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菜單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一對恩愛的老夫妻,常年住在鄉下,三個兒女都在大城市各自忙碌。大兒子是醫學博士,開了獨立的診所,女兒開了間美髮店,唯獨小兒子有些讓人擔心。老夫婦決定進城去看看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去了,卻終於發現“我們無家可歸了”。

十幾天後,老先生抱著白布包裹的盒子回到鄉下,盒子裡,裝的是老伴兒的骨灰。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這就是電影《東京家族》的故事,跟60年前的《東京物語》大同小異。影片平實而緩慢,沒有曲折的劇情,沒有激烈的衝突,最大的跌宕就是老太太的突然離世。

可就是這麼一部平淡至極的影片,卻始終瀰漫著一種讓人淚目的憂傷,看罷又讓人陷入深深的思索。這就是好電影的魅力,因為它總是能精準地揭示人性,觸動人心。我們既能在“無情”的兒女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又能在孤獨的父母身上,看到你我的未來。

《東京家族》是日本著名導演山田洋次的作品,影片2013年上映,那一年,這位被譽為“日本心靈代言人”的大導演,已經82歲高齡。這部影片被認為是對60年前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的致敬。

神奇的是,隔了蒼茫的60年,影片的核心依然共通,再一次印證了歲月流逝,而人性永恆。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01

01 無處不在的疏離

影片中,年屆七旬的平山和富子第一次出現,是在東京的火車站。老太太一手握住行李箱的拉桿,倚靠在大理石柱子上。兩人第一次來東京,焦急地等待孩子接站。可小兒子昌次記錯了終點站,老兩口索性自己打車去大兒子幸一的家。

計程車上,小心翼翼的富子舉著畫了地圖的小本子,指導司機路線,司機告訴她早已開了導航,當語音導航精準地報告行程時,老倆口面面相覷,臉上有一絲好奇,也有幾分落寞。就像我們在街上經常看見的老人,因為不懂新的科技而手足無措。

二人到達長子的家後,兩個孫子一臉不情願地被媽媽拎出來打招呼,大孫子因為爺爺奶奶佔用了他的房間而悶悶不樂。奶奶親熱地跟孫子說話,可大孫子一臉漠然,小孫子一轉身就跑掉了。爺爺奶奶對孫輩的思念和慈愛,無人應答。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三個兒女都到了,一家人終於團聚。他們聊起鄉下老家的熟人,老人告訴他們,有的改嫁去了外地,過得很苦,有的已經去世多年。顯然孩子們離開老家已經很久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一家老小,用著割不斷的血緣,卻似乎生活在不一樣的時空。

兩個老人,跟東京這個繁華的城市,已經在這裡生活的兒女們之間,彌散著一種無可奈何的疏離。

日新月異的科技,無動於衷的孫輩,家人間失去交織的生活,每一點都看似尋常,然而每一點都在把老人越推越遠,孤獨,正在成為老人逃不掉的宿命。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疏離,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也包括在信念上。奶奶哄著小孫子出去散步,孫子小勇自顧自地玩耍著,奶奶主動挑起話題,問他將來想做什麼?是不是像爸爸一樣當醫生。這裡有段簡短的對話:

小勇:“我做不了,我學習不好。”

奶奶:“你爸爸小時候也學習不好呢,後來拼命發奮就上了醫學院。”

小勇:“我不行。”

奶奶:“還這麼小呢,就放棄了。”

新生一代的精神追求,奶奶不理解,更不贊同,他們那一代所秉持的奮鬥精神,似乎被悄悄消解了,這種失落,我們在家裡的老人身上,也經常能看到。對於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所謂“喪”文化,他們有無力的憤懣卻也終歸無奈。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02

02 兩代人的困境

平山夫婦倆,到了東京多日,卻一次也沒有外出過。大兒子原本提議週日帶爸媽去逛逛,可是一個患者的電話,他便出診了,把已經穿戴好的父母留在了家裡。小孫子發脾氣抱怨爸媽說話不算數,“永遠都是下一次,可一次也沒去過!”

大兒子作為醫生,作為養家的男人,他的做法有錯嗎?似乎也沒有。

老先生問兒媳:“那要是出門旅遊可怎麼辦?”兒媳回答說:“有醫生協會的同行們,會打好招呼相互關照一下。”可見帶爸媽出去逛逛,並非不能夠,只是……沒必要。倆老人很理解,還心疼兒子太辛苦,他們掩飾著心裡那一點點落寞。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老夫妻又去了女兒家,女兒以前最得爸爸寵愛,人也親切孝順。可女兒如今不同了,打理著自家的店鋪,每天都是生意上的事和鄰里間的事。

兩位老人住在女兒家的二樓,哪裡也沒去,下雨天就在小屋裡呆了一整天。·老太太為女兒縫縫補補,老先生呆坐著看電視,女兒女婿在樓下忙著他們的生意。

女兒想了個主意,跟大哥商量著各出一點錢,讓二老去住溫泉酒店。

女兒說:“在家待著也沒意思,去住酒店,他們一定會高興的。”

女婿說:“在賓館看電視,簡直就是天堂。花點錢盡孝,這是應該的。”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這話看上去沒毛病啊,甚至女婿自己還蠻感動的。可這是老人想要的嗎?

女兒認為“在家待著沒意思”,可跟兒女們“在家待著”,就是老人追求的意思啊。

多麼真實,“花點錢盡孝”,越來越成為孝順兒女的唯一選擇,而且是自認最好的選擇。

老人應該知足是嗎?再挑剔就矯情了是嗎?兒女們也都不容易啊不是嗎?沒錯,每一個提問,回答都是肯定的,但這份篤定中,老人的情感需求被悄悄抹殺了。

平山夫婦住進了溫泉酒店,兩人坐在諾大的落地窗前,窗外璀璨的夜景,高聳的摩天輪,更映襯出人的渺小和徹骨的孤獨。

酒店夜裡人來客往,兩個老人都沒有睡著。第二天一早,兩人坐在堤壩上看海,開始想念起島上的老家來。老家還有一條叫“五郎”的狗子,還有鄰居家可愛的小雪姑娘。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老兩口決定回家了,兒女們都見到了,而且也沒有再呆下去的理由了。

兩人回到女兒家,還沒來得及公佈要回家的訊息,女兒就開始抱怨他們為什麼不在酒店多住幾天。女兒家要宴請鄰居,明確地告訴爸媽晚上不能住她家。

兩老口尷尬的面面相覷,突然去長子家也不合適,那麼去哪裡過夜呢?老先生苦笑著說:“現在終於無家可歸咯。”老太太安慰他說:“咱們家算好的了。”就我們觀者來看,的確也算好的了,因為接下來老先生就見到了別人家的窘境。

老先生決定去東京的朋友家借宿一夜,他說那傢伙的兒子當了部長,家裡房子很大。老太太惦記著小兒子昌次,說要去給他打掃一下房間,順便就住在他那裡。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老先生見到了老友,卻被帶去居酒屋喝酒。原來老友的生活並不如意,兒媳很嫌棄他,兒子又懼怕媳婦,平時在家就經常看人臉色的老友,就更不敢帶著另一個老頭回家住了。

那晚,兩個孤獨的老頭子,在居酒屋喝到酩酊。戒酒多年的平山,也壓抑不住內心的失望,一杯接一杯地喝到昏睡過去。

然而,去了小兒子家的老太太卻有意外的收穫,而那一幕,也是整部影片難得的溫情片段。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03

03 顛覆下隱藏的希望

小兒子昌次,是父母最擔心的孩子,因為他不像哥哥那麼有出息,也沒有姐姐那麼精明,他被父親認為是軟弱和沒有志向,哥哥姐姐也嘲諷他不靠譜沒用處。

在東京混跡多年的昌次,還住在租來的小公寓裡,日常穿梭在各個小劇場做舞臺美工,開著像破爛一樣的老爺車,日子過得朝不保夕。

老媽一見他,第一句話就心疼地問:“你有沒有好好吃飯啊?”老爸一邊訓斥他,卻一邊叮囑老伴把自己的鰻魚飯分一半給他。

老兩口來東京後的唯一一次出行,是最沒出息的昌次陪伴的,儘管他在觀光車上睡了過去。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老太太到小兒子家後,出現了兩幕溫情的畫面。一個是夜晚母子間親暱地聊天,一個是清晨昌次的女友來送早餐。

昌次跟媽媽說到自己的戀愛,又問媽媽為什麼嫁給那麼無趣的爸爸,母子間溫馨歡快的對話,在狹小的房間裡,柔軟地流動著。那一幕,讓人覺得心裡暖暖的。

第二天一早,昌次的女友紀子再次登門,老太太拿出一筆錢給紀子,叮囑她不要告訴兒子,留作他們日後生活的應急。兩人勾手指承諾,親暱得勝過母女。

整部影片沒有說教,只是用一幕一幕的場景,來觸碰觀眾的內心。看到上面兩個場景時,沒人會不感動,

因為愛與溫暖,從來就是人類內心的渴望和需求。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然而,人生無常。老太太見到老頭子,興沖沖告訴他不虛此行,會給他個驚喜,卻不想意外先至,老太太突然暈倒,被送往醫院,沒能再說出一句話就走了。

得知母親住院,女兒正忙得不可開交,她忍不住抱怨:“怎麼偏偏在這麼忙的時候生病呢?”等她知道母親病危,撐不到明天時,突然泣不成聲。

言語刻薄的女兒並不是無情的人,長子幸一也並非不孝,他們都在那個龐大冷漠的城市裡,疲於奔命掙扎向上。似乎誰都沒有做錯什麼,全都有情可原,但老人卻依舊成了麻煩,這才格外顯得無能為力,讓人心底生出無限悲涼。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老舍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和命運抗爭而爭不過。”

老先生沒有哭,他處在一種木然的狀態裡,他像在面對自己的命運,老伴的離去,把世上最後那抹溫情也帶走了。

一家人回到鄉下的老家,給老太太舉辦葬禮。鄰居們神情沉痛地在碼頭迎接,小雪姑娘也來了,老先生捧著裹著白布的骨灰盒,對小雪說:“瞧,奶奶變成這樣了。”小雪聞言痛哭不已。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面對生命這扎心的無常,小雪在痛哭,而兒女們已經可以淡然地說笑了。逝者已矣,活著的人生活還在繼續,他們又能奈何?只有老先生沉默著,因為他的人生,有一部分已經消逝了。

穿著黑色喪服的兒女們,很久沒有回到島上了,他們圍坐在一起,議論著前塵往事,女兒想著母親還有些細麻布料很好,她想帶回東京去。

島上起了風,大雨即將落下,大兒子和女兒匆匆返程了,只有小兒子昌次和女友紀子,留下來陪伴老父親幾日。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相比於60年前的《東京物語》,這部《東京家族》給出了一個有溫度的結局。在紀子要離開前,老先生把老太太帶了30年的手錶送給了她。

老先生對著紀子,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這孩子,以後就拜託你了。”他告訴紀子,老伴很喜歡她,因為她是個好姑娘。他談論起昌次,說了一段顛覆從前觀點的話。

他說:“以前總覺得那孩子沒出息,不靠譜,現在才發現,原來那孩子是隨他媽媽,溫柔是那孩子最大的優點。”

至此,影片導演給出了全劇的昇華,也是他理想中的面對困境的解答。

他姿態溫和地逼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做人的本質和教育的目的,是追求世俗的成功?還是始終保有一顆會愛人的心?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老先生對孩子們說:“以後,不麻煩你們了。”他選擇了獨自住在島上,鄰居大嬸每天送飯過來,小雪也每天幫忙遛狗,還拿爺爺的髒衣服回家去洗。

鄉下的日子,像是靜止的。鄰居們會熱心問候,相互幫襯,不像“東京人都很忙”,這世外桃源一樣的生活,無疑就是導演心中的烏托邦。他藉由平山之口說出:“我希望兒子在家鄉開診所的,可他卻去了東京,女兒和小兒子也學他,都跑到東京去了。”

這裡的“東京”,顯然是一種指代。它代表的是功利的繁忙的,也是冷漠的生活,與溫柔美好的小島形成鮮明的對比。

3個兒女容不下一對七旬老人,究竟誰之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

這也是令每一個觀者深思的問題,因為現實中的你我,在營營役役中,並沒有比影片中的兒女做得更好,甚至有些還差得遠。而未來的你我,又有誰能避免老夫婦那樣的命運呢?

孤獨如果是老人的宿命,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宿命。無家可歸,並不是沒有一個容身之所,而是精神無所歸依。

未來的出路在哪裡?鄰居大嬸,小雪,昌次和紀子,給了我們淡淡哀傷中,雖微弱卻不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