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被討厭的勇氣》:你一定要知道的4條幸福法則

菜單

《被討厭的勇氣》:你一定要知道的4條幸福法則

《被討厭的勇氣》:你一定要知道的4條幸福法則

文\一藻

你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嗎?

當商場的導購,向你熱情推銷,你會不會出於不好意思,買下自己並不想要的物品呢?

當同事向你提出一個請求,你很為難,你會不會礙於面子,不得不答應呢?

我們總是害怕被別人討厭,因而努力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結果卻委屈了自己。

如果你也有這方面的煩惱,不妨看看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的這4條幸福法則:

《被討厭的勇氣》:你一定要知道的4條幸福法則

心理創傷並不存在

阿德勒告訴我們:

“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並非因為自身經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歷中發現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阿德勒認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人很宅,不願意出去工作,他便會給自己找原因,而這些原因,可能只是他給自己找的藉口。

實際上,他不想出去,只是他的目的,這樣,他就可以得到大家的重視。

如果一旦走出家門,他只會變成了平凡的大多數。

這樣做,他並不會過得快樂,但卻是最安全的。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不要給自己的軟弱找藉口,要勇敢地突破自己,走出舒適圈。

《被討厭的勇氣》:你一定要知道的4條幸福法則

《被討厭的勇氣》:你一定要知道的4條幸福法則

將自己和他人分離

阿德勒說:

“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

我們常常困於人際關係中的各種牽絆,而這些牽絆會給我們帶來煩惱和壓力。

造成這些煩惱和壓力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好自己和他人的分離課題。

舉個例子:

如果有個孩子不喜歡學習,家長想盡辦法讓孩子上各類輔導班,難道孩子就會喜歡學習嗎?

阿德勒認為,遇到這樣的問題,首先要進行課題分離,分清楚這是孩子的課題,還是家長的課題。

分清楚以後,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不學習,但是最終的結果要由自己負責。

也許有人覺得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但是,教育的一部分就是告訴孩子: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有句諺語說:

“你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

能夠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你一定要知道的4條幸福法則

《被討厭的勇氣》:你一定要知道的4條幸福法則

自卑感,也可以給你帶來幸福

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客觀事實,但是,我們卻可以換個角度去解釋。

比如說,你的身高可能令你不太滿意,這個情緒反應,完全是因為你把高個子看成了優勢,而把低個子看成了缺陷。

這個困擾,完全出於你的主觀解釋。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無法改變客觀事實,但可以任意改變主觀解釋。並且,我們都活在主觀世界中。”

換句話說,凡事有利必有弊,我們看事情大可不必片面。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可能會給你帶來更積極的影響。

就比如個子矮,雖然沒有高個子看著挺拔,卻讓人覺得更易親近,沒有壓迫感。

從這個角度看身高,矮個子有著絕對的優勢。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生活不只有一種解釋,你完全可以重寫你對生活的理解。

《被討厭的勇氣》:你一定要知道的4條幸福法則

《被討厭的勇氣》:你一定要知道的4條幸福法則

對生命的存在本身,表示喜悅和感謝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和他人,充滿了各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因而痛苦不已。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解釋了這個現象。

比如說,我們平時對家人,會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

然而,一旦這個人可能存在生命危險的時候,我們會瞬間感到:只要他活著,就好。

我們總習慣把自己的期盼,附著在自己和他人身上,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妄想,因而我們常常感覺不快樂。

阿德勒說,我們可以試著從“零”開始,去認識他人。

首先感謝他人和自己的存在,然後在對方和自己身上,找到優點,並且表示感謝。

當有一天,你這麼做了,你會發現,你的人際關係將會變得越來越好,你也會更容易地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