量的影片再次獲得新的看點。

電影《何以為家》若心無處安放,那將以何為家?

圖片來自網路

在贊恩的家裡,狹小陰暗,一張破舊不堪的床上擠著六七個小孩。衣服,鞋子和家裡的各種閒碎物品雜亂無章地堆放在本就一團糟的房間裡。隔著螢幕似乎都可以嗅到屋子裡潮溼和難聞的氣味。

贊恩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軟弱無能的父親和尖酸市儈的母親仍舊在這個房間裡只有一簾之隔的角落裡給他帶來更小的弟弟或者妹妹。或許這樣的生活本該平靜,可他偏偏不能平靜。

電影《何以為家》若心無處安放,那將以何為家?

當贊恩在本應該和同齡人一起上學的年紀時卻沒有書可以讀,反而被父母看作是整個家庭的勞作機器,當他發現妹妹的初潮時卻無法告訴父母,反而驚慌失措地隱瞞父母。

當妹妹被他們強迫嫁給鄰居用來換取對他們來說昂貴卻本就廉價的生活用品,自己卻無法保護好妹妹時,何以為家這個疑惑可自顧自地充盈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中——爸爸媽媽為什麼生我們?我們這個家是家嗎?真正的家是什麼樣的?

電影《何以為家》若心無處安放,那將以何為家?

他們一直生活在一個家庭中,家庭成為了他活動的禁錮,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簇都要經過家庭的授意,他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緒。家庭是他的全部。

他本應該庸庸碌碌的過完這一生,可他在掙扎,在反抗,他發現了存在於他家庭中的不可直諱的問題,複雜冗長的家庭矛盾佔據了他所有的心思,關於何以為家的思考盤踞在十幾歲贊恩的心中。

電影《何以為家》若心無處安放,那將以何為家?

他離開家,尋找著何以為家的答案。這是他第一次找到自我,實現自我。摩天輪上,贊恩孤獨迷惑地看著夕陽,彷彿霞光裡有上天的喻示。迷惘仍舊不斷地侵襲他,他扒開面前女像的衣服,站在女像的面前,或許這一刻他得到了救贖,找到了歸屬。這是最原始的對母性的渴望,對哺育生命的謳歌。

影片中,他有一個新的家庭,可好景不長,歷經周折沒有身份的女主人也鋃鐺入獄。贊恩不得不帶著她的孩子約納斯上街乞討,用從他和母親那裡學來的“手藝”製作毒品飲料,並販賣。這一刻贊恩知道了力不從心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他無法養活約納斯,不得不將他交給陌生人。

電影《何以為家》若心無處安放,那將以何為家?

傳統教育就是在表達:孩子是男人的脊樑,是一個男人成熟的象徵。因為這是從古至今以來所謂的規律,死板教條的規律給人安全感,這些規律更能被大眾所接受,一旦違背就會被萬夫所指,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需要這份安全感。

於是他們就為了結婚而結婚,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不過是因為遵循規律人生就該這麼過,可他們並沒有考慮過在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撫養孩子的時候,生下孩子,就會讓他和你一起隨意而安,顛沛流離,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可是你並非沒有選擇!而選擇就代表了責任!

電影《何以為家》若心無處安放,那將以何為家?

在中國偏遠的山村仍舊有這樣一群弱勢群體,他們接受不到優等的教育,過不上無憂的生活,他們的爸爸媽媽常年都要在外打工,一年能回家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數。他們跟著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有家庭堅信“存錢不如存人”,有孩子就有希望。

在一些戰亂國家,他們仍舊在不停的生育,心懷希冀,總會有一天自己的孩子可以回到祖國繼承那裡的財產和土地。三歲的敘利亞小難民的故事我相信不止一例。

電影《何以為家》若心無處安放,那將以何為家?

我們正在享受的,我們所擁有的,並不都是理所應當的。那是別人夢寐以求得不到的,又或者為了得到付出了我們無法想象的代價。我以為我們可以做個好人,被所有人愛,上帝也這麼想,他並不希望你一是個洗碗工,你會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