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任何一個群體,只要互愛互助都會興旺安樂

菜單

任何一個群體,只要互愛互助都會興旺安樂

人性在最基本的生存中,一方面追求自身的完美,他方面也追求群體性的完美,這原因無他,個人與群體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沒有家庭,個人如何出生,如何成長,同樣,家庭沒有個人,拿什麼來組成家庭。

個人生命歷程的終點是“死亡”,生生的現象,使人的生命藉著傳宗接代,而不斷地綿延下去。這本是對永恆生命的嚮往,形成對群體完美的情事,家庭是群體的開始,也是互愛互助原則的出發點,任何一個群體,只要互愛互助,都會興旺,相反,如果一個群體,裡面互鬥互害,還能夠繼續存在下去就成了問題。

任何一個群體,只要互愛互助都會興旺安樂

從家庭出發,社會中任何一個群體,其成員相互之間都有莫大的差異性,說得清楚一點,就是個人與個人之間,都會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平等的情形,像天生資質不同,聰明才智不同,家世中的背景不同,有生在達官貴人之家,有出生自凡夫走卒之家,後天的發展機會更不同。有人有機會讀書進修,也有人根本無法受到教育。

如何在群體的存在中,獲得正義和公道,在人與群體的關係中,尤其是在日益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法國大革命時代所提倡的“人人生而平等”,也只是指在法律之下的平等,可不是指聰明才智,或是家世等等的平等。

其實,人人生而不平等,但是,人的群體性的完美,卻是希望人人平等,因而要設法透過人為的因素,使生而不平等的人,在社會生活中,享受到平等。

這種理想的貫徹,原是所有宗教,以及所有道德都希望做到的。

任何一個群體,只要互愛互助都會興旺安樂

在政治社會的設計中,把這種思想融會進去的,首推孫中山先生,他在民權主義的演講中,清楚地指出,人天生來就不平等,但是卻提出了“服務的人生觀”,來實踐“平等”的理想。

他認為那些生來聰明才智特高的人,就應該貢獻自己能力,為萬千人服務。聰明才智次一等的人,也要為百十人服務。至於那些沒有什麼聰明才智的,也要替自己一人服務。

這種想法也正是“損有餘而補不足”,把整體社會看成一生命體,其各部分肢體相互間互助合作,以完成社會的安和樂利境界。

也就在這群體完美的課題中,我們反對弱肉強食的學說,而主張人際關係的仁愛、互助、關懷,甚至奉獻犧牲,來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社會遠景。

任何一個群體,只要互愛互助都會興旺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