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你的現狀都是你自己主動“選擇”的

菜單

你的現狀都是你自己主動“選擇”的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總是不能把想法完全地表達出來,會膽怯,沒信心,氣場弱。在機會面前不能主動爭取,本能逃避,事後又後悔。如果你有這些感受,你會不會認為這是因為從小到大一直缺少關注和鼓勵導致的?會不會認為這是父母的性格對你造成的影響?

這篇文章告訴你,其實,這些都是你自己主動“選擇”的。(這個觀點來自一本心理學書籍《被討厭的勇氣》)

你的現狀都是你自己主動“選擇”的

這個觀點是由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的,這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思想完全相反,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現在的“不幸”是由過去的經歷造成的,被稱為“原因論”。而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現在的“不幸”是為了達到某種對自己有利的目的,而主動選擇的,被稱為“目的論”。比如生活中有人說自己有“社交恐懼”,並解釋這是因為自己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或者因為練習某一項技能而缺少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所以造成了現在“社交恐懼”,這很符合弗洛伊德的“原因論”,但是根據阿德勒的心理學思想去解釋,這個“社交恐懼”其實是他自己主動選擇去擁有的,因為這能給他帶來好處,得了“社交恐懼”,他就可以避免掉社交帶來的一些人際煩惱和傷害,所以主動選擇“患上社交恐懼”。

又比如大家身邊或多或少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抱怨自己的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大學選專業干涉,畢業找工作干涉,甚至結婚都要干涉,而且他們會說:真羨慕你啊,你多自由,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下次你們遇到這樣的人抱怨,別跟他們廢話了,按照阿德勒的思想,如果沒有成年的時候被父母干涉是無奈,但成年以後還沒父母干涉就是“自己主動選擇的”,因為這會給他們帶來好處呀!好處有什麼呢?

1、他們不需要像那些靠自己的人,剛畢業因為工資低,住地下室,或者和別人合租,整晚都要忍受室友打電話或者玩遊戲,上廁所大聲摔門。

2、他們不需要下班之後回到家裡開啟app點外賣,因為滿減或者運費糾結20分鐘,然後算算還是下樓吃比較划算,因為他們的父母已經做好飯在家裡等他們了。

3、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生活因為走在父母設定的軌道上,所以不用面對那種在某段時期對未來迷茫的無助感,和夢想被現實碾壓的挫敗感。

你的現狀都是你自己主動“選擇”的

也許這些人會說:我也可以和你們一樣吃苦努力啊,我自己也能經濟獨立啊,只是我不想讓父母傷心失望。是的,這是他們獲得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承擔因為違背父母的意願而暫時產生的負疚感,這可以自己心裡輕鬆一些。

其實阿德勒的這種——把自己的不幸歸結為自己主動“選擇”的觀點,其實是很具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如果我們把現在的“不幸”看做是他人對我們的傷害或者是過去經歷導致的,我們就很難去改變它,因為我們不可能改變他人或者改變過去,而如果我們把這種“不幸”看做自己自己主動選擇的,那改變的鑰匙就在你自己手裡了,你可以選擇在任何時候去改變,甚至就是當下這一刻。

只是這需要勇氣,因為改變就意味著你不能再享受這種”不幸“帶來的好處了,你不能逃避社交了,你需要主動去結交新的朋友,主動去學習如何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你也不能享受”被父母干涉帶來的各種保障和便利了,你需要自己賺錢去滿足自己的消費慾,你需要在孤獨的時候自己去化解,你需要在喪到快要廢掉的時候自己掙扎著向上生長,你需要在看到父母因為你的反抗而傷心的時候,堅持自己的獨立意志,告訴他們你已經長大了,他們要學會放手。但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因為你可以獲得自由,你可以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了。

你的現狀都是你自己主動“選擇”的

在《被討厭的勇氣》中,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化身書中的青年,透過和哲人阿德勒的對話,解讀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精髓:

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需要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在分享的些寶貴的經驗當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心理學大師的思維和自我管理方法,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在書中我們可以見天地見眾生,可以識對方知自我,可以學會管理自己,可以學會管理人生和命運,成就我們更精彩的人生,點選下方購買全套書籍。

你的現狀都是你自己主動“選擇”的

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 【七味文化】

檢視