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人生終極目的是愉悅,愉悅從何而來?

菜單

人生終極目的是愉悅,愉悅從何而來?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十部》(96)

《愉悅從何而來?》

我們都想生活在持續的永恆的愉悅之中,可愉悅從何而來?愉悅是什麼?所有的生物無不在追求感知的愉悅狀態,生物們盡力活動、盡力擴充套件、盡力捕捉更多的感知資訊,就是為了獲取愉悅的感知。感知的資訊內容雜多,但對於感知體,有效的資訊就是愉悅。生物在與存在的互動中追求的就是愉悅的感知,攝食、性行為、嬉戲、好奇……及一切行為活動無不是在尋求愉悅。

人生終極目的是愉悅,愉悅從何而來?

因此,存在的根本邏輯是:感知就是存在,愉悅就是目的。任何生物行為活動的目的絕不是為了獲得痛苦,尋求愉悅是生物的天性與本能,這也正是生物永不衰竭的進化動力。什麼是進化,就是獲取更多愉悅的過程。用快樂或快感來解釋愉悅是不準確和不全面的,愉悅是綜合性的存在狀態,不僅僅是感知主體一種暫時的反應和區域性的、個別的感知體驗,愉悅是整體的存在反映,是存在活躍、有序、穩定、持續的執行狀態。這種狀態對於感知體就體現為愉悅的感知,感知體是透過感知運動體驗到愉悅的存在狀態的,反之,這種存在狀態在感知體的感知反應就為愉悅。

愉悅的原理就是如此,是感知體與事物互動的一種存在狀態,是感知運動的綜合性反映。除人以外的其他生物獲得的是極簡單極低級和極小存在範圍的愉悅感知,而人因為具有超級的精神感知能力,人的感知範圍和感知資訊量及感知層次是其他生物不可比擬的,差距大到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人類獲得愉悅感知的可能性及感知愉悅的質量都是頂級的,與其他任何生物都不在一個量級和層次上。但是,感知愉悅的原理卻完全相同,我們也一直在尋求愉悅的感知,只不過我們將其分解為語義不清的快樂、快感、高興、舒適、滿足……或其他近義的內容,我們只求獲得愉悅的替代品,因為我們已經將存在的目的設定為生存,而不是愉悅。

我們沒有意識到愉悅是什麼,更不知道愉悅從哪裡來?但我們的本能和本性促使我們在尋求生活的快樂,其實我們本質上就是在追尋愉悅。在生存倫理邏輯的語境中,在我們以生存為目的的生活中,人們怎麼能有愉悅的感知可言?因為我們既沒有創造愉悅感知的機制,也沒有獲得愉悅感知的意識。事實上,人類數千年都生活在沒有愉悅的生活之中,我們只是不斷地在攫取愉悅的碎片,我們從未有意識的營造過整體生活的愉悅。

人生終極目的是愉悅,愉悅從何而來?

顯然,我們不知道愉悅從何而來,我們尚未有意識地構建過愉悅的生活,我們還在生存的泥潭中掙扎。感知紀元到來,人們才發現,愉悅原來就是我們追求的本質生活,愉悅才是我們存在的終極目的。然而,愉悅在哪裡?為了愉悅的生活與為了生存的生活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生存僅僅需要物質資源的支援,生存的競爭就是為了獲得物質財富,物質能使人達到生存目的。愉悅為目的則不同,物質並不構成愉悅的唯一條件,事物的構成和行為過程成為了達到愉悅目的的主要因素,愉悅不是一種固定的存在事實,而是行為過程和體驗反應。顯然,愉悅不能用物質來衡量,愉悅是一種感知資訊的反應與表達,愉悅是一種運動過程。

物質不是構成愉悅感知的主要條件,也就是說,愉悅並不來自於物質,也不來自於事物固定的結構與模式,愉悅來自於動態的執行,來自於我們的感知運動。感知運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主要不是人與物質的互動,而是人與人的互動,也就是感知的互動,感知資訊在互動中才有活躍的傳遞與流動,只有人與人的感知交流才能達到最大的愉悅值,這就是說,人才是愉悅感知的主要來源。我們原來是為了獲得生存的物資而活在世界上,我們現在是為了獲得人與人的相互愉悅而活在世界上,這顯然是兩種不同的目的,是兩種迥然不同的活法。

我們必須依賴於物質活著與必須依賴於他人感知,這當然是兩種不同的生活形態,依賴於物質人就在乎於物質的爭奪,依賴於人的感知就在乎人的活動形態。追究愉悅的來源使我們終於找到了存在的本質,我們存在的本質本源不是物質,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的行為活動就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終極目的不在別處,就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愉悅是我們賦予自己的真正的財富,我們為著我們自己的愉悅而存在,愉悅就是我們存在的真正價值。

人生終極目的是愉悅,愉悅從何而來?

為了愉悅而存在,我們創造著、經營著自己的愉悅而存在,愉悅就來自於我們自己。這是多麼完美的邏輯,慶幸我們發現並找到了這樣的邏輯理念,我們美好愉悅的感知生活完全可以想象。(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